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就好

真實的故事,希望您喜歡。
個人資料
小百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金沙江畔】之十七 : 徐霞客的《盤江考》為什麽錯誤百出?(上)

(2019-03-23 17:54:17) 下一個

【金沙江畔】之十七 : 徐霞客的《盤江考》為什麽錯誤百出?(上) 

 

       珠江的源頭在雲南省曲靖地區沾益縣的烏蒙山餘脈馬雄山東麓。1985年,有關部門確定沾益縣城東北約18公裏處炎方鄉的一個石灰岩山洞(花山洞)流出的一小股水就是南盤江源頭,並在此建立珠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其實早在康熙年間的《雲南通誌》中就已經明確這一點了(“南盤江源出霑益州西九十裏花山洞”)。在這水南流31公裏處1960年就建成了庫容為3663萬立方米的花山水庫:

 

 

       南盤江水從花山水庫流出後繼續由北往南流經雲南省沾益、曲靖、至陸良縣轉西流,又至宜良縣轉南流,又至開遠轉東北流,又至八大河(清水江口。括弧內為小百臉注,下同)後成為雲南、廣西界河,匯合黃泥河後又成廣西、貴州界河,最後在貴州省望謨縣蔗香村雙江口與北盤江匯合,稱紅水河。全長914公裏,流域麵積56809平方公裏。

 

曲靖市中心的珠江源廣場:

 

 

     北盤江的源頭至今尚未有官方定論。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都說“北盤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北部的馬雄山,向北流經宣威市城區,稱盤龍河”。我敢斷定這種說法絕對是錯的。曲靖地方政府為著某些利益蓄意製造“馬雄山南、北兩側發源南、北盤江”的輿論。但是這條河(盤龍河即革香河)不論是長度還是水量都遠遠不如正源(北盤江幹流)。革香河在貴州省水城縣都格鄉匯入北盤江,我們去看過。它在那裏被稱為岔河:

 

 

        我也曾在《【金沙江畔】之四:站在世界第一高橋上》介紹過這兩條河交匯的照片和穀歌地圖。這座世界第一高橋橫跨的就是北盤江。假如革香河是北盤江正源的話,那麽現在的世界第一高橋(最後的官方名稱是“北盤江第一橋”)橫跨的就不是北盤江,而是泥豬河了: 
   
       《雲南通誌》中也已經明確指出北盤江的上遊叫可渡河。它有三條源流,從東向西分別是倘塘河(響水河)、龍潭河(得吉河)和得祿河。這三條河都比革香河長得多,而且都不發源於馬雄山。其中最長,也為《雲南通誌》定為可渡河正源的是得祿河。它發源於貴州省威寧縣哲覺鎮杉木箐村,向南流了一公裏多就進入雲南省宣威縣得祿鄉。然後經貴州省水城縣、普安縣、晴隆縣、六枝特區、關嶺縣、鎮寧市、貞豐縣、冊亨縣,望謨縣與南盤江匯合。全長456公裏,流域麵積26357平方公裏。它隻是珠江上遊的一條一級支流:

 

 

      更早一些,  初修於明天順年間,重修於萬曆年間的《大明一統誌》就已經認識到南盤江是珠江的源頭,但將其發源地誤認為明月所,對其流程謬誤更多。徐霞客從1638年農曆423日遊覽白水河(即北盤江支流打幫河)的黃果樹瀑布開始,到9月底在雲南嵩明縣寫成《盤江考》為止,用了5個多月親自考察了南、北盤江流域。指出了《大明一統誌》的很多謬誤。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親自勘查了貴州盤縣的亦資孔(今盤縣縣城紅果鎮西南方6公裏)、火燒鋪和小洞嶺,否定了《大明一統誌》關於南盤江源頭(即珠江源頭)是明月所水的說法。明月所水發源於貴州盤縣平關鎮西北的仙人墳山,南流約50公裏後於雲南富源縣匯入塊澤河。隻能算南盤江的三級支流。徐霞客考察過火燒鋪後,也否定了它是北盤江正源。但不幸由於他從五月初十 (初九他到達亦資孔驛) 至八月初六 (初七他在雲南瀘西縣遊覽阿廬古洞) 中間這將近三個月的日記全毀於明末戰火。我們隻知道這段時間他從勝境關進入雲南到滇東南,一路順流考察南盤江,但具體內容就不能肯定。他確實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指出南盤江的源頭在沾益州的炎方驛(今沾益縣炎方鄉),但是否實地考察過那裏,如何確定的?留下了令人遺憾的千古之謎。

 

         徐霞客第二次從黔入滇是農曆八月二十九日,還是經境勝關。這一次他的目標是考察北盤江,所以他先經平彝(今雲南富源)到曲靖。途中幾乎遭遇強盜,麵日記是其經過。讀了可知明末社會治安之惡劣和盜賊之殘忍程度。其中土匪鑽兩個政治軍事集團勢力範圍交界處真空“得而乘之”,我們應該有似曾相識的印象

 

       當徐大俠到達沾益,“投舊邸襲起潛家…...初餘欲從沾益並窮北盤源委,至交水,龔起潛為餘談之甚晰,皆鑿鑿可據,遂圖返轅,由尋甸趨省城焉。“  這一段非常重要,據此可以推測襲起潛說服了徐霞客不要北上尋訪北盤江源,說北盤江源在東南方的尋甸一帶,而且”鑿鑿可據“,徐霞客相信了,掉頭南走。因而喪失了發現北盤江源頭的大好機會。如果徐大俠北上宣威,曆史就得重寫。即使他沒走到北盤江源,也會走到革香河源。也就不會將牛欄江作為北盤江正源了 

      很可惜,曆史沒有如果。徐霞客到了尋甸,再南下嵩明。剛進入嵩明縣境,便看到一個大湖--“七八十裏”大小的楊林海子:”天色大霽,四山盡出,始全見海子之水當其前。是海子與楊林共之,即《統誌》所雲嘉利澤也,以果馬巨龍江及白馬廟溪之水為源,而東北出河口,為北盤江之源者也。“  這湖的源頭果馬河發源於今尋甸縣金所鄉爛泥箐。  現在大部分湖水已幹涸,僅存一個不到1平方公裏的八步海子。水出湖後成為牛欄江,向北輾轉二百多公裏後於昭通匯入金沙江。徐霞客判斷牛欄江就是北盤江的上遊,犯了一個大錯,因而他根本就沒踏足北盤江的上遊地區。第二天(農曆九月二十九日),他在嵩明寫下《盤江考》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