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牙—也是一種拍打
雙手互擊,對拍,是一種拍痧方法,這個大家都知道,叩牙也是一種很棒的拍打方法,隻是知道它的妙處的可能就不太多了。清早,當您似醒非醒時,您試一試叩牙看看,會有什麽變化?
這是我那80多歲老父親的絕招,“打小沒娘,說來話長”,老爹自60歲以後,身體每況愈下,尤其是牙齒,先鬆後痛,到最後連喝水都痛,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成都出差巧遇山東的一位會友孔先生,送給他一本小冊子,並親自傳授怎樣叩牙,洗牙和咕漱。一次練好,五分鍾不到,牙疼完全消失,三天三次下來,成都的諸多美食來者不拒,父親高興壞了!
這麽多年來,老父親的牙齒從未再痛過,一顆未掉,有一次我的朋友請客,我的父母同席,有大腕煮熟的鮮蝦上來,我們都是撥殼吃肉,唯有老父親,連殼一起,碦嗤碦嗤,全收入腹中。由此可見,老父親的牙口真好。從那以後,我也經常叩牙,因為我也時常牙疼,牙一旦痛起來,就立刻叩牙,越痛越叩,結果往往幾分鍾就解決問題,這樣時間一長,就形成習慣,清早,當我似醒非醒時,就叩牙,洗牙和咕漱,不到五分鍾,精神爽朗,有時,特別奇怪,一叩牙結石居然掉到嘴裏,有時,感覺牙齒有些鬆動,結果一磕又穩如磐石,概歎中醫真是奇妙無比,因此感恩無限,見人就像瘋子一樣推廣。十幾年過去了,為了照顧好朋友的診所,牙齒除了不太必要的去洗過三次以外,也盡管牙齒歪七劣八,後天不足,小時候,常常趁家人不在,偷吃紅薯乾,也極少漱口和刷牙。到現在,滿口牙齒很健康,我尋思,叩牙如此簡單和特效,為何牙醫從未推廣叩牙,是不是孤陋寡聞或有所圖謀?
說到叩齒,還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北齊文學家顏之推字介,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有《顏氏家訓》傳世。顏之推曾患牙病,經常疼痛不已。這使他苦悶不堪,到處求治,吃了不少方劑,但總不能根治。後來,他看了東晉醫學家葛洪的養生之作《抱樸子》,其中有叩齒防治牙病的方法,決定試驗一下。於是,他每天早晨起床後就叩齒,堅持一段時間之後,牙痛竟消失了,由於持之以恒,牙痛再也沒有複發過。他為了讓這個防治牙病的良方得以流傳,還特意將此記載於《顏氏家訓》之中。並特別提醒後人,叩齒之時,應注意三點:一是叩齒的時間,以起床後為好;二是叩齒的次數,以300下為良;三是天天叩齒,效果最佳。此係經驗之談,可資借鑒。
附注本人經驗:叩牙參考方法:叩牙,最好閉嘴叩,有多大的勁,您盡管使出了,36次保健,81次祛痛去炎症;洗牙並非真洗,而是像小貓那樣,用舌頭在牙床上下,先外後內,各洗兩到三遍;咕漱的方法也有講究,次數十次左右為好,就是最好能咕漱出津液(口水是金津玉液兩穴生產的,是水狀,無色微甜,可不是唾沫),然後咽下,吐掉太可惜!以上提到的次數不是絕對數,一切以個人的具體情況,多多益善;順序是叩牙,再洗牙後咕漱。
附贈床上八段錦的第四第五段,練的內容就是叩牙,有800多年曆史了!
第四段,扣齒先心靜神凝,口輕閉,然後上下牙齒互相輕輕扣擊三十幾次。牙齒不僅是骨的末梢,同筋骨也有直接的關係,而且同胃、腸、脾、腎、肝等內髒也有密切聯係。
第五段,鼓漱閉口咬牙,口內如含物,用兩腮和舌做漱口動作,漱三十幾次。漱口時,口內多生津液。等津液滿口時,再分三次慢慢下咽。久練津液自增。此功可解毒免疫、助消化,古人造字時取意“舌上的口水”為“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