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穀 -- 溪流

地球軌道是橢圓,不圓我有什麽辦法?
個人資料
正文

你看,你看。好的溝通其實都是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讓人看清楚一些東西,差別隻是:看什麽

(2024-01-12 06:48:08) 下一個

尼采,你看,你看,這個人,這才叫人呢

開普勒,你看,你看,行星的軌道是橢圓

伽利略、牛頓,你看,你看,光線可以被三棱鏡分開;大球、小球落地的加速度都是g。

物理學家,你看,你看,幾十億光年以外的黑洞、超新星。(旁白,可惜除了粒子還是粒子。--- 找不到一個靈魂的影子。。。)

提香,你看,你看,達那厄 (Danaë)望著金幣降落時,那聽天由命、逆來順受的眼神。

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你看,你看,人不知道什麽叫做生命,什麽叫做活著。有人天天在一起,也沒有溝通。都是黑盒子。

心理學,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心理描寫,心理過程,人物的心理互動。讓人打開自心,了解自己。弗洛伊德的潛意識,性心理,繁衍。。。鼻子鼻子、眼睛,想著鼻子,說出來的是眼睛。

孫悟空:師弟,過來,過來,看,這是什麽,哈哈,人參果!然後八戒吃了一個沒吃懂。

聖經,你看你看,behold。其實是讓人看上帝,看靈魂。

佛經,要觀照啊。什麽意思?觀照就是看,看什麽?看心而已。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

======

既然都是看,這個看和那個看差別在哪裏?差別在於,

  • 難易程度不同
  • 看清楚後的效用不同。

從難易程度上說:

  • 有些東西要傳遞出來消息,你不需要太多的訓練,比較容易。比如吃個什麽,好不好吃,大概天生就會。
  • 但要做美食家,品酒師,就要訓練了。物理學、數學的美,也是各有不同的深度,需要不同程度的訓練才能欣賞。商業能力等等,你要能欣賞某人的商業判斷能力,而不僅僅是外行看熱鬧,那自己也需要有相應的經曆。巴菲特說過,如果四個人打牌,到最後你還看不出來誰輸了,那麽那個輸的人一定是你。跳水比賽,教練裁判能在幾秒鍾內看見一個人的動作到底有哪些東西欠缺。

上麵的種種看,欣賞能力,還都屬於世間法,這能力關乎你能否有份好的職業,掙錢能力,等等。

除了這種世間法的看,還有一種看(觀),就是出世間法的看。從結果上看,最大的差別是:

  • 如果能把世間法看清楚,世事洞明,能解決生活問題。
  • 而出世間法如果看清楚,能解決生死問題:
  • 佛法的看心-觀心、基督教的看(靈魂)都是屬於出世間的,作用是解決生死問題。佛經說“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其實就是認識“我究竟是什麽”,認識“心究竟是什麽”。看清楚了,就解脫;看不清楚,就被假我牽著載浮載沉。
  • 為什麽?因為本來人的真我就沒事兒,但是人們不認真我,而認假我,才天天有事兒。
  • 為什麽物理學看星星看月亮看黑洞解決不了生死問題,因為那個方向看不見靈魂,無論韋伯望遠鏡做得多精細,看到多少億光年以外的黑洞,都無法發現一個靈魂。因為它的功能就不是幹那個事兒的,他隻能看物質,不能看靈魂。佛說,若以聲色見我,是人行邪道。想用望遠鏡看靈魂,見如來,那就是走錯路了。

要看清楚佛說的那個事兒,難點何在:

  • 佛法要看清楚內心結構、區分真心-妄心,和物理學要看清楚原子結構一個道理,需要建立試驗平台,需要專門的訓練。但是也有差別,佛法的平台更難建立。
  • 原因是,物理學的平台可以許多人共同建立,接力進行,你工作八個小時,我跟著再搞八個小時,ABC各自工作八個小時,就可維持一個實驗的運轉,比如一個同步加速器,或等等吧。最後也能出結果。
  • 而佛法的平台是每個人的自心,要獨自建立實驗、觀察平台,要達到禪定,需要很多天,24小時一心不亂,同一個人來維持。這相對就更難。
  • 記得當年看到一句話,說到愛因斯坦的專心程度,類似一個滔滔江水,任何外界的幹擾就像丟了一個石頭在江水中,一陣漣漪之後,他的思路仍然不會被打斷。修證佛法要求的專心程度甚至更高,因為要求睡覺也要心係“觀心”的目標,才能最終達成一個可以觀心的平台,所謂24/7都要用心在此,念念不忘是也。(念念不忘這個詞,最早應該是從佛法修行中來的)
  • 總之,如果單靠日常散亂心,那就無法建立佛法“觀心的基本平台”。就相當於是可以觀察化學變化,但是能級達不到轟擊原子核、觀察原子核的層次。即無法達到觀察內心最堅固的那個核的程度。

最後,不管怎麽說,人類的互動,就在於互相想讓對方別人看看,即使是敵人,也不過是想給你點color 看看。所以,敵人給的color,也能學東西。

你看,你看,我看見了,你也看看。。。

佛法說,你看,世界上的人都把假我當成真我,載浮載沉。。。沒有看清楚而已。這個世界的共同特點是什麽呢?就是把身體當成我,屬於欲界的根本特征,而身體要靠吃東西來維持,所以才說,民以食為天。

確實有出路,真的是“天無絕人之路”,不過人們不習慣走那條佛法的出路,同時又抱怨老天爺為什麽沒有給我出路。不想走而已。。。

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對佛教有一個根本的錯誤認識,以為佛教是為了排斥什麽。其實這不是佛教的根本目的,佛說的利益眾生,肯定是為了得到什麽,而不是為了讓人跟自己過不去。就像跳水運動員天天控製飲食,不是為了跟自己過不去,而是為了某個自己更想要的目標,更值得的目標。或則,天文學家,躲到深山裏沒日沒夜守著一個望遠鏡,也不是為了抗拒什麽,而是為了得到什麽,得到一些認識。

  • 問:不過佛教的目標到底是要得到什麽?
  • ---答曰,得到的是智慧。
  • 問:什麽是智慧?
  • ---答曰:智慧無非就是看清楚某些事情和道理。
  • 問:那,物理學、心理學也宣稱我們要看清楚一些事情和道理,差別何在?為什麽又看似有了衝突?
  • ---答曰:差別在於,看清楚的東西不一樣。物理學看的是物質,是往外看。佛法看得是自心,往內看。
  • 問:我們看物質運動規律,已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往內看有什麽好處?
  • ---答曰:物理學再研究,也無法解決生死問題,頂多多活幾年,少活幾年,而無法徹底解決“我是誰”的問題。研究到最後,還是會以為自己就是一堆原子、一堆肉。而佛法的內觀,最後是真實認識自己,是那自在永在的不死靈魂。認識自己後,就徹底去除憂悲苦惱。生活真實自在。
  • 問:科學和佛法到底有無衝突?
  • ---答曰:理論上沒有衝突,因為他們是分別屬於不同層麵。但初期實踐上可能有些時間上的衝突。但對於修成的人來講,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不矛盾的,他已經打破二者的界限。其實就是一個人在安排自己的活動的時候,還能否同時不迷失自我。或者,一個認識了自心、認識了我是誰的人,當然也還是可以做世間的任何事情的。
  • 問:為什麽學佛要有那麽多限製?
  • --- 答曰:學什麽都有一定的限製。學跳水的都要天天注意自己的飲食,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梅西、C羅,貝利都不能吸煙。搞哲學的天天不出門,搞天文的躲在深山裏守望遠鏡。

 

你看,你看,月亮的臉悄悄地在改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