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槍手

攜書彈劍走黃沙,瀚海天涯處處家。大漠西風飛翠羽,江南八月看瓊花。
個人資料
正文

第二顆濺血的子彈,美國踏入內戰門檻

(2025-09-11 19:13:37) 下一個

這幾天美國最大的新聞就是查理.科克遇刺,流浪者在小眾媒體上看到了真切的喋血場麵,確實是驚悚至極,當然不單是鮮血噴湧的場麵讓人不寒而栗,聯想到後續結局,更是膽戰心驚。遇刺的是位體麵的年輕人,於美國關注中文媒體的美國華裔來說,恐怕是直到今日才去關注這個人。對於美國人來說,科克則是顆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而在流浪者看來,科克之於今天的美國,就仿佛費南迪大公之於1914年的歐洲。我想很多人都會有同樣的觀點,也請看法不同的朋友發表高見。

標題說這是第二顆子彈,顯然是相對於那顆讓川普與死神插肩而過的子彈而言。其實美國雖然是個槍林彈雨中的國度,但民眾對政治其實並不狂熱。上一次針對政治人物的謀殺,還是將近50年前對裏根的行刺,而且凶手隻是想出名引起女演員的注意,並沒有任何政治動機。從那時起,幾十年來,美國從未發生過針對政治人物的暴力事件,直到川普第二次參選總統,發生了震驚美國刺殺事件。流浪者當時總結為,一顆改變了三位總統命運的子彈。而那時的美國,距離內戰隻有區區一厘米。

川普上任至今還不到一年,但美國內部紛爭的勢頭,卻是愈演愈烈。這第二顆子彈,恐怕已經將美國打入了內戰的門檻!刺殺川普的刺客已經被當場擊斃,後續調查到現在也沒有頭緒。誰都知道,任何事情,調查不能即使完成的話,時間越長,越能肯定最後會是一筆糊塗賬。而這次的殺手,各方麵都表明更加凶險,至少流浪者對短時間內能夠水落石出給公眾一個交代,不抱任何幻想。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兩次謀殺各個方麵都無法相提並論,但有一點確定無疑,就是希望肉體消滅。雖然是廢話,但卻是大道至簡。如此看來理由也就不言自明:一是極度的恐懼;二是極度的憎恨。川普大家已經討論的夠多的了,到如今說得再多也不會有結果。至於這次這位年輕人科克,從流浪者的角度來看,除了保守派的標簽之外,其更鮮明的特征,顯然是做為基督徒的人格。如果這樣的人,非要殺掉才能達到目的,而且殺手後麵確實有支持的人群。說美國已經跨進了內戰的門檻,也不能說是危言聳聽。

也許情況還不想流浪者想象中的這樣悲觀,至少兩顆子彈都是來自同樣的方向,射向同一個陣營。而這個陣營還沒有類似的回擊,似乎還有和平。平心而論,統計上看雖然不能說左翼領袖“從不”遭遇暴力,但確實在近年來,美國右翼公眾人物似乎更頻繁地成為極端暴力的目標。

所以兩個陣營成分的對比,卻也因此越發鮮明!

一顆改變了三位總統命運的子彈

更多視頻請見 流浪槍手視頻目錄 或 流浪槍手YouTube頻道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