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菊花
唐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2 菊花
唐 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裏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3 菊花
明 唐寅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4 詠菊
唐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5 詠菊
明 丘浚
淺紅淡白間深黃,簇簇新妝陣陣香。
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丘浚是瓊州瓊台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此本詩中的菊花是開在海南的菊花。菊花反季節開放,正是四季如春的花島春香的典型特征的真實寫照。詩人通過對海南菊花反季節開放的動人景象的深情讚頌,熱情謳歌了海南人民不趨時不媚俗的高潔品格和高貴情操。
6 畫菊
宋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這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征忠於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凜然氣節。詩中句句扣緊寒菊的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合、暗示出詩人的情懷。“抱香”,喻指自己高潔的民族情操,“北風”,雙關語,暗示北方來的蒙古統治者。全詩寫得壯烈激昂,擲地有聲。
7 折菊
唐 杜牧
籬東菊徑深,折得自孤吟。
雨中衣半濕,擁鼻自知心。
8 多麗詠白菊
宋 李清照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此詞詠白菊,先渲染了賞菊的深靜寒寂的氛圍;一個“恨”字承上啟下,表現了孤居獨處,良辰難再的感情以及主人公對風雨摧花的敏銳的感受;後從自身愛菊收束,以曠達之語道出作者輕視鄙俗、不甘隨俗浮沉的誌趣。全詞委婉雅致,含意深遠,通篇用典,不著一個“菊”字,而以白菊隱喻自詠,表現了女詞人在詠物詞中卓爾不群、創意出奇的藝術追求。
9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宋 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這首詞大概作於李清照南渡後不久,寫秋景,寄鄉愁之作。作為一位明慧睿智而又經曆了生活磨煉的女詞人,晚年的她終於以豁達的心胸撇開淒涼感傷的情緒的折磨,唱出了“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趁著東籬黃菊盛開,何不把酒臨風,欣賞這傲寒奇葩?
絕大多數的詠菊詩,都或多或少會牽扯到陶淵明的這首詩:
10 飲酒·其五
魏晉 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說起菊花,就不能不提到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菊花詩。
附1 題菊花
唐末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自魏晉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出,菊花就和孤標傲世的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但黃巢筆下的菊花,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在這首詠菊詩中,“菊花”是當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於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讚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誌要徹底加以改變。他要做“青帝”(司春之神),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
附2 不第後賦菊
唐末 黃巢
唐末詩人林寬有兩句詩:“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古往今來,確有不少能“解詩”的英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他流傳下來的三首詩中,有兩首是以菊花為題材的。他在起義之前,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被錄取。科場的失利以及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越發不滿。考試不第後,他豪情倍增,寫下了這首《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