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未歸

海歸,需要資本;海未歸,需要經營
正文

八卦解職場 2

(2011-08-27 10:31:28) 下一個
from haiweigui.blogspot.com 6 —— 亢龍 5 —— 飛龍 4 —— 躍龍 3 —— 惕龍 2 —— 見(現)龍 1 —— 潛龍 上回詳細的講了“潛龍”這一爻(http://haiweigui.blogspot.com/2011/08/1.html)。說的是新人如何才能獲取信任,站穩腳跟。現在就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見(現)龍。 就像一隻在潛水的龍慢慢抬起頭,讓眾人看到他。見龍說的是如何開始適時候的展現自己。爻辭說的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在田說的是一個非常實用主義的狀態。你在熟悉了環境以後,可能覺得自己可以開始展現自己的能力了。但是從哪裏開始呢?從“田”。田的意思就是一些不是表麵非常光鮮的實事。想想,如果你在田裏幹活,很辛苦,滿身是泥,還要風吹日曬。不一定是你最想做的“說說話就能賺錢”的事。但確又是很基本、很必須的事。在田裏幹活一年,秋天收成的時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枚小小的種子能長成好多種子,能養活很多人。就像是你去做一些需要花一些時間精力,但是能對很多人有用、有正麵影響的事。這樣的事,才是你要開始展示自己能力的時候需要去做的事。 “見龍”這一步是從你自己始發的。你需要自己主動的去找到一些能展示你能力的機會,然後展現自己。不過這個時候你的老板還處在“潛龍勿用” 的階段。他會有試探的心態,不會一開始就給你很重要的事去做,甚至不會一開始就完全信任你的能力。你需要從小到大,一步一步地建立起這個信任。這時候最糟糕的就是建立起一個“揀輕擔子挑”的名聲。要明白,這個時候同樣是被試探的時候,還輪不到“挑選”的時候。越是在這個時候光注意“visibility”,越是中了圈套。留下這個浮誇印象,別人不願意和你合作,老板也不願意給你重要的活——“你要是搶了我的功勞怎麽辦?” 舉個例子,你有了一個機會,找到一個不錯的idea,說服了老板和合作者去試一試。然後結果還不錯,這個時候你怎麽辦?你是自己拿著結果到處說,雖然是感謝合作者,但是很強調示自己的idea? 還是把功勞先歸給老板和合作者,先收斂一下做幕後? 當然是後者讓所有人感覺都舒服,以後有下一步的合作也會很順利。以後有新的工作別人也願意來找你,因為知道你不會搶“功”麽。然後找你的人多,責任多了,才能建立起起好的名聲,才會有“譽”。 但恰恰相反,選擇第一種處理方式的人最多。生怕的就是別人,特別是老板不知道你的貢獻在哪裏,生怕別人忘了這是你的idea. 結果也是一次又一次的重現:以後越來越沒有人願意和你合作;老板就算認為你人還挺牛,但也不會交給你重要的任務。“功” 和“譽” 都是一張皮,雖然沒有什麽實際的分量,但是人人都想要。你把“功”給出去了,別人才會回饋與“譽”。 別以為這是中國人的想法,在西方隻要是有能力就既往不勝。人性都是一樣的。看看你身邊的人,能力隻能把你帶進職場,最多一兩步,但要再往上,就根本不是“能力”的問題。如果說一開始,你是做事的,事情做好的就成;那以後的每一步,都是增加了越來越多“做人”的成分。事情越大越是看“做人”,因為越大的事情需要的人越多,如果你不能調和好人的關係,分配好成果,那事情是不可能做成的。很多時候我們過於強調了個人能力,以為自己最牛。其實呢,最牛的人也抵不過一群一般的人組成的一個牛的團隊。團隊的力量比一個人單打獨鬥強太多了。所以公司是非常重視團隊的。每個公司都說要招最好的人。但有一個前提:這個人要容易合作,要是一個 team player. 牛人因為性格孤僻無法和作被清走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 回到這個爻上。“見龍”的任務就是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做事和做人的能力。讓別人開始了解自己。不在於要做很多的事,在於要做的話就做好,做完。 爻辭的第二部分是說“利見大人”。大人就是能幫助你,提攜你的人。這個時候是去建起與“大人”良好關係的重要時候。大人開始信任你,才會給你機會,才有你下一步。前麵說到“團隊”,其實老板是“團隊”裏很重要的一個角色。他掌握的方向和資源。你要“見”,最關鍵的就是機會。空有一身本領沒有機會展示是非常慘的。機會,不管你是自己爭取,還是天上掉下來的,都離不開“大人”。所以這個時候很重要的一見事就是建立起自己的關係網。“networking”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其實這個時候的“networking”是很容易的。因為你還什麽都沒有麽,多半隻有你求別人的,沒有別人要求於你的。抱著學習的態度去,關係很容易建起起來。人都“好為人師”,你就虛心做學生,那別人就自然成“師”了。不功利的想“提攜”什麽,聽聽經驗也是好的。很多時候,人就缺一個“機會”。其實是缺一個“大人”。這個時候開始建立network,可以單純,可以長久,可以對雙方有利。 “見龍”時候,“見”隻是表象,隻是結果。你需要去做的是創造尋找“見”的機會,然後抱著“團隊”的心態去把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