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閑聊巴西利亞,和建築,還有大師

(2019-07-26 08:47:15) 下一個
 
 
 

Google上說:從空中看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外形就像是一架飛機。

那天一早飛到巴西利亞,租了車子直接開進他們的地標廣場,那裏有總統府議會大廈法務部等等,都是1960年巴西遷都的時候,找了當時巴西最出名的建築師 Osca Niemeyer 設計的。

 

“巴西利亞 (Brasilia) 始建於1956年,時任巴西總統的儒塞利諾-庫比契克力圖帶動內陸地區發展並加強對各州控製,決定在巴西中部高原叢林中建立,一座現代化城市,即巴西利亞。

 

巴西"遷都之痛"-- 1960年,巴西政府將首都由裏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試圖促進內陸的開發。但幾乎從它建成的第一天起,批評聲就從未停止過。遷都沒有解決前首都的“城市病”,卻造就了一個支離破碎的新城市。”

奧斯卡奈邁耶,是聞名世界的巴西建築大師,活了104歲,紐約的聯合國大廈也是他設計的。

這個貌似紀念碑的,像不像晾衣服的木夾子?

首都廣場的那些建築,似曾相識,很有一些,是我從前在建築雜誌上見到過的,當時是引領潮流獨領風騷。

這座教堂,雖然標新立異,但是總體感覺還不錯。

看完教堂,還有半天時間要打發,可能進美術館裏去逛逛。

美術館底樓正在展出的畫展,規模很小,讓參觀者都有些難為情。畢竟,這是巴西國立美術館呐。

上圖是展覽館裏的禮堂,也就一隻階梯教室的規模。

從室外一塊巨大的斜坡預製板,走到二樓,那裏正在展覽的主展區,是日本車車展。探頭看了一下,像雜技場那樣的一個圓形空間,簡陋而且局促。

一目了然的車展,像一個社區活動。我們轉身下坡,下一個地標建築,是奈邁耶的圖書館。算了吧大家都興趣了無,恰逢下雨,我們折回車裏。

忍不住要吐槽一下那個國立美術館,我的天呐,這算什麽設計啊,從一開始,就像是一拍腦袋抖出來的一點頭皮屑。

 

一個街角之外,已經有一隻圓盆子朝上的建築,仿佛在儲存雨水。這裏美術館又用了一隻圓盆子,這一次是吃好飯了碗倒扣了。門窗也是,突然之間毫無征兆地,挖一隻方塊就可以做門做窗?隨隨便便接一條連線就可以做樓梯?有沒有問過功能和美觀?

 

美術館本身也是,使用麵積很小采光很差,既不實用也無美感。還到處有白漆脫落著,有沒有在維修啊,是不是按照設計師的設計在使用的啊?隨處可見粗製濫造,到處都是馬馬虎虎,仿佛是一條龍的鄉政企業,在勉為其難地建造和維護。

 

世界級大師當時,一邊做著建築部長,一邊承包了新首都幾乎所有的最重要的建築。以蛇吞象,豪情萬丈。

 

想法可能是好的,力不所能不及就不好了。靈感不到倉促而就,隻會浪費了財力物力人力,製造一堆建築垃圾,而且還必定壓製了同業和同行,不管是有意使之,還是無意為之。

一路車窗之外的大師作品。

一個城市成就一個大師,這在世界上不乏先例,比如我常常掛在嘴邊,果雅的馬德裏,高第的巴薩羅那,梵高的阿爾,等等等等。

 

今天到的巴西利亞,是巴西1960年遷都的最新首都,一個城市一個大師的故事又一次發生。這一次更不得了,這個建築師在當時還特別得寵,做了巴西的建築部長。

 

可以這麽說,Oscar Niemeyer和巴西利亞,是先有大師再有城市,而且大師與城市的關係,遠不是成就,而是造就。大師造就了城市,沒有Niemeyer,就沒有巴西利亞。

 

 

