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就好

真實的故事,希望您喜歡。
個人資料
小百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國旅遊】之30:白鶴梁水下題刻文物保護工程

(2018-12-22 17:55:36) 下一個
【回國旅遊】之30:白鶴梁水下題刻文物保護工程
 
 
烏江在重慶市涪陵市區向北匯入長江,近景是交匯處的烏江大橋,遠處是長江,長江大橋亦清晰可見:
 
 
長江涪陵段:
 
   
      在交匯處上遊1公裏處長江江心,  有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相傳唐朝時爾朱真人在涪州今這裏的江邊修煉,後得道,在石梁上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石梁露出水麵。上麵密密麻麻的題刻記載了唐廣德元年以來1200餘年間長江涪陵段水文資訊、文脈傳承、宗室溯源等資料,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和世界罕見的“水下碑林”。白鶴梁題刻記錄有1200多年間的72個枯水年份的水位,合計3萬餘字,  有石魚18尾、觀音2尊、白鶴1隻,  分布於石梁的不同位置。其中涉及水文價值的題刻有108段,   是全世界唯一的一處以刻石魚為“水標”,  並觀測記錄水文的古代水文站。
 
網上照片,顯示三峽大壩建成前後白鶴梁水下題刻:
 
 

這些石魚表示雕刻當時的長江最低水位,是非常珍貴的水文資料:
 
 
       白鶴梁題刻中有一尾標注最早的枯水題刻的石魚,它的眼睛正好是長江中上遊的零點水位,   比1865年長江上設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漢江漢關水尺的水位觀測記錄,   要早1100多年。當地有“石魚出水兆豐年”之說,   據稱如果石魚在冬天枯水期露出水麵,則第二年必是豐收年。“石魚出水”是當地人期盼豐年的“吉兆”。
 
展覽館大廳陳列的一塊石魚實物 :
 
 
       白鶴梁上題刻縱橫交錯,篆、隸、行、楷、草皆備,顏、柳、蘇、黃俱全,還有少數民族文字,可謂集曆代名家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銘”之美譽。題刻多出自曆代文人墨客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最為著名。梁上題刻或詩或文,記事抒情,吊古懷舊等,集文學、書法、繪畫、石刻藝術為一體,實為罕見的水下奇觀:
 

       要建三峽大壩,這些題刻必然要沉入水下數十米深處。為了更好的保護和開發三峽白鶴梁水文題刻,當局向全社會廣泛征求保護方案。2001年中國工程院葛修潤院士提出了一套在長江白鶴粱題刻的原址上建立水下博物館的“無壓容器”方案,通過建一個注滿淨化過濾江水的容器來抵消內外壓力。這一方案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既可以更好的對具有1200年曆史的世界罕見的江底水文題刻進行保護,又為科學研究和遊人參觀提供了條件。
 
這方案結果就是現在已完工的水下博物館:
 

水下博物館模型,顯示從博物館進口向江心深處的下行及上行兩條通道,以及江底題刻:
 

      水下博物館已於2009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整個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就是在白鶴梁原址上修建一個保護殼體。遊客可下到帶參觀窗的水下通道,透過玻璃舷窗欣賞白鶴梁題刻:
 
 
       保護體內還安裝了6排、150組燈源,  組燈源由9個小燈組成,  而每個小燈裏又藏著8個聚光和散光燈。白鶴梁水下保護體將猶如一個璀璨的水晶宮。遊客可在長江防護大堤上建造的陳列館內,  根據自己的需要 ,  操作攝像頭,  通過電腦屏幕,  從不同角度近距離觀賞白鶴梁 :
 
 
      在水下參觀,觀眾需從地麵陳列館乘坐長達90米,垂直高度40米的隧道式自動扶梯進入長147米的水下時光隧道,進入70米長的參觀廊道後,通過參觀廊道內直徑為80厘米的23個觀察窗直接觀看水中的白鶴梁題刻。
 
前景是一條石魚:
 
 
上方有兩條石魚,要仔細辨認才能看到:
 
 
黃庭堅題刻:
 
 

題刻--中流砥柱:

 
去涪陵之前,我在網上還看到說:參觀廊道內設有潛水艙,條件成熟之後,觀眾可以通過潛水艙潛入水中,零距離欣賞文物題刻:
 
 
        看了介紹很興奮,所以隨身帶了我的潛水證,打算也去潛水零距離欣賞文物題刻並拍照。結果被告知該計劃尚未實施。非常失望。

      不過當局盡心保護這一珍貴的文物遺產,卻是值得大讚特讚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