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事遲

小小不言就算了。。。
正文

國防科大成立的前前後後

(2012-06-13 20:28:24) 下一個

中國真正的三大名校之一--國防科大

TG真正的三大名校之一--國防科大(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國防科大成立的前前後後

“哈軍工”在“文革”中被XXXXX集團肢解之後,重新站出來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以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氣魄,著手籌建國防科技大學,改革國防尖端人才培養的格局,解決國防技術力量後繼乏人的問題。

1977年7月23日,軍委副主席鄧小平在自己家中接見由“哈軍工”主體組建的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負責人張文峰和主管教學工作的高勇,說他在1975年就想在軍隊搞一所國防科技大學,從高中直接招生(這是針對“文革”中廢除高考、招收隻有初中文化的工農兵學生說的),鼓勵他們上報以長沙工學院為基礎、組建國防科技大學的方案。

一個月以後的8月25日,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關於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的意見的報告》,經過國防科委上報中央軍委。9月1日,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小平在報告上寫了批語:“華主席、葉、李、汪副主席、瑞卿(中央軍委秘書長--筆者注)愛萍(國防科委主任--筆者注)閱,由愛萍同誌處理。”

9月21日下午,國防科委電話通知長沙工學院速派代表到北京,參加國防科技大學籌備工作會議。24日晚,學院臨時黨委副書記張文峰,臨時黨委委員薑國華、劉月庭、常樂義和機關部門負責人蘇克、李敏及工作人員高在明、任學文乘飛機抵達北京。次日,慈雲桂、高勇分別從上海、哈爾濱趕到北京。學院8名代表、2名工作人員都被安排在北京友誼賓館。

9月25日晚7時30分,主持籌備工作會議的國防科委副主任李光軍在友誼賓館接見學院代表。他說:你們8月25日的報告,華主席和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副主席已經審閱,鄧副主席9月1日作了批示,請愛萍同誌處理。經國防科委黨委常委研究,決定請張文峰等學院主要領導同誌來京麵商籌備工作。先聽聽你們的意見,還要聽二、七機部和二炮的意見,主要是對國防科技大學的服務對象、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師資力量和體製、機構、基本建設方麵的意見和要求,搞出一個成立國防科技大學的方案。

9月26日,國防科委在友誼賓館召開關於長沙工學院的情況交流會。參加會議的有長沙工學院的代表,國防科委五局申健副部長,尹延榮、趙本立處長,二機部代表李覺、薑振竹,七機部代表劉煊、石峰、王安國,二炮代表嚴家安、袁健、林坤等。李光軍副主任主持會議,他傳達了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圈閱長沙工學院8月25日報告和鄧副主席在報告上的批語以及國防科委黨委常委的態度和處理意見,然後,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副書記張文峰匯報長沙工學院向中央軍委寫報告的動因、原委和在‘哈軍工’主體(長沙工學院)基礎上建立國防科技大學的有利條件以及學校目前的師資力量、人員素質、教學科研成就和國防科技大學成立後服務方向、培養目標、教學改革的設想。整整匯報了一天。最後,李光軍副主任請二、七機部和二炮的同誌根據張文峰介紹的情況,回去醞釀對未來國防科技大學培養目標、專業設置等問題的意見和要求,爭取兩天內向國防科委提出來。

9月28日上午,二炮代表袁健、林坤到友誼賓館提出對國防科技大學培養目標、專業設置的意見。下午,七機部代表石峰來談對國防科技大學培養目標、專業設置的意見。

9月29日,國防科委機關工作人員和長沙工學院的代表,綜合各方麵的情況和意見,在一起研究起草國防科委向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成立國防科技大學方案的請示報告。要點是:國防科技大學建製由七機部轉歸國防科委;學校的領導機關既是國防科委領導學校的機構,又是大學;服務方向為七機部、二炮、國防科委、二機部,所培養的研究設計人才,主要向七機部輸送,維護、使用人才主要向國防科委各基地和二炮輸送;學校培養目標,是戰略武器尖端技術的高質量攻關人才;準備成立七個係(導彈、原子、自動控製、電子、航天、軍用數理、指揮)、六個研究室(係統工程、核戰鬥部原理和使用、近現代控製技術、雷達、激光、航天);規模:學員3000名;學製四年至五年,前三年打基礎,後一年或一年半預分到對口單位學專業,最後半年回校進行總結提高、考核畢業;在辦好普通班的基礎上擇優辦研究班,並為部隊辦技術指揮人員進修班;生源:應屆高中畢業生高考合格者,部隊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技術兵考試合格者,研究機關的實驗人員和工廠技術工人德智體合格者。進修班學員由部隊選送。