上二圖似乎是除了奈邁耶以外建築師造的,還可以,8過這個城市的建築怪掉了,好比林誌玲娃娃音哼近哼出,村裏別的女孩也不好意思用正常聲音講話了。

現代派,超現實主義,好比一個張狂的孩子,在一群家人長輩的簇擁下,張牙舞爪或許還可以詮釋成可愛有個性。

 

長大成人之後,沒有家人長輩站在身後撐腰了。如果一群年輕人,甚至成年人,還是目中無人大聲喧嘩,感覺就不再可愛而是令人側目了。

過了幾十年現在再看,那些大而無當的混凝土結構,冷冰冰的毫無生趣。特別是一眼望去,沒有相應的維修,沒有相應的綠化,沒有相應的人氣。那些同一個時代同一個風格的建築,一棟一棟比肩接踵,頹廢惆悵,失魂落魄。 感覺當初有多出風頭,今天就有多落伍和out。個人意見,現代建築,隻有在一群傳統建築的襯托下,才會有標新立異的現代感,沒有古典的陪襯,就沒有現代的摩登。 巴西利亞,一群六十年代的現代建築,很集中地堆積在一起,幾十年一過,就變成了一堆灰色的立體幾何塊。畢竟,那些現代建築,靠的是異想天開的創新和獵奇,結構上可能很有建樹,但是從建築外觀看,毫無精致感和藝術感。 我無法預知人類的審美意識,今後會走向何方,因而隻能反觀曆史。至少巴西利亞的設計,到目前為止在我個人看來,是一個失敗的例子。建築設計,不是簡單的工程技術,而是與文化藝術社會曆史緊密相連的綜合協調。

 

同時我也忍不住很好奇巴西利亞這個城市,如果放到美國會不會有好一些的命運。

 

說起來這就是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美國這樣的體製,不可能會有這樣的機會,讓一個人的設計,囊括一個城市乃至首都所有的建築。也隻有巴西,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段,才成就了奈邁耶。

和奧斯卡奈邁耶比,貝聿銘有他的天時地利,和人和。他的作品,涵蓋了多樣元素;地理位置,覆蓋了世界各地;時間跨度,又穩定持續了半個多世紀。

 

貝聿銘劃時代的作品,是盧浮宮廣場上的玻璃金字塔。要說背景過硬,有集全世界全人類藝術精華的盧浮宮做背景,不要說是美如水晶的玻璃金字塔,哪怕是用鐵皮敲用石頭鑿的洞穴,都會被理解被支持被讚美被歌頌,因而從此變成經典和永恒。

 

要講時尚和古典的結合,前衛和傳統的搭配,東方和西方的融和,激進和中庸的平衡,貝聿銘先生,是永遠的大師。

僅以此文,紀念貝聿銘先生,我父親告訴我貝聿銘這個名字的時候,我還在讀中學,從此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明燈,無關業內業外。

附加 — by tang07059

 

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建成與1960年,比我還年長。可以想象在那個年代設計出如此前衛的建築與城市是多麽了不起的事。 在巴西利亞租車自己開是絕對必要的,它的中心地帶異常開闊廣大,走路得把我們累死。相當於華盛頓國會山到林肯紀念堂一帶但要大上好幾倍,巴西利亞的一個優點就是到處能停車、而且免費、而且很容易找到停車位。 城市設計得古怪,開車繞來繞去的。找個吃飯的地方都費了好大的勁。在機場還車足足轉了半個小時才拐進租車公司。 不大喜歡這個城市,大而無當。不過又值得見識一下,畢竟是唯一一個完全設計建造的城市,也是唯一一個建於20世紀的列入世界遺產的城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蘇.蘇 回複 悄悄話 是的,建築設計的成功與否,牽扯到的因素太複雜了
Californian 回複 悄悄話 這些建築超越了當時的條條框框,如能維護好,真的很美。你的評論使我想起受希特勒賞識的柏林建築師阿爾伯特*斯皮爾。大概隻有在獨裁的強權下能有這種大而美的東西。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