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就好

真實的故事,希望您喜歡。
個人資料
小百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戰場遊記之六十:石牌保衛戰(中)

(2018-05-29 09:07:55) 下一個

古戰場遊記之六十:石牌保衛戰(中)


石牌保衛戰紀念碑:


     5月4日黃昏,第3師團向國軍第10集團軍(司令王敬久)華容、石首一線陣地發起進攻,鄂西會戰第一階段就此拉開。次日淩晨各路日軍在大批飛機支持下出擊國軍第六戰區江南部隊。這一帶是平原地帶,日軍機械化部隊占有壓倒性優勢。國軍在傷亡過重的情況下無力遏止日軍的攻勢。5月12日日軍進攻順利進入第二階段,占領公安、鬆滋及其以南的丘陵地帶,為進入西部山區作好準備。國軍第10集團軍已處於被南北夾擊的危境之中,損失慘重。18日拂曉,日軍占領了鬆滋。根據日方的資料(其準確性存疑,但中方失利的事實是不會錯的)到此為止,中國軍隊單是陣亡已數千人,而日方傷加亡僅千餘人而已,其將宜昌運輸船隻拉回武漢的目的也已達到。

鄂西會戰地圖(紅色-日軍,藍色-國軍):

    但橫山勇並不滿足。前一階段他贏得太順利了,胃口迅速膨脹,他想進一步(這違背了東京大本營的意圖)進攻石牌炮台;甚至試探更進一步深入三峽的可能性。假如得逞,他將是帝國偉大的戰爭英雄(整個中日戰爭時期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瘋狂“忠君愛國”日本軍人在攪局)。所以他命令第39師團及其配屬部隊1萬餘人,5月22日由長江北岸猇亭古老背村強渡,向南岸我江防軍第86軍第13師紅花套陣地正麵攻擊,石牌保衛戰由此開始。

猇亭古老背戰場遺址,此地曆史上從戰國的白起燒夷陵到清初的吳三桂叛亂,糾集過無數次大戰,最著名的是三國陸遜擊敗劉備的夷陵之戰(以後我會向大家介紹):

日軍采取大兵團迂回與正麵強攻相結合的戰術,強行登陸搶占灘頭陣地,13師及炮台海軍官兵以猛烈炮火還擊,沿江數十裏一片火海。翌晨,已登陸之敵在其空軍掩護下,向我方陣地猛攻,守軍奮勇抵抗,但由於宜都江防已被日軍突破,13師被迫轉移。

石牌保衛戰地圖:

23日拂曉起,日軍第39師團、第3師團和第13師團均集中全力,分由汪家棚、磨市、漁洋關附近地區向第10集團軍及江防軍正麵展開全線攻擊。戰況激烈。守軍減員甚多,戰鬥力嚴重下降,雖經奮力阻擊,終因力不從心,被迫逐次轉移。

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後裔曾移居於此而得名,石牌守軍誓師後經這裏奔赴他們的戰友已在激戰阻擊日寇的陣地:


    24日,日軍中路第3師團已攻占長陽縣城,左翼13師團攻占了都鎮灣,右翼39師團攻抵西流溪。至此,日軍3個師團6萬人雲集長陽縣清江兩岸,形成由東南轉向西北重兵包圍石牌要塞之嚴重態勢。

石牌保衛戰地圖:

     中國軍方是什麽時候覺察到日軍要進攻石牌的?應該說,從鄂西會戰一開始,蔣介石已有這一準備。即使那時日本大本營還未有進占三峽的打算,蔣介石出於保障陪都萬無一失的考慮也要防患於未然。最有力的證據是:早在5月6日,鄂西會戰開始的第二天,第六戰區代長官孫連仲已按照預定的計劃電令江防軍抽出第86軍的第67師及第18軍2個團策應第10、第29集團軍的作戰。但於當晚21時接蔣介石指令:“1,查三峽要塞扼四川門戶,為國軍作戰之樞軸,無論戰況如何變化,應以充分兵力堅固守備。2,江防軍不得向宜都下遊使用。3,南縣、津市、公安、鬆滋方麵,應以現有兵力與敵周旋,並掩護產米區。4,特須注意保持重點於左翼鬆滋、宜都方麵,以獲得機動之自由。”孫連仲隻得速告江防軍,收回前令。這也是鄂西會戰第一、二階段國軍節節敗退的重要原因:沒有援兵,力量不足。蔣的策略是避免主力在宜都以東平原地帶與日軍硬拚,而采取誘敵步步深入,在地形、民情、補給等方麵高度有利於我軍地區決戰。後來戰局的發展證明這一決策是英明的。老蔣在鄂西會戰向第六戰區發布的命令,我隻查到三道(其餘兩道我在下麵會介紹)。它們都很明確、具體、不留餘地、不容討論,符合蔣的一貫指揮風格。