9月29日晚,李光軍副主任打電話給住在友誼賓館的申健副部長,傳達張愛萍主任指示:國防科委黨委常委中,有些人不了解長沙工學院的情況,在常委審批向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建立國防科技大學的請示報告之前,請申健同誌先向常委們匯報長沙工學院的情況和未來國防科技大學的服務方向、專業設置、規模、學製等問題的建議,讓常委們思想上有準備。張文峰同誌指示我替申健副部長準備一個匯報材料,供他匯報時參考。我立即著手起草,通宵達旦,於10月1日淩晨4點寫完。

我們是在北京歡度粉碎“四人幫”後第一個國慶節的。國防科委機關組織我們到天壇公園參加遊藝活動。晚上在前門飯店樓頂觀看天安門燃放焰火。10月3日組織我們遊八達嶺長城。10月5日上午,到新落成的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主席遺容。國家計委副主任、原哈軍工政治部主任張衍和航空研究院副院長、原哈軍工教育長徐立行,先後到友誼賓館、前門飯店看望了我們。

10月3日下午,申健副部長在前門飯店一樓會議室向長沙工學院的代表傳達國防科委黨委常委會議討論籌建國防科技大學方案的情況和指示精神。他說:李光軍副主任要主持別的會議,他讓我來傳達。節前我們開會的幾期簡報,張愛萍主任和常委們都看過了。10月1日晚和10月2日下午,我把長沙工學院的情況和籌建國防科技大學的幾個問題向常委作了匯報。10月3日晚和4日下午,常委討論國防科技大學籌建方案,張主任和李光軍、李耀文、錢學森、朱光亞副主任,栗在山副政委和政治部徐平副主任等在家的常委及司、政、後機關負責人都參加了。一致認為,我國國防尖端科技領域從事研究、設計、實驗、生產、使用人才緊缺,後繼乏人。長沙工學院有哈軍工的基礎,師資力量比較強,成立國防科技大學後要培養戰略尖端武器研究設計領域的高質量攻關人才和突擊力量。辦學要有針對性,要有自己的特色。服務範圍,除了為二、七機部培養高質量研究人才之外,還要為國防科委各基地、二炮培養高質量的維護使用人才。原子係要保留。要辦材料工藝專業。體製要上報軍委,列入軍隊序列,名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專業設置,先要對服務單位進行調查,麵不要鋪得太寬,本著攻關的精神設置。常委們主要討論了學校的主攻方向,要求先把體製、任務上報中央軍委解決,其他問題以後解決。學校規模,1985年前學生4,000,總人數7,500。多數常委認為,目前學生人數以3,000為宜。申副部長傳達之後,大家進行了討論,著重於領會精神,並研究了編製和機構。

10月6日上午,錢學森副主任在國防科委辦公樓五樓會議室接見長沙工學院代表,就國防科技大學專業設置問題和大家座談。他說:“我是來學習的,對學校工作不熟悉。我回國以後,陳賡大將把我拽到哈爾濱,參觀軍事工程學院,然後要我去搞導彈。”

錢副主任從“哈軍工”談到即將建立的國防科技大學。他說:“要很好地領會鄧副主席指示。我們這個國防科技大學就是要拔尖,就是要在23年內(即在2000年內)在國防科技上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我們不是辦一般大學,也不辦全國28所重點大學那樣的大學。別人已經能辦的事,我們就不要辦了。也可能要求國防科技大學給部隊有多年工作經驗、需要學習提高的技術骨幹,辦一些短訓班,但這不是你們的主要任務;你們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未來23年向國防科技現代化進軍的,特別是在國防尖端科技方麵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主力部隊。為什麽找到以長沙工學院為基礎建立的國防科技大學呢?因為除了學校本身的條件比較好之外,還有一個其他大學不可能有的條件--可以到二、七機部和國防科委各基地對口辦學,這些單位的技術設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是國家集中財力物力搞尖端的地方”。

