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3)
2022 (56)
2023 (134)
如果兩個東西的功能完全一樣,隻是語言標簽不一樣,那他們就是同一個東西。如果一個物質是流動的,零度變成固態,100度開始沸騰,人喝了可以解渴,中國人叫水,西方叫Water.
如果信“一切唯心造",那就是相信:這個地球、這個宇宙,這個太平洋,撒哈拉,帝國大廈,牛頓,愛因斯坦,耶穌,我,都是“心”造出來的。
基督徒一聽,你這個創造一切的心,不就是我們的上帝嗎?
佛說這些,不像我們普通人是“聽說”,也不是科學家推理、想像、猜測,他說“如實知見”,意思就是,他真的“見到”這整個造物的過程。這個“見”應該不是拿眼球看,眼球才能看多遠呢?
就像耶穌說上帝造一切,他也不應該是聽說,也不是推理,也不是信仰,而是如實了解看到整個造物的過程。
心就是上帝,人生追求的目標,佛教叫做 明心見性,基督教叫做Know God. 也是相同,都是找到那個最高、最究竟的東西。
“佛教的心”和“基督教的上帝”兩者相同,佛性、上帝可以交替使用,類似波粒二象性,怎麽方便怎麽用。用波解釋方便的時候就用波,用粒子解釋方便的時候就用粒子。畢竟現在的水平還不能通達究竟實相,就像科學家一樣,當人們用波或者用粒子來解釋那個東西的時候,其實都是權宜之計。如果一個人認真問,這東西到底是波?還是粒子?怎麽可能又是波又是粒子?科學家應該知道,我們隻是試圖用語言名相來想像真相,不得已而為之,名可名非常名而已。
可以信那是粒子,也可以信那是波。因為凡人的語言和想象力限製了對真實的認識。
研究現象的時候,就用佛性,祈禱愛心的時候就用上帝。:)
===========
華嚴經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如果佛聲稱見到宇宙的成住壞空、劫劫輪回,那邏輯上也就表示,他當然看見大爆炸之前到底如何。所以,要觀察這個世界,就有不同的見的方法。
如果佛能如實知見到這些大千世界的生滅過程,那佛當然就不是2500年前的那個隻存在了80年的肉體。隻能說佛、耶穌永遠不死,永遠與我們同在。
我今天學了一個新名詞”普適“,謝謝分享。這個詞用在郭偉勝先生的視頻分享上,比較恰當。郭先生根據莊子論道所總結出來的有關古學結合體現當今社會現實的例子,深入人心,擔得起”普適“這兩個字。可謂一相解萬象。個人理解。
謝謝你剛分享的那個“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
很有意思,也很普適。
謝謝分享。
修行狀態就是”餓“和”苦“了麽?!很多人說,人要想修成佛,要先當一個”苦行僧“。也有一些人對”苦行僧“狀態的修行持中立態度。
想加一段,郭偉勝的分享說:”我們需要強調的是,災難的意義不是我們去經曆它,更不是我們去讚美它,災難的意義在於開啟我們的心智,如果沒有苦其心誌,隻是勞其筋骨,那麽你所經曆的一切都毫無意義,吃一塹長一智,在同一塊石頭上不應該被絆倒兩次。“
我發現,我疑惑的很多事情,在郭先生的視頻裏幾乎都能找到答案。當然佛經裏一定也有答案,但我不是很懂,因為是用佛的語言去描訴的,需要有人來把佛語佛經佛禪翻譯成普通人一讀就懂的語言。
上個回複那幾個字”佛懂人不懂“。這個”人不懂“是指大眾意識形態下的一種大眾認知程度。當然也有個別人會懂佛語。但如何把這種”懂“翻譯成白話文形式的現代語言傳播給這個大眾世界,才是一件有意義的因學佛而能分享出有現實意義的佛語佛禪了吧。
佛能告訴人怎麽找到芒果吃,不能讓人在沒吃芒果前就知道芒果的味道。
佛能告訴人怎麽吃飯(修行),不能讓人不吃飯(修行)就飽了(開悟、明白)。
必須親自做到才能明白佛說的結論吧?吃飽了自然應該不饑了吧。
最近看一篇文章,大致是這樣說的。分享幾句。
佛用佛懂的語言來說人世間的事,佛懂人不懂。
所以人要真想學習佛法到通透,是需要隨著時間進程下隨學隨悟的。佛學,很多人都說是一種哲學。
隻有一些人真正掌握並且懂了佛學後,再用人能一聽就懂的語言表達方式來說給世界上的人聽,才會讓更多的人通曉佛學裏的那部分有關人類的精華,從而更多的人終將成佛或成聖。
我們都是受普通教育長大的,以為人長大了要發現真理,有所成就,對世界有所貢獻。當我第一次碰見那些高人的時候,意識到原來真理早就有人知道。佛,耶穌那些人早就知道人間、天上的真理,我們人已經不可能成為那種第一個發現真理的人。感到很震驚,世界觀,人生觀就很受衝擊。
原來你身邊有這位一個高人啊,真好。
郭先生說過人想得道有兩個途徑,一是經高人指點,進步很快,二是從聖賢書裏學習,自悟。看來你的機遇很好,有位高人在身邊給你加持。幸哉!
