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這裏的“中國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簡稱。)
林彌一郎和東北民主聯軍合作的經過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不久,國共內戰隨即爆發。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軍的“密蘇裏”號上正式簽署了投降書。在中國,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也於1945年9月9日,向當時的中國國民黨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遞交了侵華日軍的投降書,侵華日軍即日起全麵結束戰鬥,放下了武器投降。
在這個期間,林彌一郎少佐率領的日本第二航空軍第101教育飛行團第4練成飛行隊(使用一式戰鬥機)是駐紮在遼寧省的東部地區,像絕大部分的日本一線部隊一樣,他們也於9月末在沈陽向中國投降。沒過多久,當時中共東北局的林彪、彭真和伍修權就召見了林彌一郎少佐,並請求林彌一郎能夠協助中共創建人民解放軍空軍。為了表示誠意,伍修權還將長征以來一直就隨身佩帶的伯朗寧手槍贈送給林彌一郎,希望林彌一郎少佐能夠帶領盡可能多的部下加入東北民主聯軍。
林彌一郎在若幹年後曾回憶說:“我在8月15日聽到了天皇陛下的講話後,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繼續命令部下的權力了。因而,在聽完林彭伍三人的請求後,我沒有立即答應他們,隻是表示先聽聽自己部下的意見,然後再作出決定。當時我原以為多數的部下們恐怕會說想要返回日本,但實際上,當時的多數人的意見是從今往後若是還能繼續飛行的話,寧願留下來。”這大概就是所說的飛行員的氣質吧。
最終林彌一郎所部以少數服從多數的表決方式決定接受東北民主聯軍的邀請,協助中共創建人民解放軍空軍。而且,由於林彌一郎少佐的人品和個人威望,全體部下都自覺地服從林彌一郎。
在人民解放軍空軍的草創期間,為了躲避國民黨軍的攻擊,先從吉林的通化遷往牡丹江,後又遷到黑龍江省的東安。當時使用的教練機是舊日軍的九九式高等教練機,部件是從東北各地收集而來的,然後再拚湊在一起,逐漸地教練機能夠飛起來了。當時的飛機既沒有擋風玻璃,也沒有座椅安全帶,機身上下全是補丁。林彌一郎飛行隊的機械師們不但修複了多架日本教練機,而且還將美國的P-51戰鬥機改裝成了教練機。日本教官和中國飛行員學生們,彼此都玩命地用這種機身上下全是補丁的教練機頑強地堅持飛行訓練。
1949年5月,“東北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這個航空學校的畢業生們支撐著今天的中國空軍、中國航空工業及民用航空工業。作為中國空軍的搖籃,人們親切地將“東北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稱呼為“東北老航校”。
自那以後,林彌一郎先後曆任了東北地區航空委員會委員、航空總隊副總隊長、航空學校參議兼飛行主任教官等職務,於1956年8月返回了日本。
(注:如果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