錢學森說:“學校的專業怎麽設?要針對學校要幹什麽來設。要針對服務單位二、七機部和國防科委各基地、二炮最需要、最缺乏的尖端科技人才來設;而培養這樣的人才,國家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行當,你們就是要培養這樣一些行當的人。但是1980年前後近期的任務,你們是趕不上了。1985年以後23年的任務,你們第一批畢業生剛剛出來工作,當然負擔不了這樣的任務。你們主要是培養未來23年趕超任務所需要的人才;要配合1985年以後23年的任務,比如戰略導彈怎樣發展?我們這一代導彈是笨家夥。這一代解決了戰略導彈的有和無的問題,下一代戰略導彈必須改進,不再是笨家夥,而且機動靈活,精確製導;要解決彈頭再入空氣的各種技術難題;既能保存自己,又能有力地打擊敵人;要解決多彈頭發射的快速、準確、機動問題。國防科技大學要培養這樣的人。不是現在設計係統的技術人才,而是第二代、第三代設計係統的技術人才。這個行當現在還不存在,要在將來建立。”

當慈雲桂談到要不要搞導彈、衛星的總體專業時,錢副主任說:“技術總體工程專業,現在全國高等院校是沒有的。搞技術總體很重要,這也是現代科技的一個特點。我們搞國防尖端的,20年來對此深有體會。有一種論調,說係統工程人才不能專門培養,隻能從實際工作中產生。如果這樣,搞總體的人才就無法有計劃地培養了,隻能聽其自然了,這怎麽能滿足尖端武器研製的需要呢?”

在大家談到長沙工學院原有的材料工藝專業要不要保留時。錢副主任說:“材料工藝要區別對待,一般的材料工藝,範圍太廣,我們沒法都搞,我們還是搞別人沒有的東西。如果研究出一種國防尖端武器需要的材料,比如複合材料,那是尖端發展方向,全國又沒有,這個專業我們就辦,當仁不讓,拚老命也要幹。”

錢副主任說:“國防科技大學,學生怎麽個教法?慈雲桂搞巨型計算機,怎麽教學生?是在科研實踐中教學,隻有自己研究,自己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又是幹這一行的;老師既是研究員,又是教員。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是靈活的,有時去教書,有時去做研究工作,身兼二任,像慈雲桂這樣,又是係主任,又是研究所所長。常委們在討論時認為,我們要辦的專業,都要有自己的研究所,搞預先研究。不研究,專業就沒法建。教材從哪裏來?從研究中來,從預先研究中來。你是不是真懂了,首先看你能不能去搞教學,講不清楚,學生一問就答不上來,說明你沒有真懂。再一個問題就是過去把基礎課老師和專業課老師分得太清,是否能提出基礎課老師能講專業課,專業課老師也能講基礎課?基礎課麵寬一些、廣一些。專業知識沒有一定的廣度是軟弱的,不知道新東西,就會流於一般,聯係實際也不深刻。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要盡可能在學校學好,在國防科技大學打好這兩個基礎,有了紮實的基礎知識,不管事物怎麽變,都容易把握,因為客觀規律不會變。當然,加強基礎,也不能像毛主席批評的那樣,搞煩瑣哲學,講課要單刀直入,不要故弄玄虛。毛主席講,物理課要從現代物理講起,讓學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要害;不要扯過來,扯過去,讓學生不得要領。在學校打好兩個基礎,三年行不行?在校學了基礎知識,底下要到將來的工作單位去對口學習專業。學生必須預先分配,明確學生將來分到哪個單位,讓單位知道來對口學習的學生,將來就是自己單位的人,他才能給你開門。學生在工作崗位真正看到實際需要,就能結合工作需要,考慮自己的學習問題。學校要派教師跟著學生到對口單位組織教學,教師在那裏教,也在那裏學;所在單位的技術人員,也要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這叫‘對口辦學’,把國防科技大學與二、七機部等對口單位捏在一起,共同培養人才。然後,學生再回校總結提高,考核畢業”。

