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標準的國罵相比,各地的罵法還是有所不同。比如在我出生的湖南,大家罵人時多用第二人稱,於是成了「你媽的」。另外,大概是因為愛吃辣椒的緣故,湖南人不太含蓄,喜歡在「你媽的」前麵放上一動詞,後麵加上一名詞。所以,湖南人無論走到哪裏,隻要聽到一句「X你媽的X」,就能找到自己的鄉親。
中國的罵人之話五花八門,翻開書一查,常見的有「該死」,「不要臉」等等;厲害一點的有「畜牲」,「王八蛋」之類。更粗俗的就不宜在此傳播了。而「他媽的」之所以能在一片罵聲中脫穎而出,成為國罵,可能是因為這三個字能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祖先崇拜
中國人曆來注重門第,故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之說。而門弟的高低取決於祖宗,所以,中國人一旦得道,做了上等人,就得趕緊做些光宗耀祖之事,或建祖祠,或修祖墳,或立祖碑。然而祖宗一旦成了上等人的臉麵,也就自然成了下等人的仇敵。於是,要想罵人,就先得罵別人的祖宗,就先得「他媽的」,因為祖宗一倒,便什麽都倒了。時至今日, 中國人還是依賴門第,還是倚仗祖宗,隻要那些躲於門第之下的男女們子孫不絕,國罵聲就還會此起彼伏,祖宗們也就難得安寧。
二,男尊女卑
標準的國罵隻以「媽」為限,決不涉及父輩,這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裏的男尊女卑,而這男尊女卑的倡導者,就是孔子。
孔子最大的敗筆就是說了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話對女人不太公平。近之則不遜,幾乎是人際關係的一個規律,太近了,沒有距離,也就沒有什麽客氣好講了,不獨女人如此。
君子遠小人容易,可男人遠女人就難了。但親近不得,離開又活不成,所以讓孔子大傷腦筋,並將頭疼嫁禍於女人。
孔子的重男輕女,大概與他出生後沒有父親有關。他父母的結合屬於非法同居,父親在孔子出世後不久就死了。如果孔子有父親的話,他的男人觀念就一定不會帶有那麽濃厚的浪漫色彩,他一定會發現,男人也是不好惹但又不得不惹的東西,近之也不遜,遠之則去找小老婆。
如果真有這種不幸的結果,孔子說不定會罵上一句:他爸的。
三,中庸之道
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厭惡極端,所以湖南人那種「你媽的」罵法就顯得不合時 宜,其針對性太強,容易引起戰爭。湖南盛產革命家,大概就和「你媽的」有關,因為被罵者為了保衛其母親,隻好起來革命了。而一旦改為「他媽的」,就顯得柔和得多,罵者解氣,被罵者也不至於太生氣,因為畢竟罵的是別人的媽。尤其妙不可言的是,「他媽的」藏頭去尾,欲罵還休,雖然有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感覺,但真要加上後麵的名詞,就粗俗不堪了。中國人講究含蓄,喜歡若隱若現,似有似無,霧裏看花,水中望月。 「他媽的」既有罵人的效果,又不至於太惡毒,不偏不倚,不痛不癢,深合中庸之精神。
盡管符合中庸之道,但若運用不當,「他媽的」也能給人帶來麻煩。何應欽將軍在任湖南省代省長時,某年清明節,他去嶽麓山給母親掃墓。根據官方指令,長沙各報都要刊登這一新聞,以顯示何省長為孝子。誰知第二天,有家報紙竟因此招來橫禍,導致報館被封。原來,盡管報導的內容屬實,可問題出在下麵這個標題:
《何省長昨日去嶽麓山掃他媽的墓》
2007年9月寫於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