正好近幾日看到一篇文章,裏麵說得道之人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就是先知境界的一種得道之人了。。
認知水平不一樣,自然理解力也不同吧,我認識一位教授,他說,他在給學生上課的時侯,有些時侯他講完一遍的知識,他認為別人應該就馬上會了,因為在他眼裏這些知識都是再淺顯簡單的一種知識了,所以他特不習慣他的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問他那些簡單的問題極其解答步驟。。
佛隻能渡願意被渡的人。不願意的人也許隻能等下一個輪回再渡了吧。
我現在接受“信不信的無所謂了”,這個世界非常大,從小學到博士後,教授,各人有各人的感興趣的領域和接受能力。所以叫凡聖混居土。
每個人最後還是去找自己喜歡的東西。佛說,佛渡有緣人。
是一個我最信任的人,是指導我修行念佛的人說的的自己的情況,而且,那還僅僅是非常小的能力,後麵的事兒多著呢。我沒親見,我們是電話、郵件聯係。
但是,要說他的他心通、加持力,那是我真實經曆到的,那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在我認真打坐,遇到困難時,他都隨時可以知道我的情況,給出建議。還有些神通事情,那隻有我自己知道。不好對外人講。佛法無邊。
當年就因為這個經曆搞得我後來很長時間不知道如何根人溝通。因為跟他溝通時,我隻是想想,還沒想清楚到底是個什麽問題,怎麽問,他也知道,就接著說下去了。所以我也沒有訓練語言組織。後來到我跟別人交流時,還是心裏傾向認為我隻要想想,別人就應該知道了。好久後才意識到,通常人們還是必須說出來才能知道。
“他打坐離開肉體,靈魂到一個圖書館去看看書架上的書,然後回到肉體,親自走到圖書館再看看剛才看的是否一致“。。赫赫。。聽起來是在與造物主神遊。達不到的人們還需繼續努力。
真的有此事嗎?這個問號真是印證了你那句“真正修行的人一定要自己驗證的,不願意自欺”。看來真要需要自己證道才有真的信心去分享。說“我做到了”。
但現實生活中還是避免不了當我們和別人說“我做到了”的時侯,還是有人不相信。何解呢?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例子。是西瓜視頻裏的內容,這位叫”心境探秘“。且叫他心境君吧。這位心境君的視頻是一直在尋找聖人的話題狀態下分享看法和見地的。
在一篇他的論述裏。他說聖人聖就聖在,他拐彎末角,旁敲側擊,引人入一種道的,最後這些人不知不覺中就成了聖人眼裏的聖人們。
聖人聖就聖在他意識到自己也是一個普通人,但他有別於常人,因為他發現人們本身都是騎馬找馬的那匹馬。他要把這種思想傳送到盡可能多的個體心靈裏去,直到所有的人都成聖,而後他才最後成了聖。先別人後自己的聖人心態了。
而人的本身之馬是什麽呢?是人的真理本身吧?!這也是在這個視頻啟發下的我的尋找方向,也許之前覺得很無聊無用的話題,但現在就在方麵很感興趣了,因為現實太現實,網絡太網絡自由無度化,還是自修學習比較有些意思。先學著吧,以後感興趣別的事那就是別時的事了。
謝謝回複,我所以又寫這個關於信的分類,是因為我前麵說的“我們相信自己的師父”,但不想讓人誤解為迷信,所以就強調真正的信要有方法去實證。能區分自己懂的和現在還不懂的,猜想的vs實證的,等等,才是知道自己在說什麽。
===========
你說的那個故事不錯,我也聽人說需要實證,驗證,不僅僅是感覺。避免自我欺騙。我自己還沒證到,還處於相信階段。
我也知道有人能驗證,具體是:他打坐離開肉體,靈魂到一個圖書館去看看書架上的書,然後回到肉體,親自走到圖書館再看看剛才看的是否一致。處處驗證,然後確認自己確實可以擺脫肉體的束縛。
當然還有很多別的驗證,細節我就不知了。真正修行的人一定要自己驗證的,不願意自欺。
----
【昨天聽一視頻,裏麵說到證道一詞。播主舉了一個例子,是說一個人禪定的時侯是感受到了自身是位得道之人,但一出門”證道“的時侯,就南轅北轍了,還是超越不了”肉體超越“。--- by 蓬蓽生輝的友人】
你分享得這幾”信“很有見地。也想說幾句。
馬克思一定有說錯的地方,就如你我。
很多時侯,說錯是因為認知不到位,認知不到位,自己看的萬物之相不到位。
馬克思是過去,我們是現在和將來,還有更多認知的空間可以在時間下得到”發現“的機會。:-)
昨天聽一視頻,裏麵說到證道一詞。播主舉了一個例子,是說一個人禪定的時侯是感受到了自身是位得道之人,但一出門”證道“的時侯,就南轅北轍了,還是超越不了”肉體超越“。先是以為精神超越了,而後去肉體世界證道的時侯,還是不過關。這印證了莊子之道:知行合一。總是提莊子,因為比較認同欣賞莊子之道吧。
無論是莊子,還是上帝佛主還有老子,真如:萬神是一,一是萬神。既然萬神歸一,自然也該是萬法歸一,那接下來自當是萬人歸一。