錢副主任說:“現代國防尖端科技,任務複雜,規模龐大,牽涉到各個方麵,要有科學規劃,要組織協調配合,要有高度的組織紀律。這就必須加強管理,必須有一支了解現代科技特點和規律、善於組織協調的軍政幹部隊伍。這樣的軍政幹部,也不是其他軍、政學校所能培訓的。因此,張主任要求國防科技大學拿出一部分力量,為部隊舉辦培訓駕馭尖端科技隊伍的軍政幹部短訓班,用新科技知識充實軍政領導幹部,幫助他們總結管理尖端科技業務的經驗”。

錢學森副主任最後強調“又紅又專”。他說:“要在23年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這是一場硬仗。隻有又紅又專的科技隊伍才能打贏這一仗。沒有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不行,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愛黨愛國的優秀品德也不行。因此,既要保證教師、學生有5 / 6的業務學習和工作時間,又要加強師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你們學校有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驗,政治工作隊伍比較強。過去老五院(錢學森是老五院院長--筆者)每個室都設有政治委員,負責抓專業技術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剝削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不強調又紅又專,放鬆政治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養出來的學生有可能成為廢品。光抓業務,忘了政治,結果是很糟糕的。要辦好國防科技大學,決心不大不行,因為我們國家沒有辦過這樣的大學,我敢說全世界也沒有這樣的大學。中國科學院也辦了一所科技大學,他們的任務也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方毅同誌也下了狠心要辦好中國科技大學,它是為中國科學院實現趕超任務而辦的。他們重理論,基礎科學比我們多一些;我們重應用,是要拿出尖端武器來的。他們是動文的,我們是動武的,所以國防科技大學讓解放軍辦最合適”。

10月8日下午4點30分,國防科委主任張愛萍在國防科委五樓會議室接見長沙工學院的代表。他首先問:“會開得怎麽樣?”聽大家說“開得很有勁。”高興地說:“有勁就好嘛!人活在那裏沒勁,不如死了好。你們學校的問題,光軍同誌已經都說了,會開了好幾天,大家提了意見,科委黨委常委開了會,已經給你們傳達了。我看了你們的簡報,你們讚成常委的意見。你這個學校,報告上提的名字是‘軍事工程大學’,75年鄧小平副主席提的名字是‘國防科技大學’,‘軍事’、‘國防’一個樣。這次又專門討論了。關於學校性質、任務,你們原來討論時重點不明確,這次討論,重點明確了,就是要成為真正的國防科技大學。你們培養的人,主要是戰略武器尖端技術研究設計人才,不是搞一般的科學技術。具體地說,既要具備一般理工科知識,又要具備尖端武器研製知識。既有共性的基礎知識,又有特性的專業知識,掌握尖端科技。學校培養的人才,出來幹什麽?當然是搞尖端武器的研究設計。能搞研究設計,搞維護使用當然沒有問題。即使所培養的全都是搞研究設計的,以後他們也可以搞維護使用。可能有人認為,研究設計人才搞維護使用是大材小用。實際並非如此。我們是在使用維護中發展武器的;研究設計隻有在使用維護中發現問題,改進研究設計。這不叫大材小用,僅僅是任務的分工。到工廠搞試製生產也很重要,你研究設計的東西能否生產得出來?沒有生產知識,根本發現不了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設計、維護、使用是相互聯係的,但各人的側重點不同。將來學校主要是為七機部服務,加上二機部、二炮和科委各基地,為這些單位培養人才。四個單位,兩種性質。七機部和二機部屬於設計、生產方麵,二炮和科委各基地屬於使用、維護方麵。從數量上看,大量畢業生要分配到七機部去。科委各基地和二炮,目前需要的人並不多;將來二炮需要的人,數量會逐漸增加。七機部的數量為什麽比二機部多?因為七機部原來就是靠長沙工學院培養人才的。長沙工學院改建為國防科技大學以後,這部分培養任務不能甩掉,還要繼續負擔起來。而七機部所需的發動機、彈頭、遙測、遙控人才,全國其他大學沒有這樣的專業,對不上口。二機部情況不同,它除了九院之外,其他大學的理工科畢業生,也可以拿來用。所以,你們培養的人,主要分配到七機部,再就是二炮、科委各基地以及二機部九院”。

張主任說:“我看簡報上有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的提法。不要這樣提,你就高級,人家就低級?高級、低級有什麽標準?常委要求培養‘高質量’人才,不要培養一般的、半不拉子的,要有真才實學,能過得硬的。北京有個大學生,問他1/6比1/3那個大?他說1/6大。上海有個大學生,問他1/2 + 1/2等於多少?他說等於2/4。這樣的大學生,你說是高質量還是低質量”?

