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3)
2022 (56)
2023 (134)
柯雲路的《天才少年的十二把金鑰匙》書中談到的“專心”問題,非常欣賞。
我個人經過多年的來回探索折磨,認識到:
專心不僅僅是少年的問題,簡直是人一輩子最重要的問題,
如果你做事不專心,那你為什麽還要做它,你邊做邊不專心,那不是邊做邊否定自己麽?
不專心的人不可能是自信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麽在做這件事。 也就是對自己的價值判斷力、抉擇力、執行力已經先行否定了。這就把自己時刻置於自我否定的狀態。
所以,專心還伴隨自信帶來的自尊自重。因此他就有權利有信心祈禱上帝十方三世佛護佑自己達成自己的願望,也可以呼籲眾生共助自己的願望達成,不來幹擾自己的願望。因為他的理性已經和上帝佛菩薩一致了,知道自己在做對的事情。
這在佛教上講,“信-解-行,信願行”就是一致的,這就是說“心行”和“對智慧的理解”都一致了,這自會帶來既定的結果。
這裏麵有幾個相關的問題:
1. 為什麽必須專心?
2. 為什麽我要專心在“這件事”上,而不是別的事情,也就是說,為什麽這件事更值得做。
* 為什麽要專心在覺照上(佛教)
* 覺照,照什麽。
* 怎樣才能靠近-實施覺照
* 徹底了知“心的把戲”。心如巧幻師。
3. 如果不專心,會有什麽結果。
* 認識不專心的狀態是個什麽心理狀態。
* 不專心的時候,心在幹什麽?
* 不專心能解決煩惱嗎?於事無補還是於事有益?
4. 導致不專心的原因有哪些?
為什麽這些因素是
1)應該並可以被解決的。
2)應該並可以被忽略的。
幾個相關的名詞:
專心---全心全意---集中---concentration---focus---都攝六根---
行盡---決定---刹刹立心---輕柔無間---覺照---昏沉和散亂---自主---念住---以心觀心---心的把戲---降伏其心(降伏其心,就說明那個“心”不是自己的真我)。
信、願、行的一致---信、解、行、證的一致---明心---定慧不二---理想、目的、法門、相應---大目標是了解自己、小目標是了解社會
謝謝你的解答,夠我學得了,"禪宗"對於我來太抽象太難懂了。
這幾個是佛教特別是禪宗的名詞。我喜歡禪宗。
定慧不二是《六祖壇經》裏的說法。指禪定和智慧是一體兩麵的東西,不是兩個不同的事情。
覺照,是佛教裏的一種高程度的自我覺知狀態。好比一種高精度的心理實驗狀態。《心經》講“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覺照的結果..
刹刹立心,是指既然決定了做某事,就要每刹那(刹刹)都用心鞏固、樹立此本來的決定,不半途而廢。
祝春節快樂!
送上誠摯的新年祝福,住2013幸福快樂順利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