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穀 -- 溪流

地球軌道是橢圓,不圓我有什麽辦法?
個人資料
正文

佛教基督教,波粒二象性

(2022-05-19 15:41:24) 下一個

如果兩個東西的功能完全一樣,隻是語言標簽不一樣,那他們就是同一個東西。如果一個物質是流動的,零度變成固態,100度開始沸騰,人喝了可以解渴,中國人叫水,西方叫Water.

如果信“一切唯心造",那就是相信:這個地球、這個宇宙,這個太平洋,撒哈拉,帝國大廈,牛頓,愛因斯坦,耶穌,我,都是“心”造出來的。

基督徒一聽,你這個心,這個佛性,不就是我們的上帝嗎?佛性無形無相,上帝也是 no form no shape. 認識上帝很難,認識心也不容易。佛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基督教也是從來都反對偶像崇拜,伊斯蘭教更是為了避免偶像崇拜,連穆哈默德的像都不能畫。

佛說這些“一切唯心造”,這個心顯然不是我們的肉心,也不是我們平日裏說的心。他能聲稱知道,就不應該像我們普通人是“聽說”,也不是科學家推理、想像、猜測,他說“如實知見”,意思就是,他真的“見到”這整個造物的過程。這個“見”應該不是拿眼球看,眼球才能看多遠呢?

就像耶穌說上帝造一切,他也不應該是聽說,也不是推理,也不是信仰,而是如實了解看到整個造物的過程。

===========

當物理學家在那裏爭論:這個東西到底是波還是粒子的時候,他們其實有個簡單的、根深蒂固的假設。就是世界上的東西要不是波,要不是粒子。而且,你如果是波,就要有波的樣子,是粒子,就應該有個粒子的樣子。否則人們覺得你這個東西難以讓人理解(其實意思就是我無法把你的行為放進我以前形成的框架內)。

但是當人們認為一個東西難以理解的時候,他們不覺得自己錯了,而是覺得世界錯了。你這個電子就沒電電子的樣子,飄飄忽忽的。好像說某人就沒個正形,但是什麽叫正形呢?

宗教界也有這樣的傾向,人們糾結於,那個最高的,到底是什麽?要麽是佛教裏的心,要麽是上帝。你不可能又是佛性,又是上帝吧。

我傾向兩者相同,我佛性、上帝交替使用,類似波粒二象性,怎麽方便怎麽用,畢竟現在的水平還不能通達究竟實相。用波解釋方便的時候就用波,用粒子解釋方便的時候就用粒子。

可以信那是粒子,也可以信那是波。因為凡人的語言和想象力限製了對真實的認識。

研究現象的時候,就用佛性,祈禱愛心的時候就用上帝。:)

-----

人說 : 【人生皆苦對比離神則苦、隨神則樂】;好像佛教隻知道苦,沒有出路。

其實佛教除了苦集滅道,也求常樂我淨,一個說苦的根源是離開神,一個說苦的根源是迷失自心,明心即樂。

所以,心就是上帝,追求的目標,佛教叫做 明心見性,基督教叫做Know God.

======

華嚴經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法華經 - 譬喻品

舍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馬來人' 的評論 :
我隻是這樣擺出來,佛教需要實證,基督教認識上帝也需要實證。
人們在某個層次時,可以認識一點上帝,也可以了知一點佛性。
佛是正遍知,無形無相,不是這個肉身,佛性無形無相全知全能全在,上帝也如此。
馬來人 回複 悄悄話 在最高境界上,肯定非常不一樣。把佛教比較難懂的中觀讀一下,在比較聖經的說法,能看出巨大的見解不同,這是修行境界不同造成的。如果不通讀經書,是說不明白的。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好吧,有時間會去看看一兄所提及的《楞嚴經》。但是還是很滿意因看了你的文而突發思考引發的一些自主意識下的新看法。可見,交流有時會激發所謂的”靈感“。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蓬蓽生輝的友人' 的評論 :
可以參看《楞嚴經》中關於“心”的探討,也可以參考達摩的論述,“心”,不是我們普通人理解的那麽簡單。就像上帝也不是普通人理解的一個具體的人格神。

當年佛的最好的侍者,阿難尊者,跟著佛學了很多年,沒有實修,也不知道“心”是什麽。
不是一般想象的有心,有物,二元論。
==========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一切唯心造”,這幾個字現在看來倒是站得住腳,很久以前我是持否定認知的,現在知道那是一種認知障礙。但是現在這種說法也隻暫時是站住了一隻腳而已。赫赫。。暫時認知,也許將來會說:站得住!還是用兩隻腳。。

那另外一隻腳站在了哪裏呢?沒有分別心之心態來分享一二吧。

唯心和唯物,試說一二。唯心是內,唯物是外,當閉上眼睛麵對心境的時侯,即一切唯心造。因為關閉了口鼻眼身行外在的一時物質性連接,隻麵對自我內在的”意“自處了,這時,可說,此時是”一切唯心造“。這就是我理解的一隻腳站得住的”證“說。”一切唯心造“之說有條件限製。”圈內之說“的百分之百之說。到了圈外這個物質世界就不”靈“了。可延伸來說,這種說法是一個人的自證,不是證的全世界。這種結論是適合一個個體,但不適合群體。因為自身個體可以選擇這種相信”一切唯心造“,但不能也去證外在的別處的他人的它物的”一切唯心造“。

我一直持懷疑的態度去認為專注個體的修行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意義不大,但確實是對自身的最大,前提條件是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輪回於人世,也就修成了那個所謂的最大修行,但是這輩子一個人自己修好了,下輩子還要轉世來人間重新過活還要重修,那,請問,這樣的今世修成到底是修成了修好了什麽了呢?那不還是要麵對這個物質世界嗎?改變了什麽呢?修成了什麽了呢?

最近看了一位說是見過神仙的道長視頻,張至順道長。他說他見了幾次神仙,他說他修行的時侯,心想一個人修行很孤單,結果一隻老虎就來陪他修行了好多天,後來他的師兄弟們來陪他一起修行,那隻老虎就沒有再來了。。但這個真實故事給我的啟迪是,這麽厲害的人,到頭來也不過如此,他在世時的影響力還隻是一點範圍。

定論重點來了,修還是要大家一起修,才是最好的修,自身修成了,意義上來講,隻是意義上的修好了一半的修而已。即內修--“一切唯心造”。

而外修呢,就是麵對外麵的唯物世界了,這也是修的一個提升過程,即”一切唯物造“修行過程。即外修。即實證過程的表現形式之一吧?

先內修,後外修。這是一個過程。但我此時還有一個悟得,就是雙修這種太極氏的一種修法了。

佛住在門內,首先是內修。以己證佛之後再去證給世人達到渡世人的效果。。即完成外修。。最終還是回歸了太極雙修之修。

道住在門外,是內修兼外修,以常人之現實去證真道而渡想得道之人。。也是體現了太極雙修之修。

至於上帝修法。我理解是叫人因”相信“,直接跳過了內修,在”信“的基礎上,直接進行了外修,即因”信“省了第一步的內修,這很多人做不到啊,因為去教堂的不一定是真信上帝的。

這三種修法結合一下,也許修成之日,指日可待。人類發展的未來應該是在全民一起修行上。。個體修行隻會周而複始,變來變去還是不離其蹤,總是走在修的路上,看到修的盡頭卻永遠是走不到的盡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