“關於學製,常委研究時認為不好統一,還是把專業建立起來之後,經過調查決定。一般在校學三年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然後對口到工廠、研究所、基地、部隊學專業,在實際中學,時間一年或一年半,然後回校總結提高,畢業分配。過去叫實習,“文革”中遲群搞什麽‘開門辦學’,他那個門一開,就開到資本主義那裏去了。無產階級的門,不能開到資產階級那裏去。真正質量高的高中畢業生,錄取到校之後,學製可以適當縮短。有個初中三年的學生,參加數學比賽,獲得一等獎。後來調到門頭溝礦務局當挖煤工了。他自學了大學全部數學課,對數理邏輯特別有研究,做了學術報告,今年29歲。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想要他。招收了像這樣高質量的學生,學製當然可以縮短。學製與教材有關。教材不能麵麵俱到,應有盡有,而要少而精,該學的必須學,該學的也要區別那些是重點。這個問題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條。學校辦得好,不外有三條——人材、教材、器材。教材與人才是統一的,沒有好的人材,編不出好的教材,也講不好課。你們回去要把三材的底摸清楚,看看有多少教師適合辦國防科技大學,有多少不適合?解決師資力量問題的辦法有兩個:一是組織教師自學,讓高水平的把低水平的帶起來,要說服他們自覺學習,為辦好國防科技大學、也為自己能夠參加辦好國防科技大學的戰鬥,準備一點資本。也可以從學生中間選拔師資培養的苗子。二是請兄弟單位支援。對此不能希望過高。因為大家都要醫治‘文革’創傷,都在網羅師資力量。還是毛主席說的,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這件事要馬上做,紮紮實實做。要選出一些教師到七機部、二炮、科委各基地學習。二炮和基地不要同時去,到二炮還不如到基地。基地是搞實驗的,那裏的技術力量比二炮相對強一點,因為它不斷地搞實驗。一般是第一發彈先在基地試射,然後二炮的同誌去發射,基地進行輔導。二炮和基地是一個性質,到基地去學就夠了。搞發動機的 、搞控製的、搞地麵設備的教師,要到七機部去學習和調查,回來研究設什麽專業、設什麽係。至於每個專業、每個係培養多少學生,由二、七機部提出,你們就是去學習、調查。你們把調查、學習的人選好了,科委給你們辦手續,開介紹信,說明去幹什麽。這件事很重要,是解決培養人才的針對性問題。”

張主任說:“教學與科研的關係,不要籠統提。學校還是以教學為主,搞科研還是為了培養人才。搞研究所、研究室的目的,不是為了搞一個完整的武器,而是為了在科研實踐中培養人才。一個大學不可能單獨搞出一個武器,學校的研究所能單獨搞出核彈頭來?那樣九院就可以撤消了。再如導彈發動機,你們能搞得出來?那樣七機部的發動機工廠也可以封起來不要了。不可能!但你們的研究所、研究室在教學的同時,也可以搞一些力所能及的成品,比如你們的巨型計算機,在全國的協作下,也可以搞出整機,可以搞出某些部件。但不要搞一般的東西,不要籠統提,要區別對待。我的想法是,學校搞研究所、研究室,主要是為教學。主要目的達到了,也可以出些成果。你們真正的成果是高質量人才。”

最後,張主任談了學員是否一入學就參軍的問題以及學校體製由七機部轉歸國防科委的移交手續問題。他說:“在科委黨委常委之下,在司、政、後機關之下,不另設什麽領導機構,學校的各項工作分別歸口科委司、政、後各業務部門。整個學校由科委黨委領導。學校既是國防科委領導院校的機構,又是大學,兩塊牌子。學校的黨委、首長,直屬科委黨委領導。就是國防科委領導下的國防科技大學。”

