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穀在洛根去熊湖的途中,左轉入一條山路,路旁種植著柳樹,鬆樹,和白樺樹。一路都是上坡,開約十來公裏就到了海拔8050英尺的托尼穀湖。湖邊有停車場和露營地。七八月份,山上野花爛漫,在山路上徒步仿佛置身花海之中,各色野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白鴿花一簇簇地盛開在山坡上,格外引人注目。近前觀察,其花型典雅優美,似翩翩飛舞的仙女。紅色的畫筆花也不甘示弱,一叢一叢地在道旁怒放。而天竺葵小小的白花悄悄地綻放在草叢中。克蘭瑪花象紫色的小精靈。藍色的羽扇豆據說牛羊吃了要中毒。深紫色的彭斯花與熏衣草花相似。紅色的金靈花喜歡在石堆旁生長。在山路上走累了,可找一塊大石頭,坐下休息,細細地欣賞薊花,綠纖花。綠纖花可長到一人高,是昆蟲的最愛。桔梗花從肥沃的土壤裏冒出,我們非常喜歡這種黃色的象蘭花一樣的花,想移植下山,卻發現它的根紮得很深,這是它熬過山上嚴寒冬天的秘訣。
托尼穀湖不大,為冰川形成的高山湖泊。湖水清澈見底,湖心水呈藍色,近岸漸漸變為綠色。湖中可以劃船,釣魚,湖的一側為停車場,另一側是懸崖峭壁,高達三百多英尺,是垂直攀岩者的天堂。岩壁上有一條明顯的水平線,線上岩石呈灰色,線下偏白色,據說這是遠古時代的湖水水位線。湖邊多巨石,為冰川移動來此,它們是滄海桑田的見證者,仔細看石上還隱約有貝類化石。
從托尼穀湖出發,沿著山路往上走可通往兩處景觀,白鬆湖和奧米峰。白鬆湖與托尼穀湖類似,也是小型冰川湖泊。湖水清涼,可釣鱒魚,岸邊有露營地。奧米峰海拔近萬英尺,約三千三百米,距托尼穀湖約7公裏。不論選哪一條路,來回都需5,6個小時,因此一次隻能去一個地方。
我們第一次去選的是白鬆湖。那時苡辰還不到1歲,我把她背在身上,一路停停走走。草叢中常見巨石,每一顆都象是藝術家精心布置在那裏的。歲月的痕跡清清楚楚地刻蝕在其表麵。我們拍了很多照片。雖然我們無法帶走它們,但我們可以把它們珍藏在記憶中。
山道非常崎嶇,經過一片小樹林,趟過一條小溪,前方出現一群奶牛,安然地咀嚼著鮮美的野草。我們很驚詫,在這樣高的山裏還有人放牧,這些奶牛也為山穀帶來一些生氣。再越過一座山崗,前麵是一片白樺林,更遠處是鬆林,林邊還殘留著積雪,盛夏時都能看到積雪,想來冬季這裏的雪不知有幾尺厚。生長在此的動植物都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據說這裏有些雪鬆有上千年的樹齡,生長極為緩慢。路旁一棵已經死去多年的巨樹,估計要四五個人方能環抱。樹的上部已經倒下,倒的時候將下半部分一些樹皮也帶走了,露出了樹幹的內部,這裏拍照有一種特殊的效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總讓人著迷。走了很久很久,前麵走過來幾個人,剛從白鬆湖返回,給我們打氣說,快到了。本來我有點累了,精神為之一振,又走了好一會兒,還不見湖的影子,才明白這是美國人的幽默。隻好休息一會兒,再接著走。經過一片長滿杜鵑花的山坡,白鬆湖終於呈現在眼前了。非常隱蔽的一個湖,一邊是懸崖絕壁,一邊是茂密的鬆林。湖麵和湖邊都橫七豎八地例著些鬆樹,可能是山上冰雪消融時被水衝來此地。湖邊站著幾個釣魚的人。看看天色已晚,我們匆匆拍完照片趕緊原路返回。回程中,苡辰餓了,而我們又沒帶奶粉,餓得她哇哇大哭,我隻好健步如飛往回跑,走到半路,還看見幾個遊客正往白鬆湖趕,手裏拿著釣竿,背上背著大包,看來是準備在白鬆湖畔露宿的了。一路上,苡辰哭不停,我雖然也是又累又餓,也隻得強打精神,一路高歌給自己壯膽,看見停車場的時候,已經是黃昏的最後一縷陽光。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精力還是比較充沛些,可以背著苡辰走這麽遠的山路,而今得加強鍛煉,不然忽忽然不知老之將至。
第二次去托尼穀,我們就去攀登奧米峰,沿途景色與去白鬆湖類似,山上還是野花盛開,所不同的是路上有一個似露天劇場的天然石堆,非常奇特,也許山上的動物們可以在此開會。而快到頂的時候,則要經過一處被厚厚的積雪覆蓋的山坡。從某種角度來說,冰川在這兒還沒有完全消失。登上頂峰,四顧茫然,山風輕拂,完全不覺夏日的酷熱。從這裏可以俯瞰堪奇山穀和斯密費爾德小鎮。而背後是一峰連一峰直到天邊,真是感覺登高壯觀天地間。
比起那些名山大川,托尼穀當然算不得高,稱不上險,說不上奇,但它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隨手可得的娛樂休閑場所。在美國,許多人都愛好徒步,或在林間,或在河邊,或在山中,在荒野的地方走上幾公裏,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是一種極佳的休閑之道。我們來到東部以後,在北卡,在佛羅裏達,在密西西比,都走過不少地方,感覺總不如托尼穀的山間小路那麽野趣橫生,景色優美。毫不誇張地說,在托尼穀,隨手拍一張照片都可以作明信片。夏日山花爛漫自不必說,秋日山上的白樺林,楓樹林變色的時候,那更是一種驚豔的美。成片的白樺林齊齊地變成金黃色,而樹幹又是一色的銀白,旁邊的楓林則紅得如燃燒的火焰一樣,再加上壯麗的雪山做背景,在藍天的映襯下,沒有人能無動於衷。
我們沒有冬季去過托尼穀,因為大雪封山。聽說一些滑雪愛好者或獵人去過,網上有一些冬天的雪景,看上去有一種非凡的美麗,很遺憾我們錯過了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