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給各位看官介紹了一支來之不易的新槍,到手不容易不說,買槍的理由也是根本沒有。多少個不應該加在一起,後果也來了。之前的耽誤已經夠折磨的了,想不到還沒有完,開第一槍的同時就發現了缺陷,不由得槍手冒出冷汗。
以前在網上看到愛槍至極的同仁,介紹說新槍最好第一次射擊之前徹底清潔潤滑,不單如此,在打過第1發子彈後,還要清潔潤滑一次,然後在第3發以後再來一次,第6發第15發之後都要也照此辦理。這樣會給槍體特別是槍筒有最好的Break in過程。曾經冒充過科學家二十幾年的槍手對這種充滿了儀式感的方法是挺簿以為然的,但是新槍慢開,也有一定的道理,反正沒有損害。
回到眼前這支槍,當然也要慢慢體驗,就是天氣太冷,在靶場不太方便,索性就在地下室先放幾槍,把清理新槍的過程完成後再去靶場。說來聽慚愧的這支槍從來沒有打過,所以第一槍特別為小心,扳機扣動得極慢。結果悲劇上演了,就是扳機扣到底了,擊錘也沒有釋放。後來回想起來,這其實是極為危險的局麵,因為卡住擊錘的,是槍體中可能及其細微的缺陷,就是說槍可能隨時會響。當時光顧了懊喪,也沒有太過害怕擔心,像平常玩1911一樣,用拇指控製了擊錘,然後動了下緩緩釋放。再次開火的時候,可能扣扳機的動作沒有那麽慢了,所以十幾槍都打得很順利。
完成了所謂Break in,再來仔細考察槍的毛病,結果越發心驚。簡要說來就是如果動作極慢的話,扳機扣到底的時候,擊錘可能會處於一種欲發又止的狀態,這時候任何微小的震動,都會導致無意中的子彈發射。好家夥當時不覺得,寫下來才感到心驚口渴!當然這種狀態也不容易重演,小心試驗了幾次,照張照片給各位欣賞。照片還好說,隻是比劃個樣子,在打靶的時候,槍裏麵則是有顆上膛的子彈。再強調一次這個危險的局麵,就是手裏拿著一支不受控製,隨時會響的槍!
事到如此也隻能任命,自怨自艾這支槍實在是不該買!下來也別入選擇,首先上網看看有沒有同病相憐的槍友,說不定有什麽捷徑或者偏方解決問題。搜了半天,自然是一無所獲。不甘心自己把槍研究一下,因為是新槍,也不想太動幹戈。也別說把套筒拿下去以後,真的發現了可能的線索,就是擊錘上麵兩個突起的阻鐵,長度竟然不一樣。到網上看結構零件圖,確實應該一樣,如下麵圖中第16號零件。至此已經別無選擇了,隻能走常規道路寄回去保修了。說實在的,心裏的不痛快也是可想而知了。
可能CZ USA對這個問題或者說是缺陷,已經不再陌生了,所以槍手的email過去幾個小時以後,馬上得到了回複。其實不是回複,而是通知槍手把手槍寄回廠家,同時也寄來了回郵標簽,顧客所要做的,就是把槍放進槍盒,送到FedEx的辦事處,就完事大吉—-隻是需要苦苦等待就是了。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這次碰到的故障極為驚險,但是新槍有毛病卻不能算是新聞。剛剛看到網上的論壇文章,居然說到有25%左右的新槍,需要返廠維修,也不知是真是假。為冒充專業的緣故,應該如實訴說槍手以前的兩三次經驗。
第一次遇到質量問題的情況,是關於那支為了湊數而買的點45ACP 1911,既然是為了湊數,當然是選了個最便宜的牌子。當然即便是最便宜的,也沒有想到當場就會出問題。結果是在FFL Dealer那裏就發現了問題,但是沒有太在意。回來以後覺得越來越嚴重,最好到了不一定每次都能打響的地步,這才開始認真著急。當時也是閑著有空,竟然自己摸索著把槍拆了,換了一個彈簧,再仔細裝好,居然誤打誤撞地修好了。僥幸之於也不禁發出了,一分錢一分貨的感慨。
