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3)
2022 (56)
2023 (134)
Justworld網友轉了一篇張光直的文章,涉及宗教問題。原文在此
我一直對兩個問題關心較多:宗教(人生的意義和出路)和認識論(我們到底怎麽知道自己知道)。
感覺張文的邏輯漏洞非常普遍,容我稍微反駁一下。
張文這樣研究宗教,我覺得可以類比於2戰(1940年代)美軍去過的太平洋小島,美軍撤退後,發生在那裏的事情。故事連接在這裏。大家看到的故事一樣,隻是人們的解讀不一。
先上幾個圖片
模仿美國大兵的島民
一架用來祭祀的木製飛機模型
島民用木頭紮的飛機,遠處還可以看到他們搭建的調度塔台
我的簡述和解讀如下:
原始故事說的是,二戰時美軍在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駐紮了大批軍隊,同時伴隨飛機軍艦的來回起落。或許,每次飛機在夜晚降臨時,美軍還在跑道邊點燃指示的篝火什麽的。
後來,戰局勝利,美軍一夜之間撤離了。留給當地人的,就是一些朦朧又神奇的記憶。
他們當然沒有能力了解那些飛機大炮是如何運行的,以及為什麽飛機降落前要有篝火指引,也沒能力搞清楚篝火和飛機降臨之間的因果關係。
後來當然就產生很多迷信。誤以為隻要有篝火,就會來飛機。(完全不知道其因果關係,這是休謨的一個貢獻)
就這個現象(飛機-篝火的關聯現象),當然他們可以發展很多理論,甚至還發展出自己的科學家。
但其實他們的水平研究不出來個啥結果。
我的意思是一個類比:
考古作者張光直先生,就類似那些土著人裏的“一個聰明人”(當然土著和張光直所麵對的事件的時間跨度稍微不同),“土著裏的聰明人”看到土著裏的迷信者在崇拜自己造的不會飛的土飛機模型,就決定破除這些迷信。
而土著裏的張先生的方法就是,試圖調查、追溯一個一個土著人的記憶,來搞清楚到底開始時是誰先說這些“飛機-篝火故事”的,做“嚴格”的調查,然後他記錄下來,土著ABCD都沒見過天上會飛的東西,他們都是聽老一輩人講的,老一輩人又不知道從哪裏聽說的,而且ABCD們所聽說的還互相矛盾,語焉不詳。然後張先生就下了結論,那些飛機模型和飛機崇拜,都是迷信,是古人做了夢,受了驚嚇幻想出來的產物。
現代社會裏的,看到很多宗教迷信者,也決定破除迷信,並進而否定所有的宗教現象,這就產生謬誤。
問題在哪裏呢,差別就在於,很多自認的研究者,沒有親身實踐,了解該事實本身的可能性,而僅僅滿足於用自己的有限知識取推理。
=========
更廣泛地說,我覺得世界上還是迷人居多,雖然表現可能對立:
1. 迷信。信了,但是信的迷迷糊糊。(信科學和信宗教,都可能迷信的)
2. 迷不信。 不信,但也是迷迷糊糊,不知道為啥就不信。
兩種人看上去吵架,好像是不一類,其實都是迷。立場都是來自於從眾。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但這最後一個知,也不是真的就知了。承認自己不懂科學或宗教,並不就立即變成懂科學或宗教了。不知還是不知,隻不過知道自己不知。
但是:人生有風險,有時候迷信比迷不信有好處,有時候迷不信比迷信有好處,因為大家都還沒有徹底開悟,既不是佛法大師,也不是科學哲學巨匠,對科學和佛法都有認識局限,這裏都要大膽投入,但人生有限,就有了抉擇的機會成本。但無論如何,人可以說“我抉擇先不探索”某個領域,但不應該“迷不信地排斥”自己沒探索過的領域。
比如:有個你信任的人說,發大水了,快上船,放下你的家,不要去取珠寶了。你沒看見大水,但是信了他就可能得救、避免滅頂之災。因為靠信任而在生命中采取行動的事情可說到處都是。宗教生活中就更多。我不是要勸誰做什麽,隻是希望人們意識到,我們平日的決定,很多並不是基於完全的知識而進行的。都需要一定的、預設的“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