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3)
2022 (56)
2023 (134)
2024 (87)
2025 (3)
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可能有不少人都會覺得冒犯。
讓我想起幾百年前,人們如何試圖擺脫另一個極端。為了從宗教(僵化的一麵)裏為科學方法尋求一席之地,現在人們又走到另一個極端,好像宗教信仰要從科學方法的壟斷中尋求一席之地。
在我看來,物理學是,有用,方便。
文學,有用?還是究竟?當然是有用,慰籍心靈
科學,有用?還是究竟?當然是有用,讓人吃飽飯
藝術,繪畫,美食,音樂,都有用,在滿足一些感官上的需求之外,也都伴隨智力上的愉悅。
但是,但要從物理學裏搞出個世界觀,那是太過於簡單化了。
俗話說(而且我認為這個俗話說的對),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心。(這話是借用,但是"心"這個東西並不像人們猛一看那麽簡單,雖然說這話的人也許沒有那麽深的意思。所以我隻是字麵上借用這句話,而實際上是把佛教關於“心”的意思轉移到這句話裏。)
所以,要有真實的世界觀,那就必須如佛那樣“往內看,觀心”。。。嗬嗬嗬,這個,這個,這個說法好像和常識有點衝突啊,分明世界在我外邊,你非要說世界在我心裏,還要在心裏找世界。就像大家明明看見大地不動如山,太陽東升西降,而有些人非要說地球繞著太陽轉,為什麽非要反常識呢?!為什麽非要讓大眾不舒服呢?就不能讓我舒舒服服活一輩子好好死麽?!
========
這是我長久關心的問題,故也是有感而發。
覺得世界的看法都是跟著流行觀點跑來跑去,有意思。。。
大部分科學工作者都是做著技術員的工作,而誤以為是在做世界觀的工作。
------------
麻煩的是,內觀也要技術,也要指導、路數,不是自己坐那裏看兩分鍾,兩個小時,就叫內觀了。
專門往裏看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榮格、馬斯洛等等,沒有人專門指導,觀察一輩子,也會有無法突破的地方,也會找不到突破的方向。不但弄不明白“我是誰”,反而弄出好多個我,Id, ego and super-ego ,好幾個人格,想要“自我實現",但又發現不知道“自我”是什麽。。。
======
另外,我這個文章絕不是開玩笑、抬杠的,而是有著不同的世界觀的,就是這個世界到底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這涉及最後根本的探索方法到底哪個能走到究竟地步的問題。
或者可以說,科學是外觀,佛教是內觀。到底哪個才能引導到究竟實相,是個問題,是個真實的問題。
--- 如科學家期盼的那樣,看物質能認識心?
或者
--- 如佛所說的那樣,看心能認識物質?
還是
--- 如二元論所想的,心是心,物質是物質?
=============
意識到我所關心的這些問題,不過是曆史上少數一些人才會關心的問題,也許是個警醒;進而,少數那些人裏邊,理解這到底是個什麽問題的人,就更少;再進一步,堅信這個問題有解的,更是少之又少。。。
=============
楞嚴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
=============
• 世界觀問題:物理學,有用?還是,究竟?一個不知道“我是誰”的體係,不能稱之為世界觀,吧?:) - freemanli01 - ♂ (2705 bytes) (5567 reads) 12/15/2023 06:41:30 (1)
問好!
佛教這個事兒真是複雜。。。我想來想去,因為佛教包括世界觀和人生觀兩個部分,大概人們相互探討時,談世界觀比較容易。談人生觀就還是各自保留自己的看法。雖然,世界觀的探討最後很容易導致人生觀問題。
探討世界觀就是指,探討一下從佛的角度看(當然也是我各人從聽說而理解的佛的角度),看到的世界究竟是什麽樣的。
世界有三界六道,有天堂地獄,三界裏麵各界的人有什麽特別執著的地方。三界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的地球人和動物,以及惡鬼等等都屬於欲界,欲界有什麽共同特點,就是要靠物質交換維持身體,本能地認定了身體就是自己等等。要說放下,這種對身體的執著(認定身體是我)可說就沒有放下的時候。這是佛看到的欲界眾生的特點。。。
所以,從佛教的標準看,放下,不是不幹事或幹什麽事就算放下的。必須能脫離身體才算是欲界放下,然後還有色界的放下,無色界的放下(放下執著)才叫做真放下,才是真解脫。
這都屬於世界觀,不過就是描述真實是怎麽回事兒。算是交流客觀信息
...
至於人生觀:誰應該怎麽活,誰想怎麽活,都是各人的自由。這就屬於同一個世界,不一樣的精彩。
這些頓悟當然需要內觀。但隻是修煉,打坐,內觀,是無法達到大徹大悟的。
我不是否認內觀,但是很討厭,那些用打坐,內觀,禁欲等一係列理論,斂財的“大師”們,他們其實也是精神控製的高手。
個人認為,隻是向內,是有局限的,雖然王陽明看似內觀除了一套邏輯,那不也是在外經曆過大起大落之後的頓悟嗎?他頓悟後的文字,不是另一種拿起嗎? 放下的是個人的私欲,拿起的是更高境界的智慧,對生命的大愛,對萬物的感恩。
從未拿起的人,談何放下。放下一切,歸隱向內,是不是對放下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