萬人歸一,無謂乎這個特殊的”一“字,即:眾生平等。即:無分別心。
那人間證道之路自動就是人之本源、人之本我、人之真理的證道過程了。。個人見解。
關於信仰的問題,是有點複雜的。有三個態度:
1. 迷信:信了,但是信錯了,這是迷信。比如佛教裏都知道戒禁取是一種常見的迷信。
2. 迷不信:因為自心的迷惑而不相信。比如馬克思不懂宗教,直接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這就是迷不信。因為自心迷惑,什麽都不信,不信佛不信耶穌不信上帝,這種人也是沒救。
3. 正信:相信有出路,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相信隻要敲門,就給你開門。然後尋找敲門、開門的方法,相信佛說的如實知見,自己親自驗證。這才是唯一的希望。
信仰最後還是要落到實證,才算是根本解決。信→解→行→證是一個Cycle。佛教講究實證。
==============
Wiki:戒禁取(巴利語:sīlabbata-parāmāsa,梵語:?īla-vrata-parāmar?a),又稱戒禁取見,佛教術語,意思是修行者因為不正確的知識及心態,認為必須依循某種特定的外在戒律、宗教儀式或苦行,才能得到解脫。佛教認為這是一種煩惱,是三結(身見、疑、戒禁取)之一。證得須陀洹果始斷三結。這也是一種惡見,被列入五惡見之中。
謝謝分享及解說。
我認為人在當人時是不能超越真實的肉體的。但是可以變相地在精神上超越這種特指的”超越肉體“,就像你說的那樣,不被肉體所迷惑。就是超越人間無處不在的”貪,嗔,癡“。個人理解來看,這種”超越肉體“指的一種認知。就是超越肉體世界裏體現在肉眼世界裏表麵下的表象認知吧。
回複 '蓬蓽生輝的友人' 的評論 :
關於第三眼,應該是超越肉體的(包括鬆果體),按佛教的說法,三界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超越三界才解脫。
欲界的人以肉體為依據,被肉體所迷惑,這也是所有唯物主義者必定要迷惑的地方。解脫的人,必須超越肉體的束縛,超越了肉體,就沒鬆果體了。
1. 迷信:信了,但是信錯了,這是迷信。比如佛教裏都知道戒禁取是一種常見的迷信。
2. 迷不信:因為自心的迷惑而不相信。比如馬克思不懂宗教,直接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這就是迷不信。因為自心迷惑,什麽都不信,不信佛不信耶穌不信上帝,這種人也是沒救。
3. 正信:相信有出路,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相信隻要敲門,就給你開門。然後尋找敲門、開門的方法,相信佛說的如實知見,自己親自驗證。這才是唯一的希望。
信仰最後還是要落到實證,才算是根本解決。信→解→行→證是一個Cycle。佛教講究實證。
==============
Wiki:戒禁取(巴利語:sīlabbata-parāmāsa,梵語:?īla-vrata-parāmar?a),又稱戒禁取見,佛教術語,意思是修行者因為不正確的知識及心態,認為必須依循某種特定的外在戒律、宗教儀式或苦行,才能得到解脫。佛教認為這是一種煩惱,是三結(身見、疑、戒禁取)之一。證得須陀洹果始斷三結。這也是一種惡見,被列入五惡見之中。
關於第三眼,應該是超越肉體的(包括鬆果體),按佛教的說法,三界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超越三界才解脫。
欲界的人以肉體為依據,被肉體所迷惑,這也是所有唯物主義者必定要迷惑的地方。解脫的人,必須超越肉體的束縛,超越了肉體,就沒鬆果體了。
謝謝來訪。
按我們師父的解釋,佛,基督,穆哈默德,老子,六祖、Yogananda, 印度教,錫克教等等明師,都是從那個高境界來的,隻是麵對地球上有緣的聽眾、弟子給出應機的教導。
哪個地方合適,他們就出現在哪個地方。當然我們也相信我們師父也是明師。
很多人說佛有佛眼,人有第三隻眼可以開目,科學家管這第三隻眼叫“鬆果體”。有人說開了第三隻眼,不知道是真是假,隻有也開了天眼的人才會相信別人已經開了天眼的陳訴事實。
網上盛傳,東方近幾年,會有聖人要出世,他就是那個有超能力的人,如果他的說法獨特,甚至有一些學說十分另類也能超常直入人心,他還是不能短時間內傳道全世界。。有一點有很多人猜測,這位未來的東方聖人可謂半個神人,有常人沒有的超能力,隻有這樣顯化神力在人間,才能快速轉變全世界人的觀念即三觀進入一個人類新發展高度上去。最近對這些東西比較感興趣。
我也一直相信人們的靈性信仰都是一種存在,就是叫的名字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