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戰場遊記之六十六:劉備去哪兒三顧草廬?
諸葛亮當農二哥(如果他不是謙虛或裝窮,那麽“躬耕”的恐怕不是地主)時住的草廬究竟在湖北省的襄樊市還是河南省的南陽市,兩地為此爭執了一千多年。公說公有理,婆的理更多。1990年,郵電部印製了一套“三顧茅廬”的紀念郵票,決定在“諸葛草廬”所在地舉行首發式,但最後卻在地點上犯了難,因為南陽市和襄樊市都聲稱自己才是諸葛亮的草廬所在地。最後郵電部隻好和稀泥,讓兩地都舉辦了首發儀式。
我傾向於襄陽隆中才是劉備三顧草廬的地點。其資料最早見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所著《漢晉春秋》:“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裏,號曰隆中。”這也說明當時沔水(漢江)不是南陽和襄陽的分界線。此說為裴鬆之采納,司馬光《資治通鑒》也認同。《三國演義》也照此說非常生動地渲染了一番,全書主角就此粉墨登場。
三顧草廬時,南陽郡雖說是荊州屬下的一個郡,但卻是曹操占據。鄧縣屬南陽管轄,而隆中又屬鄧縣管轄,當時由劉表占據。據《三國誌,賈詡傳》:
太祖(曹操)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並與詡書結援。繡欲許之,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繡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誌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繡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上麵講的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一月的事情。因張繡投降,宛城(南陽)便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建安六年,劉備被劉表派駐新野抵禦曹操。這期間他與守宛城的曹仁手下大將夏侯惇、於禁之間打過幾次小仗。怎麽還敢帶著全軍兩員最重要的將領三次潛進敵占區去訪問諸葛亮?須知南陽的臥龍崗就在宛城區。
當時的南陽郡(郡治宛城)轄37縣,其中的蔡陽縣(今湖北省襄陽市轄下的棗陽市)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老家。故南陽譽為帝鄉,與首都洛陽並稱宛、洛,其地位及繁華程度遠高於襄陽。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應該就是南陽郡鄧縣隆中村,在襄陽城西二十裏。而不是躬耕於南陽城郊的臥龍崗。
道光年間,湖北宜昌人顧嘉衡在南陽任知府期間,寫了一副和稀泥對聯: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其實,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曾編寫過一本《諸葛亮小傳》,1976年5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本定價1角8分的書明明白白地承認湖北襄陽才是諸葛亮居住的草廬。南陽市委實事求是的態度,比顧嘉衡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