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52 年小仲馬的話劇《茶花女》初演時,大仲馬正在布魯塞爾過著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馬給他電報上說: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大仲馬回電說: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 我們前天晚上也是在林肯中心看的大都會歌劇院的“茶花女”,因為預先不知道大都會今年上演的是新版的“茶花女”,一開始視覺很受衝擊,十九世紀的法國交際花被換上了大紅迷你裙裝,薇奧列塔和她的情人阿爾芒以及眾多的崇拜者一起 , 穿行在立體幾何的道具和黑白紅三色的舞台上。
紐約大都會的“茶花女”徹底顛覆了我們的記憶。也許是威爾第歌劇的魅力無窮,也許是小仲馬故事的真摯感人 , 更也許是男女主演的花腔華麗絢爛 , 隨著劇情的深入,奢華的古裝“茶花女”逐漸被台上的都市女郎取代了。
第二幕薇奧列塔和老阿爾芒有一段精華的二重唱,薇奧列塔絕望地哭泣,阿爾芒父親反複地安撫,“哭吧,哭吧,可憐的孩子,眼淚會給你安慰。離別的痛苦我能體會,這樣的犧牲是多麽寶貴。”
老阿爾芒低沉的男中音虛偽又無奈,薇奧列塔一再地央求無助又絕望:“我在這世上孤單淒涼,我的生命不會久長。 如果不讓我愛他,我為什麽還要生存!” “你可知道愛情的力量?我的幸福全靠它支撐!” “我犧牲了僅有的希望。 生命已不值得留戀,前途隻有死亡!” 最後薇奧列塔哭倒在露台上,懇請老阿爾芒等她死後,轉告阿爾芒她的愛和所做的犧牲。男中音和女高音交錯盤旋,聲聲帶淚,坐在我右手邊摩登時髦香水撲鼻的金發女郎,開始聳肩抽泣,坐在我們左邊的一位亞裔女郎也開始找紙巾擦淚。我自己更是從此涕淚橫流一直延續到了散場。 這一季的導演 Willy Decker ,把 2005 年在薩爾斯堡亮相過的新版“茶花女”帶到了美國。 大都會的“茶花女”在忠實於原作音樂和唱腔的基礎上,起用了年輕的俄羅斯女高音 Marina Poplavskaya 和 Matthew Polenzani 取代 Netbreko 和 Villazon ,采用了原色簡約的背景和燈光,還設計了全新的走台和表演,給予了古典歌劇一個全新的概念。 幾周前也是在同一劇場看的大都會歌劇院的“卡門”,卻是另一個熱鬧傳統,並且色彩豐富的舞台,卡門的音樂耳熟能詳 , 扮演卡門的女中音 Anita Rachvelishvili , 也是前蘇聯(喬治亞共和國)的人才,她也同樣是演唱俱佳 , 台上的卡門坐沒坐相站沒站相,兩條腿不是敞開著就是斜立著,要麽就是翹起一條來繞到男人的腰上,大卡司 Anita 把卡門的粗魯隨性和放浪形骸表演得淋漓盡致。 近一個月來看了兩場大都會的歌劇。卡門和茶花女算是兩種很典型的女人。看完卡門那晚回家我一路嘮叨,怎麽從前沒有人說起呢,卡門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女人啊。從今天的眼光來看西班牙美女卡門,雖然姿色出眾但是隨性好鬥 , 精力旺盛而且腎上腺也亢進,最可怕是她的絕對自我和隨心所欲。塞爾維亞的煙廠女工卡門要是在上海馬路上撒起潑來,上海人肯定會皺起眉頭繞道而行,並且忍不住在肚子裏嘟噥二句 : “啊喲喂怪怪龍地東!”上海人最見不得這種“好起來好煞人,一翻臉就不認人”的“吉普塞女郎”了。 愛一個人,可以謙卑地忘記自己,為了所愛的人,可以不惜犧牲自己, Call me old fashoined, 這是我所理解的真“愛情”。從法國鄉間走出來的巴黎名妓“茶花女”雖然淪落風塵但是心地純潔,她的美麗多情戚楚哀惋,她的善良真誠有情有義,無論是在新版的還是舊版的舞台上,無論是在法國還是紐約的舞台下,因為感人肺腑所以總是被爭相傳頌。
紐約林肯中心歌劇院嚴禁拍照,以下所有照片都是網上找來的。
1。“茶花女”劇照
2。“茶花女”劇照
3。“茶花女”劇照
4。“卡門”劇照
5。“卡門”劇照
6。“卡門”劇照
7。“卡門”劇照
8。“卡門”劇照
2011-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