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穀 -- 溪流

地球軌道是橢圓,不圓我有什麽辦法?
個人資料
正文

拋開倫理的話,也可以說埃伯斯坦算是一個實驗心理學家,他想證明的是:【人都是可以被誘惑和控製的】。也算是魔鬼的挑戰了

(2024-01-05 16:49:50) 下一個

關鍵點還是那個老問題:

基督教說人有自由意誌,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

愛潑斯坦說,人沒有自由意誌。他就是想證明,隻要條件足夠高,人就可以被誘惑和控製。

看來看去,就是神魔之戰。。。

聖人啟發人的優點

惡人利用人的弱點。

=====================

在愛潑斯坦臉上,也可以看見一種邪惡的得意,好像他掌握了人性的密碼和鑰匙。給他一個支點,他能撬動整個社會,整個美國。

=====================

 路加福音 17 
中文標準譯本 (CSB Simplified)
耶穌的警告

1 耶穌對他的門徒們說:“那些使人絆腳的事必然出現,不過使它出現的人有禍了。 2 對他來說,就算脖子上拴著大磨石,被丟到海裏,也比他使這些卑微人中的一個絆倒更好。 3 你們要謹慎!如果你的弟兄犯了罪,就告誡他;如果他悔改,就饒恕他。 4 如果他一天七次對你犯了罪,又七次回轉過來,對你說:‘我悔改!’你要饒恕他。”

=========

• 現實版索多瑪之城…每個人都能也會被誘惑,且沉迷其中…… polebear - ♀ 給 polebear 發送悄悄話 polebear 的博客首頁 (82 bytes) (32 read

大概的區別是:1. 是否相信有徹底解決的方案 2. 相信還不等於就能做到,需要徹底訓練。關鍵還是,是否相信真有一條路
來源: freemanli01 於 2024-01-06 09:52:02 [檔案] 
回答: 現實版索多瑪之城…每個人都能也會被誘惑,且沉迷其中…… 由 polebear 於 2024-01-06 08:41:33

聖經和佛經的意思都是,

1. 肯定是有出路。福音就是Good News,否則就沒必要講經了。
2. 隻有上路才能走出去
3. 上路並不表示當下就能做到完全不被誘惑。這人必須修到突破某個階段,才能算自由。

為了說明剛開始上路還不表示就能做到自在,聖經和佛經都有例子(姑且不論是否示現):

  • 聖經的例子是彼得雞叫前三次不認耶穌的事兒。
  • 佛經就是楞嚴經阿難被妓女控製的事兒。

兩人都是努力做也做不到的情況(這都是在他們“當時、初修”的能力範圍,後來應該都是突破了。阿難後來是成阿羅漢了。那是要實證四大、五蘊皆空,才能做到,達到沒有掛礙,遠離顛倒夢想。掛礙的一個表現其實就是實驗心理學裏的“觸動”的機製。)

不過按有些人的解釋,阿難隻是“示現”,假裝演戲,給普通人看什麽叫沒解脫。他或者也是早就解脫的人,也說不定。
============

人之被控製,原理都是"觸->動"

感覺有沒有信仰的差別是,

有人相信有突破“觸-動”模式的可能;
而另外一些人不信,而且還要證明“就是沒有突破的可能”。
“觸-動”其實就是心理學的“刺激-反應,S-R”模型。

某些特定的觸發,就產生特定的行為。 如果不能突破這個反應模式,別人就總能找到特定的刺激輸入,控製你做特定的輸出。這就是人被控製。

當然,普通人的方案不一定是突破那個局限,而是不立危牆之下,不讓自己被考驗太厲害了。

這個事兒的核心在於,我覺得,是“被控製”,一步一步進入陷阱,最後就不自由。。。包括大人物和那些小女孩。

佛教理論是,人隻要沒解脫而在輪回中,早晚或者有機會“被人控製,不由自主”。

要想永遠不被人控製,唯一的做法就是徹底認識自由意誌到底怎麽工作,徹底解脫。從此大自在,我隻做我想做的,不做別人逼我或控製我做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