第二次不得不求助槍支廠商的保修,確是因為一支死貴的名家名牌。槍是著名的Smith & Wesson 360,槍手稱為輕巧斯文的防身利器。雖然是因為槍的質量問題,但是槍手的怒火完全應該歸咎於那家騙人的槍店。槍店的名字叫Heritage Guild,位於賓州Easton。這支槍買的時候極不降價也沒有哭胖,就是因為當時喜歡這支槍的樣子。當時接待槍手的是位上了年紀的紳士,說不盡的忠厚加上慈祥。看槍的時候,是看的陳列品,定下來要買了,從後麵拿出來一支新的。然後是填表加上背景調查,沒想到最後一步,拿到手的還是那支陳列品,當時非常的不高興,老頭一口咬定兩支槍一模一樣,又勸我說,如果一定要換過來的話,表格都要重新填。當時雖然心裏不爽,但是卻不過情麵,也看麵前的老人卻是不應該會使壞欺騙,就勉強拿了槍回家。結果一個月當中發現了兩個大問題,後悔莫及。好像老頭也不是主動使壞,應該是旁邊經理的指示,結論就是這家槍店極壞!至少對我如此。
問題一是槍身和轉輪之間的齒輪(Ratchet)搭配有毛病,具體地說就是棱角太突出,如果手動轉輪動作慢的話,最後不能搬到位。那時候還是沒有完全成熟,也可能是怕麻煩。去工具店買了一套工具銼,加上點膠布。連轉輪都沒有取下來,直接去銼掉了些許冷角的尖銳部分。也是運氣太好,竟然手到病除。後來很是得意了一陣子,直到那位專業的朋友指出這支槍還有另外一個缺陷,就是下一個問題。
問題二則完全是槍手沒有經驗才上當受騙。這種鋁合金框架的左輪槍,在槍筒和轉輪之間的縫隙處,槍體上應該裝上一小片不鏽鋼,防止鈧合金槍體被高熱火焰損害。下麵的照片就是槍手不幸的寶貝了,隻留出了空間,但是沒有隔火片。再下麵的照片是修好後寄回來的360 M&P,白色的隔火片挺顯眼的。再不得已再去找Smith & Wesson的客服(以前也找過,但不是為了質量問題)。雖然一切順利,但是時間過得焦急。
第三次也是因為Smith & Wesson的左輪(後來再買左輪都有些心驚膽戰了),這次出現在那支漂亮的鎮宅之寶,就是Smith & Wesson 686,故障和上次的情形正好相反,不是因為齒輪的棱角太過突出,而是棱角太過圓滑。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如果輕輕拌動撞針扳手的話,最後轉輪可能會不到位。話說這個毛病也必須是閑得實在無聊的人才能發現的,應該是買到手以後就一直存在的。但是既然發現了,自己也修不了,所以之後又一次找Smith & Wesson的客服(其態度真實沒的說),最後也是經曆了一番苦苦等待,然後功行圓滿。
好像問題不大,但是剛才偶然一看當年的記錄,竟然更換了14個元件。
至於眼前的情況,則是槍手第一次和Smith & Wesson之外的廠商打交道,正好做個比較。
囉裏囉唆地說了這麽多,到此終於可以告一段落。總而言之,不要買槍,否則太囉嗦。實在要買槍的話,也不要多,適可而止。因為
不該買的槍,麻煩一籮筐!都到了這個歲數了,重溫舊夢,再別新槍。
如果追求可靠性,恐怕隻有sig可以勝任,沒有打不響的子彈。唯一可能卡殼的時候是幾千發子彈後滑機彈簧力度不夠導致下一顆子彈不到位,換一根彈簧就是了。
至於什麽break in之類的概念是沒必要的,取決於槍管的材料。如果追求射擊精度和耐磨性,槍管一定要用鍍鉻的(多100刀上下)。
手槍是很簡單的機械裝置,很容易就可以把擊發裝置部分拆開,發現有什麽問題。如果不會的話,如今這年月油管子上到處是雷鋒。
買槍填背景調查表時是需要把槍的序列號填上的,因此不可能交付時偷換。FDA是控製每支槍的槍身,不是槍管(彈徑什麽的有些州可能有自己的法律要求記錄),隻有sig320是控製槍擊發裝置。因此理論上店家在除了槍身之外的零件上偷換不是不可能。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