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3)
2022 (56)
2023 (134)
這事兒都是想了多少年了,估計“知足常樂”應該是個佛教概念。
關鍵概念一個是知,一個是足,什麽叫知,什麽叫足。
如果按佛家的解釋,應該不是勉強的,
而是“真正知道為什麽本來圓滿具足”的時候,自然就樂了。
欲望和願望,
欲跟糧食跟身體有關,是生理心理反應。最初可能跟缺吃的有關,哈哈。
願望,是跟心有關,是intention.
人們有時候是願望指導欲望,有時候是欲望牽導願望。
關鍵的問題,人們很難時刻分清楚欲望和願望,所以就漩渦裏沉浮。
我佩服的人,知足常樂,必須是他們確實真的知道自己本來具足。
而不是被群眾勸說、迫於壓力假裝高興。
又想到“知足常樂”和“藝高膽大”可以類比。
藝高不高,容易看出來,知足的知,到底知不知,人們不一定能承認。
沒人逼著一個膽怯的人說,你要“藝高”!因為都知道“藝”不是一天兩天能出來的,
但是人們會逼著人說,你要”知足”!,其實我想,真正的“知”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出來的。
真要說起來,我還就隻佩服佛教裏的高人,六祖,密勒日巴,等等。
知足,也不是不幹事,不是醬油瓶倒了也不扶。而是人家真正能拿得起放得下。
生死自由,該走就走。普通人其實沒有一分鍾能放下的。
紛亂的世事裏也又真情,真情後來又被塵世埋沒。
我會好好體會這一句的:
“知道我是我,知道不是我的東西不是我。”
是在明白人指導下,用“專業的方法”修出來的。
普通人通常不願付這個代價。
或認為不值得付代價。
有更好的良方嗎?
現在越來越覺得這個題目的難度是個問題。
要按道理說,當然是有良方,但是實踐上估計就是難度問題。
按說良方,就是“好消息”就是福音(不管是佛教還是基督教的好消息)。
這個世界太嘈雜,人們沒有機會了解,所謂的好消息到底好在哪裏?有什麽好的?
我也是在不同的境遇下,對那個把人拉回去的牽引力有不同的感覺程度。
------------
“我即不存在,我為何會痛苦?”
人們傳說的無我,我覺得是對佛教的誤解。
真正的問題應該是,什麽是我?
良方大概是:知道我是我,知道不是我的東西不是我。
普通人的誤區是,把非我當成我。
那個“不是自己的東西”一出問題,就覺得自己出問題了。
不把非我誤當成我,大概就是良方。
這樣,雖然“它”還是可以有問題,但是“我”沒問題。
拋磚引玉。。。不敢不拋啊 :)
我的困惑是在欲望和願望上我都 95% 的滿足了(可見我的欲望和願望都不高,容易滿足)。但我卻克製不住對那 5% 的渴望。而且渴望的東西往往會被大腦無限擴大,有時甚至會掩蓋那 95% 已經存在的東西。
我覺得 Jenny 給我開的藥方可能目前是最合適我的了:
“這5%的渴望會像影子一樣一直跟著。還是把它作為自己的一部分,心平氣和地接受吧。”
雖然不治病,隻教我與病共舞。還有更好的良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