10月9日上午8點,學院代表對張愛萍主任的指示進行了初步學習討論。9點,到七機部匯報學院體製、任務的變化,請示解決遺留的問題。接受匯報的是七機部副部長陸平及機關各部門領導人杜鳴珂、張壽良、張錫琪、雷立德、石峰、鄧家德等。張文峰同誌係統詳細地匯報了來京參加籌備會議的經過和初步議定的關於國防科技大學服務方向、任務、專業、規模、學製、生源、機構設置等方麵的情況。他深情地說:“學院被林彪‘四人幫’破壞後,南遷長沙,困難重重,日子不好過,如果沒有七機部的關心、支持,元氣難以恢複,更不會有今天。學校歸國防科委領導之後,和七機部的關係仍然是最密切的。(陸平:這是客觀任務決定的,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將來部裏還得繼續給我們作指導。學校的同誌們都說,在七機部領導下問題好解決。今後不管怎麽樣,七機部仍然是我們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學生來源和分配的主要單位,也是科研協作的主要單位。學校的印刷廠,今後要繼續保證七機部的印刷任務。有兩個問題要請示:一是部裏原定給學校蓋的六千平方米學生宿舍,能否按原定計劃撥款,使之如期完工,為擴招學生做準備?二是原來主要為七機部服務的材料工藝係,占了許多基礎課教師,要是繼續辦,希望七機部能兌現給學校調進四、五十名師資的承諾。”

陸平副部長說:“中央批準成立國防科技大學,七機部核心組是堅決擁護的,‘四人幫’對教育工作破壞很大,科技隊伍出現了斷層,後繼乏人。鄧副主席親自抓科學技術。實現四個現代化科技先行,教育必須跟上去。”

“辦國防科技大學,75年就提出來,揪出‘四人幫’終於實現了。張主任要求學校培養高質量人才,我完全擁護。長沙工學院成立於從哈爾濱到長沙的搬遷之後,損失很大,但在短短幾年內做出了很大成績,出人才,出成果,為建立國防科技大學奠定了基礎,很不容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學校同誌艱苦努力的結果,七機部隻是在中間辦了點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好。為了總結經驗,請你們不要客氣,有意見就提出來。七機部和將來的國防科技大學還是密切合作的單位,這是客觀情況決定的,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將來七機部所需的對口人才,還是要從國防科技大學來。對口辦學,學生畢業後當然要分到七機部來。今後領導關係變了,我們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支援的關係不變。在領導關係正式移交之前,我們要對學校負責到底。移交過程中總有些具體的問題要解決,我們要好好考慮移交中會出現的問題,及時妥善解決。有些事要和國防科委聯係解決。移交過程要搞好銜接,不使正常工作受影響。基建問題我們計劃局要好好研究,六千平方米學生宿舍的建設計劃不能落空。材料工藝是七機部的薄弱環節,材料工藝係非搞不可。師資力量問題要統籌解決,還要跟國防科委研究。”

七機部幹部部副部長張壽良說:“長沙工學院和七機部有著特殊的關係,我們之間有著特殊的感情。從哈爾濱到長沙,學院為七機部培養了大量幹部。七機部的發展,是與軍工、長工為我們培養人才分不開的。1970年以後,又成了一個單位,關係更加密切。今後學校歸國防科委領導,與七機部的關係仍然密切。學校無論在不在七機部,我們之間的這種特殊關係和特殊感情是建立在共同事業的基礎上。七機部要出成果,首先要學校給我們培養高質量人才。今後學校提出任務,隻要是部裏力所能及的,我們一定積極去辦。我們在培養學生方麵,也會有事要找學校解決的。兩家關係搞得好,對兩家事業發展都有利。”

七機部計劃局領導石峰說:“事業決定我們是一家,不拆牆是一家,拆了牆也是一家。成立國防科技大學之後,七機部原定的基建投資指標不變,七機部繼續提供,負責到底。希望學校今後辦得更好,為七機部提供更多高質量人才。”

