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旅遊】之37:洪江古商城
洪江古商城入口的這座洋式商業大樓建於民國初年:
洪江古商城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區,坐落在沅水、巫水匯合處,它起源於春秋,成形於盛唐,鼎盛於明清,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之一。而沅水、潕水的匯合處是是黔江古城(洪江市區),在 洪江古商城西50多公裏處。
清末的洪江古商城牌匾:
洪江古商城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臘、鴉片而聞名,明、清、民國前期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區的物資集散地,也是湘西南地區文化和宗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會”之美稱。著名作家沈從文在散文《沅江上遊的幾個縣份》中寫道:"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慶'的稱呼。"不過正如網友立竿見影-1在我幾天前的博客
《【回國旅遊】之36:黔陽古城、芙蓉樓》跟貼中說的:“湘黔線通車後,洪江就慢慢衰落了。 ”
七衝、八巷、九條街:
近來,中國民俗學專家林河先生用大量考古和史書資料証明,中國最早的絲綢之路是三千年前商代開始的水上絲綢之路。四川的物資未進入三峽前就由長江轉入酉水,經酉陽、秀山進入沅陵(古黔中郡府地)的沅水,在湘西洪江換苗船經貴州黃平(古且蘭國舊址)到達清水江的源頭,再換馬幫進雲南、入緬甸或越南,最後經由陸路或印度洋抵達西域。這條水上絲綢之路早於西漢張騫的時代,把洪江古商城的歷史提前了三千年。
洪江地區匯聚了直通洞庭入長江的沅水、巫水和潕水,上扼滇、黔、蜀的頸口,下開洞庭、長江的航道。早在古楚吳之爭時,洪江就是楚國有名的桐油產地,到清代,洪江的桐油每年輸出量為20萬擔,約合7000噸,江南沿海一帶的漁船及客船所用的油漆多是從這裏出產,因而被命名為“洪油”。除了桐油,貴州和湘西的優質木材也是從洪江集散,成為特供皇家、貴族的上等棟梁之材。此外,這裏也是西南地區鴉片外銷的重要集散地。
早在明代萬曆年間的1573-1620年,洪江犁頭嘴(今沅江路)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物資交易集散市場,店鋪林立,作坊成片。清代康熙26年(公元1687年),文人王炯在他的《滇行日記》中有“煙火萬家,稱為巨鎮”的記載,並以“商賈駢集,貨財輻輳,萬屋鱗次,帆檣雲聚”來形容他眼中的洪江。
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大多建於明末清初,為鬥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牆,飛簷翹角,雕龍畫鳳。這些古窨屋建築群一律按井字排列,錯落有致,形成“七衝、八巷、九條街”的獨特格局。古窨屋群巷內,青石板路和碼頭蜿蜒迂回、高深莫測:
洪江的繁華是各商會支撐起來的。在清代以前,這些商會大多依沅河而建,原因是靠近碼頭,以便經營。後基業發展,商會購置的房產增多,便向洪江街中心的巷子裏往縱深發展。它們或坐落在深巷之中,或建築在高坡之上,每個會館大致有正殿、偏殿、正廳、客廳、客房和戲台等,其奢侈程度是一般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
煙館:
青樓:
鏢局:
一傘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