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穀 -- 溪流

地球軌道是橢圓,不圓我有什麽辦法?
個人資料
正文

馬斯克的生命比喻,禪定

(2020-08-22 13:14:51) 下一個

今天又想起馬斯克的這段話,

  • There need to be things to get up in the morning,
  • life can't just be about solving problems,
  • otherwise, what's the point?
  • There's got to be things that people find inspiring,
  • to make life worth living.

然後就看到他的博客。 A metaphor for life。

這個打不死的小強,走了孫行者,行者孫、者行孫又不停地回來了。

生命的本質是記憶還是活在當下呢?

小時候,跟父親有了一個激烈的衝突,跟朋友有了激烈的衝突,都知道雙方都有錯,對自己的錯誤也耿耿於懷,甚至也有習慣無法克服。過後,都不知道該怎麽解決,但好像心裏都希望那些事情不曾發生。這種心中隱秘的希望成了一個結,潛意識裏恨不得時間倒流,可以回去,把日子重新過一遍。這就讓人一遍又一遍地重溫過去的事情,無法釋懷。

這是一種什麽樣的心理現象呢?這涉及到記憶到底是怎麽回事。人們一邊感到過去的記憶很受傷,一邊又害怕失去那些記憶。因為人們好像認為,記憶就是我們的生命,人們常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或者,記憶就是我們的生命含義和價值。

當兩個少年的朋友,分別多年後重逢,如果一個人仍然記得的事情,另一個人已經不記得了。前者似有失望,後者好像也多少愧疚。如果為了保持友誼或者生活的“真實”,人就要不停地複習過去的事情。真的必須是這樣嗎?也許不一定是非常健康的吧?記憶到底是什麽用處呢?

最近才意識到,記憶,其實就像圖書館一樣,並非是必須把所有的細節都複習的,並非所有的書本都必須保留的。能自主地挑選今天從記憶裏看什麽書,也許是一種值得擁有的能力。

記憶的分類:

  1. 潛意識記憶和習慣。
  2. 大腦記憶。

我們的生活是什麽構成的?我們每時每刻的狀態是“各種輸入的總和”產生的輸出。這個輸出決定了我們當下的感受狀態。

輸入包括: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的輸入,基本就是我們的外部環境所決定的。我們尋求風水,工作環境,組成家庭,搬家、裝修,基本上就是為了調節這個輸入變量,目的就是為了讓人、讓人...不一定是單純的舒服,也許是符合自己的目的(比如有些人要大房子,有些人要到山洞去打坐)。

而舌和身的輸入,大概和調節身體密切相關,當然也可以是外部環境,比如美食,比如舒適的溫度濕度座椅,周圍空氣、陽光海天。

這些都是物理的調節。

隻是那個意識,對意識的調節,似乎比較特殊,現在看來意識包括最少兩部分把,一個是習慣---或者叫做身體記憶,一個是記憶---或者叫做大腦的記憶。

對於外部的東西,如果我們不喜歡,我們可以把它挪開,比如桌子上有髒、亂東西,看著不舒服。我們會把它拿開,或者擦掉。認為這很正常。

但是對於習慣、記憶,人們似乎更執著其真實性,認為不可移除。好像移除了以後,自己就不是自己了。真的是這樣嗎,真的不可、不應該自主地控製自己的記憶和習慣的獲取和拋棄嗎?

過去的事情,人都會有意無意地控製自己去想,或不去想。

“過去的,不要再想了”,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什麽呢?其實是說過去的事情是在記憶裏存著,否則無所謂“去想或不去想”,因為根本想去起來的東西,也無所謂不去想。這個“不去想”,就像我們的記憶類似我們的書架上的一本書,我可以決定去翻它或不去翻它。某段記憶,我可以把它從意識的深處,調到意識的淺層,也可以讓他一直躺在意識的深處,直至某天再也不能浮現,也就消失了。

如果能像選擇性地保留自己的家具一樣,選擇性記憶我們的過去,難道不是更有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內心環境嗎?不是一種很值得追求的能力嗎?人們為什麽要責備“選擇性記憶”呢?(記憶,或者像家具,有些公用的家具,我們不能自己想丟就丟,有些公共的記憶---比如欠了別人的錢等等,也不能想忘就忘。但是與別人無關的很多記憶,難道我們不是應該選擇性忘記和選擇性記憶嗎?想刪除就刪除,壞的記憶和傷痕,保留下來有什麽必要性呢?為什麽不能主動遺忘呢?)

如果我們能徹底自主地選擇自己的記憶和環境。這樣的人生或者就是活在當下,因為,你不再被過去的記憶所束縛,你每時每刻都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

活在當下為什麽就一定是好的呢?不能活在當下,又是什麽意思呢?活在當下,大概就是我們的計劃和決定,不再被過去束縛,你可能根據當下最好的判斷來決定下一步要做什麽,要怎麽做。而不是被過去的習慣所羈絆。比如,屋子裏的桌子不對了,某些東西沒用了,你可以自主地決定把它丟掉,你可以計劃明天幹什麽去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決定忽略或甚至刪去記憶裏讓你感到不舒服的記憶,就像脫掉身上被淋濕的外套。心,因為自主而自由。

活在當下的人是怎麽樣用心呢?“自主用心”,注意力已經不會被外部五根(眼耳鼻舌身)和內部意識(過去事情的影子)所牽引、幹擾。

Musk 是活在當下的人,表現在於,他的用心方向一直是自主決定的,決定要造火箭,就一定要做。不會被各種網絡上下的流言蜚語所困擾,所迷失。這個活在當下,就是禪宗六祖說的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離相是不被各種信號現象所幹擾,內不亂是時刻不忘自己的決定、方向。

Musk 和禪師都是有禪定功夫的人,其實喬布斯也是有禪定功夫的人(如果連續三天他發現自己所作所為方向不對,他就要改正、調節了),愛因斯坦也是有禪定功夫的人,人說愛因斯坦的心思就像滔滔江水,任何幹擾就像投入江水中的石頭,不能阻止他的思維的行進。

當有了禪定功夫後,企業家、科學家和禪師的差別隻是,各自把禪定功夫用在什麽方向。用在企業上,或用在思考相對論上,或用在認識自我內心上。

當我們能自主地放下過去的時候我們過去的自己其實已經消失、化為了影子。因為你隨時可以擺脫它,那它還有什麽實質性呢?那我是什麽了呢?就是“當下這個能做”的一種能力,沒有任何形象的一個功能。

------

當我們決定,我應該有安排家具,丟掉垃圾、刪除記憶的能力的時候,潛台詞就是說,生命應該是愉快的,如果不是為了高興,為什麽要丟掉垃圾、重整環境呢?刪除記憶也一樣。

讓人高興的事情有兩類,一類就是,現成的環境通過六根輸入,看見好看的,聽見好聽的,吃到好吃的,讓我們感到愉快。

另一類就是,有能力、決心做某些讓自己感到“值得”的事情,這時侯的人,成了六根的使用者,超越六根的靈魂。好像除了享受的快樂,還有自信的快樂,即使忍受困難,也不會覺得苦,而是有某種自我導向的滿足。

所以,Musk常年沒有休假,也不覺得苦。禪師24小時參禪念佛也不覺得苦,因為心是自主自覺、自我導向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