正文

散談大地之夢

(2012-02-01 12:32:01) 下一個
最近兩年,總會不時看到一些新聞,說國內在做廣告,要中國人到美國買地,成為美國的土地主人。這些廣告的真相如何,或真相有多少不明的背景在裏頭,不是我想說的。不過這些新聞,讓我聯想到咱們中國人對土地的熱愛,依附和膜拜。

曾經有個朋友,她當時剛到美國,在憧憬著她的買房計劃,說是一定要買隻有一層樓的房子,“這樣同樣麵積的房子,占地更廣,我擁有的土地就更多”。她這樣對我解釋。

我很喜歡的一部小說,是由美國作家賽珍珠所著的“The Good Earth" (中譯名“大地”)。在這部曾經影響巨大的小說中,賽珍珠將中國舊時農民對土地的敬仰和追求,聚成作品的主題靈魂。小說裏,一個青年農民,王龍,白手起家,由佃農開始,勤耕細作,踏實苦幹,以土地作為最高理想,不斷追求和耕耘,最終成了富有的大戶。賽珍珠並且帶有對中國農民的深入觀察和了解,很詳細生動且真實地描寫了中國農民的生活。比如男主人公有點錢後便開始討小老婆;兒子(富二代)中,也有開始墮落的;女主人公則是作家心目中典型中國農村女性的形象 -- 吃苦耐勞,無怨無悔。小說中,每年王龍會帶領越來越壯大的家人隊伍,到他的耕地旁,去拜土地公。

時至今天,在中國這個數千年農耕社會的浸潤下,這種對土地的膜拜,依然影響著人們。

我父親第一次來美國探親的時候,看到我後院隻是滿院的青草,歎道:多麽可惜啊,這麽大的地怎麽不種點莊稼?父親並不是農民,而是一個從小就生長在城鎮裏的工商業主的孩子。他調侃地說:我們中國人都是這樣,就算在山溝溝縫隙裏,隻要有土的地方,用小刀刨個坑,都要種點高粱苞穀的。嗬嗬,說得也是,這裏華人朋友中,樂於在後院耕種的,並不在少數。

中國人到了海外,小康以後,大多會對土地“下手”。投資房地產,做“地主”的同胞比比皆是。用很多同胞的話來說,隻有土地和房屋是不會溜走的,你看得到,摸得著,有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土地是中國人的夢想,是依托,是安慰。

說到這裏,不由得又想起一部電影,是當時還是一家人的Tom Cruise和Nicole Kidman主演的。影片叫Far and Away. 雖然隻看過一次,而且時過這麽多年,影片的主題和一些情景還是曆曆在目。

英國。Tom是窮得叮當響的佃農;Nicole是地主的女兒。Tom被地主欺負後,跑到地主家操起家什,不要命地要報仇,卻傻乎乎地被地主一槍給打傷。地主婆本著“不讓外人在自家死掉”的原則,將Tom留下來養傷,準備治好他的傷就趕走這個討厭的家夥。地主小姐Nicole有點叛逆,心裏小算盤打著,慫恿Tom和她偷偷搭船到美利堅,投奔刺激的新生活。Tom是個農民,和王龍一樣,土地,是他心目中最遠大的理想。有了土地,就會有一切,他堅信。故事情節掠過不談。最後Tom在美利堅這塊新土地上,在政府的“搶注土地”的機會中,飛馬策奔,為自己“搶”得了平生第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Tom和王龍的故事,在我看來,有很相似的地方。

王龍身處農耕社會中,那個社會是尊重勞動的,他最終以自己的勤勞換來了土地。

Tom本來在工業革命已然改變社會結構的英國,農業再也不是支撐經濟的主要支柱,工業正在掠奪和吞噬農業。一個身無分文和身份的佃農,再想實現土地夢想,已經變得太遙不可及。當他歪打正著地來到充滿相對平等機會的美利堅,他融入新大陸的遊戲規則,為自己實現了夢想。

王龍那個社會,是在中國革命前,如今已經一去不返。人們忙完革命,建立了新的社會,夢想中那個隻要拚命勞作,就會實現夢想的地方,不知道還在不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