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戰場遊記之六十五:關羽之死(上)
本文企圖梳理(談不上考證)荊州之戰大體經過,幹巴巴的文字。若想看有趣故事的拜托去讀《三國演義》(小人書更好),那個關公真英雄也。
荊州:
三國時代的中國地圖:
荊州甕城:
毫無疑問, 關羽的失敗關鍵在於建安24年(公元219年)七月拔軍遠離根據地荊州,北伐襄、樊。這應是遵從大本營的命令--劉備、諸葛亮的餿主意,讓關羽“假節鉞”:想怎麽幹怎麽幹。本來,這年春劉備在漢中斬夏侯淵、打敗曹操。得了東川的劉備回成都去了。根據諸葛亮在《隆中對》預訂的計劃,本有由荊州、成都兩地出擊中原恢複漢室的遠景規劃。但這時北伐的條件遠遠不夠(“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剛剛取得革命初步勝利,應好好促生產(內修政理,手中有糧)才是正經。何況與孫權的聯盟並不鞏固(他老兄還巴望您早點歸還荊州呢)。曹操仍然挾天子令諸侯,沒有稱帝(你打他就虧了理),國力第一,天下未變。後來曹仁靠著徐晃的援兵就能打敗關羽主力(呂蒙還未動手呢),說明曹魏的實力不可小覷。
襄陽城門:
從襄陽隔漢水望對岸樊城:
水淹七軍是關羽破漢江堤壩造成的嗎?史書上倒沒講是他幹的(秋,大霖雨,漢水泛溢,)。但關羽乘豪雨泛溢之機,仗著水軍強大,幹了這傷天害理的事也不奇怪。讀三國史,滿目盡是“屠、坑、滅、殺”。軍閥隻想勝利,哪管百姓死活,古今如此。
樊城今貌:
樊城米芾故居:
關羽這個人,可能打仗懂一點,但是“剛而自矜”,不懂收斂。身領魏蜀吳三國中央要地的荊州,卻不諳聯合孫吳的外交政策。“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人家好歹也算一方霸主,還是你家老板的小舅子,提出與你做親家,是看得起你。你丫不樂意(或者是怕劉備猜忌),好言好語推辭也就算了,還罵辱其使,這不是授人以柄, 四麵樹敵嗎?。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可見關羽這廝根本不懂當領導,留守後方重地的任務,怎能讓這種不可靠的人擔當?推而廣之,劉備、諸葛亮又要魚(荊州)又要熊掌(孫劉聯盟)很不切合實際,讓關羽守荊州更是用人不當。荊州之失,劉備、諸葛亮應負主要責任。
荊州城內關廟,據說原是關羽府邸:
荊州城牆:
三國時期的荊州,為全國 13州的中心地帶。其地盤大體包括了今河南省南部、整個湖北省、整個湖南省、以及廣西省北部。全州名義上轄 8個郡(相當於現在的地區)。赤壁大戰(建安13年)後,由曹、劉、孫三家分治:曹操占有南陽、章陵二郡;孫權占有江夏(劉備讓給孫權的)、南郡(周瑜惡戰拿下的);劉備則占有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劉後來自己打下來的)。這八郡之中,州府的所在地南郡(郡治在今日的荊州城)戰略地位最為重要。當時孫權聽從魯肅的意見,將南郡借給劉備 ”棲身“,換取劉備合作和江夏郡(今武漢一帶)主權。劉備入川後又由關羽守備,造成日後孫、劉兩家反目的禍根。建安20年,為合作抗曹,孫、劉妥協,以湘江為界,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東吳,而劉備則保有南郡、零陵、武陵三郡。表麵上暫時無事,但南郡對東吳的安全太重要了,孫權總想尋機會奪回來。就算關羽真的將寶貝閨女嫁給孫家當兒媳婦,孫權仍有可能出兵奪回南郡的。
荊州城內的三國公園:
張居正故居也在荊州城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