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轉眼間我來新加坡已十多年了。記得剛來這裏的時候,不能適應這裏的環境,不喜歡這濕熱的熱帶氣候,食物也覺得不對口,還經常因水土不服而生病,雖然有老公相伴,可是還是忍不住時常思念自己的故鄉。當年外出購物時,不懂是否因為我的英文口音不同,還是膚色與本地人有差異,時常有店員問我,’Are you Japanese?’我笑答,’No, I came from China.’
記得有一次,午休時跟同事到小販中心用餐。我來到一個uncle的飯菜攤位order了一份蔬菜,一份炒蛋,一份飯,還有一份紅燒雞肉,之後我跟uncle說“請幫我在飯上麵淋雞汁。”uncle不明白我說什麽,於是我重複一遍,“我要淋雞汁。”看他還是聽不懂,我隻好用手指著那雞的汁,這下他終於弄明白了,他還笑著用夾帶著新加坡口音的華語對我說,“那是雞滋,不是雞汁,你的華語真不地道。”我愣了一下,心想新加坡的華語才不地道呢,他是老人家,我不要跟他理論。
榴蓮有熱帶水果之王的美譽,剛來新加坡時,有天傍晚下班時老公專門買了D24榴蓮回家,讓我品嚐,他剛進大門,那一股撲鼻的臭味就迎麵而來,這是神馬東東,臭到這樣,擔心掃老公的興,我嚐了一小塊,我的天,我差點嘔出來,實在吃不慣那個味道,剩下的老公隻好獨自享用了。
不過生活在這裏日子久了,潛移默化中,我的好些習慣也跟著外在環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比方說,我現在說的英文就是典型的Snglish,,華文口音也改變了不少,喜歡在句尾加入啦,哈,呢,啊等語氣詞,本來正確華語語序是“你先走”,不小心時我也會跟本地人一樣說成“你走先”。不過,雖然說的是不標準的新加坡華語,可是現在居然沒有人會聽不懂我在說什麽了。那個我之前聞之色變的榴蓮,現在也不覺得不好聞了,不僅如此,我還會挑選蘇丹王牌子的榴蓮買回家來甘之如飴。我也適應了這裏濕熱的氣候,喜歡上這裏很多local food,比如海南雞飯,肉骨茶,魚片米粉,福建炒麵,炒餜條等等美食,每次去到洋人國家度假幾天,我會非常想念新加坡美食。
新加坡是一個相對開放公平的社會,這裏給了傑出的外來移民公平的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你不需要背景,不需要關係,隻要你是人才,就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如果外來移民願意融入這個社會,新加坡是很願意接受外來人才的。總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求同存異,那外來移民就會對這裏更有責任感,更有歸屬感。我覺得入鄉還是隨俗的好,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將自己的祖國拋在腦後,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的這個事實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我也以此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