10月10日上午,我們在前門飯店繼續學習討論張愛萍主任接見時的講話,聽了國防科委給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成立國防科技大學的請示報告稿的傳達。下午,申健 副部長來談學校籌備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傳達張愛萍主任的三點指標:一、培養維護使用人才,不是目前部隊所需的維護使用人才,而是針對未來、針對下一代戰略武器所需的維護使用人才;二、國防科技大學還要為海、空軍培養尖端技術使用人才;三、穿不穿軍裝?要做好兩種準備:常委意見是“力爭”,但不能絕對保證,要從黨的事業出發,“一顆紅心,兩種準備。”

張文峰同誌說:“籌備工作,科委首長高度重視,李副主任、申副部長一抓到底,工作做得細,從起草文件到生活安排都很周到,我們很受教育和鼓舞,增強了辦好學校的信心。張主任和錢副主任指示很重要,把國防科技大學的性質、任務、服務方向、教學與科研的關係等一係列重要問題都指明了,今天又指明學校還要為海、空軍培養尖端技術使用人才。在領導關係上,國防科技大學既是國防科委管理院校的領導機構,又是科委的一所學校,兩塊牌子,這對我們是個新問題。對於當前的籌備工作,也明確了要抓緊專業調查、基建加速、教師進修及移交工作等。回去之前,還有幾個問題想提一下:一、是否研究設計人才隻為二、七機部培養?維護使用人才隻為二炮和科委各基地培養?我們覺得基地、二炮也同樣需要研究設計人才,不宜分得這麽死。二、學員入學不穿軍裝是對的,但在政治思想作風上的要求也要重視,也應和地方大學有所區別。要發揚‘軍工’時重政治思想教育,重作風養成的優點。政治與技術結合,才能是高質量的。三、學校領導班子問題,我們堅持由科委首長、最好是張主任兼學校的首長,工作我們做,決不牽扯他的精力。這樣做,對學校建設的好處很大。希望科委常委、首長一定要考慮學校的領導班子問題。四、學院不穿軍裝,戰術教研室還要不要?不穿軍裝,領導班子成員怎樣交流?學校作為國防科委管院校的領導機關,幹部不穿軍裝,不軍不民,日子難過;不穿軍裝,基層幹部從那裏來?從長遠看,這樣害多利少。五、昨天向七機部的匯報會開得好,氣氛好;七機部姿態高,表示要負責到底。關於主要為七機部服務的材料工藝係,如果七機部能給我們增加師資力量,可以考慮辦。上午我們商量,二者兼得不可能,還是不要這個係,隻留一些人繼續搞複合材料。”

張文峰同誌最後說:我們回去之後,要很快在領導層中傳達籌備工作會議情況,主要傳達張主任、錢副主任指示。等中央文件下達後,要開誓師大會,把大家的勁鼓起來。相信用不了幾年,就會幹出個樣子來。

10月11日下午,長沙工學院代表一行,在張文峰同誌率領下乘五次特快列車於12日下午回到長沙。

籌備工作會議結束後,國防科委即向國務院、中央軍委呈報了《關於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的請示報告》。1978年6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關於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的通知》,決定將長沙工學院改建為國防科技大學,從1978年10月1日起歸國防科委建製領導,列入軍隊序列。

流光如駛,轉眼間國防科技大學已經走過了34年的改革發展的路。如今的國防科技大學,已經闖過了建校初期的困難階段,發展成舉世矚目的名牌大學,被譽為“軍中清華”,早已實現了籌建時張愛萍、錢學森所企望的目標,成為全軍高質量尖端人才的熔爐和重要的科研基地。

讚國防科技大學誕生

序幕拉開上擂台,冰花南國綻新梅,

科研教學駢田進,成果人才連袂來。

體製翕然歸總部,規模幾度上高垓,

蜚聲中外人欽仰,任重途遙謹銜枚。

作者:任學文,安徽省繁昌縣人,1929年10月生。1949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曆任西南軍大、二高步校宣傳幹事,軍事工程學院宣傳部秘書、幹事,院政治部秘書處副處長兼院黨委秘書,國防科技大學校辦公室負責人,《國防科技大學》校報首任總編輯。離休後被聘為湖南省地方誌副總編和《國防科工委史料叢書·國防科技大學》卷副總編。著有《哈軍工》、《赤色搖籃》和《永遠的哈軍工》。

文章出處http://hjgmemoir.blog.sohu.com/213390623.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