11師主要阻擊陣地之一,高家堰:

    在會戰的第二階段,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根據日軍行動,也判斷其將向江防軍方麵繼續進攻,遂於5月17日22時下達命令:令第10集團軍在現地實施持久戰,置重點於左翼,確保聶家河、仁和坪、子良坪之線;令江防軍確保石牌要塞,右翼與第10集團軍切取聯絡;同時令第67師脫離第10集團軍的指揮,歸還江防軍第86軍原建製。次日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即從昆明返回恩施長官部,開始指揮作戰。這一天重慶軍事委員會為應鄂西之急,電令駐防湖南的第79軍及第74軍馳援常德。

四方灣背倚懸崖,地形險要,日軍在這裏使用毒氣,但未能攻占此地:


    5月22日,蔣介石致電陳誠:“江防軍最後應死守資丘、木橋溪、石牌要塞之線,拒止敵人。石牌要塞,應指定一個師死守”。資丘(桃山)係清江北岸重鎮,蔣予以重視可以理解。後來日軍13師團因此沒有西進到資丘,而是在都鎮灣強渡清江後繞過天柱山進入丹水流域,沿饅頭嘴-下馬石-香花嶺-墨坪-木橋溪,在木橋溪西麵500米的太史橋中伏大敗。那時木橋溪隻是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因地形極險要,國軍5師埋伏2個團取得了此戰役著名的“太史橋大捷”,殲敵千餘,徹底粉碎橫山勇經此地向西迂回石牌右側的計劃。老蔣如何能在8天前就預料日軍將大舉進攻這裏呢?看來這家夥不但能當委員長,還能當團長師長哩!

石牌保衛戰最後階段地圖,顯示日軍被痛殲的兩處地方:1,(紅色大包圍圈內)石牌村正南方的八鬥方和彭家坡;2,左上角木橋溪西麵500米處的太史橋(木橋溪在此圖上誤為“木橋西”):

    為了執行蔣的命令,陳誠命第10集團軍第94軍主力轉移到長陽資丘附近,掩護江防軍右翼(這造成日軍13師團25日放棄沿清江幹流西進);又任命他最信任的悍將胡璉11師死守石牌。同時調動空軍戰機協同地麵陸軍作戰,並對日軍後方實施轟炸,切斷敵之增援和補給。

響鈴口在橋邊河南岸,曾是兩軍爭奪要地,現已無任何戰爭痕跡:


25日晚,日軍各路部隊逐漸向石牌外圍我軍陣地步步逼近。此時戰場的中心已北移至橋邊河(卷橋河幹流)一線。江防軍18軍和32軍成為整個會戰的焦點。在地勢險峻的天柱山,日軍13師團遭到我121師(屬第10集團軍)的阻擊無法前進,便改道繞過天柱山東側北上向木橋溪進犯,在饅頭嘴先遭到我32軍5師一部的阻擊。由於5師官兵英勇作戰,接連打退日軍10餘次衝鋒,致使日軍進攻受阻,使敵從側後攻擊石牌的企圖暫時無法得逞。由於日軍炮火的轟擊和航空兵的輪番轟炸,守軍陣地多被摧毀,人員傷亡也極大。27日夜,江防軍總司令吳奇偉下令向三汊河、木橋溪、曹家畈一線撤退。

     在此嚴重時刻,蔣介石5月26日頒行手令指示,“石牌乃中國的斯大林格勒,是關係陪都安危之要地。嚴令江防軍胡璉等諸將領,英勇殺敵,堅守石牌要塞,勿失聚殲敵軍之良機。”石牌要塞的第11師師長胡璉當即立下遺囑,率全師宣誓:
    “陸軍第十一師師長胡璉,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
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欽,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後人視今,亦尤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
此誓
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宣誓現場的戰士們:

     很多資料說宣誓後胡璉就把師指揮所推進到離火線很近的蟲客螞包(我們找不到這地方),親臨指揮。

28日,守軍左翼防線已被日軍步步壓至橋邊河一線。日軍向11師曹家畈陣地及其左鄰第18師陣地先後發起5次衝鋒。橋邊河北岸隻有低矮山地,日軍一波又一波攻擊。戰至黃昏,11師8連、9連陣地被突破,而7連陣地始終堅守,並予敵以重大殺傷。日軍見屢攻不下,遂於第二天上午用炮火和飛機進行狂轟濫炸,給我方陣地造成很大傷亡。第三天(30日),日軍又在飛機支援下繼續向我7連陣地攻擊,掩體和工事都被破壞殆盡,但該連官兵仍堅持戰鬥,直到我軍再次反攻。第7連奉令撤離時,陣亡官兵達四分之三。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