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於一個非常傳統的家庭,接受的教育也是傳統教育。從小,父母就要求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即便是最寵愛我的爺爺,也會要求我的言行舉止要得體大方。記得才4、5歲的樣子,我因為拿筷子的姿勢不正確,伸出去夾菜的時候,還被爺爺一筷子打了回去。不過,我本身好麵子,往往碰過一次這樣的釘子,就記住了,再不會犯。兒子呢,就跟我恰恰相反。
來澳洲的飛機上,兒子吃麵,稀裏嘩啦的聲音,隔幾個座位遠都能聽見。老公提醒他好幾次,也沒什麽用。夾菜的時候,筷子上經常還沾著飯粒和菜渣,就在盤子裏翻來翻去。遇上自己喜歡的食物,就不停地夾,不管旁邊的人有沒有吃到。夾到菜以後,會把菜在盤子上甩來甩去甩半天之後再放到自己的碗裏。因為不會用碗或勺子接著,所以,菜從盤子夾到碗裏的過程中,往往會有菜汁落在其它的菜裏、湯裏,甚至桌上。
坐沙發,兒子常常是斜躺在沙發上,腳往扶手上一擱,鞋還沒脫。有次去朋友家做客,他也是這樣歪在別人家的沙發上了,把老公氣到不行。坐凳子的時候,他的兩條腿會習慣性不停地抖動。站就永遠是鬆鬆垮垮的樣子,走路也始終不緊不慢。
麵對這樣的孩子,我的內心非常矛盾。管吧,怕傷麵子,畢竟不是自己的親骨肉,怎麽說都可以。不管吧,眼看他一天天長大了,馬上要走向社會,總不能讓他在外麵遭人白眼,說他沒教養吧。而且,大家要在同一屋簷下生活,將來女兒也會過來,我也不想女兒沾染上這些不好的習性。
生活習慣已是這樣,其它方麵就更是讓我煩心。
入學頭一天,我和老公就給兒子買了飯盒和水壺。沒兩天,兒子放學回家說,水壺丟了。什麽時候丟的,不知道。丟哪兒了,也不知道。正好家裏還有一個我從國內帶來的帶蓋水杯,給他用。不到一個星期,又不見了。
聽老公講,兒子在國內就是這麽丟三落四,掉過好幾個手機,鑰匙和門禁卡也數不清丟過多少次。掉錢、掉公交卡更是家常便飯。最誇張的是,連書包也不見過。
麵對這樣的孩子,如果再丟東西而不給予懲罰,那麽,很快,國內的這些問題又會反複出現。於是,我和老公給他買了新水壺,告訴他,買水壺的錢,會從他的零花錢裏扣除。
水壺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一天,兒子找我借U盤拷了作業帶去學校交給老師。離開家的時候,我囑咐他,把U盤保管好,因為用得少,我隻帶了一個U盤來澳洲。要是丟了,在澳洲再買一個不劃算。哪知道,兒子還是把U盤弄丟了。我是真的無語了。不是我舍不得買U盤的錢,而是我真的沒想到,這麽大的孩子,會在兩周之內,丟這麽多東西。
前後掉過三次東西後,一切暫時歸於平靜。我樂觀地想,兒子會慢慢長記性的。
三周之後,兒子放學回家,身上穿著體育課指定的T恤和運動褲,校服換下來放進了塑料袋。趁著天氣好,我很快就把兒子的運動裝和校服都洗幹淨掛在了曬衣繩上。第二天早上,兒子起床換衣服,領帶找不著了。顯然,領帶沒有帶回家,因為我接過的袋子裏麵根本就沒有領帶。兒子說,領帶和校服是一起放進袋子的,他也不知道領帶是怎麽丟的。
但是這一次,我對兒子的說法產生了懷疑。一般來說,領帶和校服肯定是同時換下來,又都放進了袋子裏,怎麽會校服還在,領帶不翼而飛呢?老公要我多多留意,說兒子經常會撒謊、找家裏要錢。
因為學校的校服店不是每天營業,最近的一次營業時間是下周三,所以,在此之前,兒子隻能不係領帶上學了。沒想到,周二放學,領帶又出現在他的脖子上了。兒子說,領帶依然沒找到,所以又買了一條新領帶。我很奇怪,問他,校服店不是周三早上才開門嗎。他楞了一下,說,老師帶他去的,原來校服店其它時間也營業。我再問他要收據,他先說找找,過會兒說沒有,然後就有點煩躁了,跟我講,他覺得收據不重要。
從這兒開始,我意識到,老公的提醒是對的。跟兒子打交道,鬥智鬥勇是必須的。
我想你是誤會了我的意思。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國內還是國外,離婚對於孩子而言,都是一種傷害。隻是,這種傷害的表現方式不一樣。過往的離婚,可能讓孩子少了很多愛。但現在的離婚,有可能讓孩子得到了過多的愛,但這種愛,也許最終會變成害。
可能你不認同,在我看來,像這種一昧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而不對其言行進行教育或是引導的教育方式,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傷害,因為這壓根就不是一種正常的、養育孩子的方式。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出身於單親家庭,就認為他/她不需要正常的言行舉止,不需要文明禮貌,不需要關愛他人。如果這樣對待孩子,其實是在不斷地暗示孩子,你跟正常人不一樣。
就好像我女兒,現在暫時不在我身邊,我能明顯感覺到國內的親人對她比以前更包容。可能是覺得小女孩的媽媽不在身邊,怕她萬一受委屈,就會產生不好的想法。可往往,這樣做的後果是,她犯了錯,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做了不該做的事,也得不到應有的批評。我覺得這不是好事。
家庭可以對孩子無限包容,社會呢?這種嗬護孩子的方式,最終隻會讓孩子進入社會後到處碰壁。
90後跟我們不是一代人,想法有很多不一樣。通常在文藝作品中,單親家庭的孩子都很敏感、早熟,但現今的中國,離婚率居高不下,單親家庭已不是個案,所以孩子的心態也變了。單親家庭的獨二代,往往會從長輩那裏獲得更多的溺愛,更少的管束,所以變得更自私。
不過呢,往好處想,這樣的孩子相對來說,會更好溝通。就像我這兒子,雖然有種種的不懂事,但至少,他會將自己的想法講出來,讓我還能多少知道他在想什麽。
這其實是個係統性的問題,母親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教養,父親的教育也是不夠的。但事已如此,分清誰是誰非並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隻會增加更多的矛盾。我隻能自己想辦法,當然,也需要老公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老公當然也想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他得養家糊口啊。老公的生意在國內,我們暫時隻能一個主外一個主內,過兩地分居的生活。
- How does he feel his life in Autralia? Is this his choice or you guys made the decision for him?
His behaviors could be acting out to express his unhappiness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r lack of educations/training along his childhood. Have you ever made a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two, or even think deeper, to explore more reasons to cause his behaviors?
1.為了防止孩子撒謊要錢說丟了東西,所以凡是丟了東西都不要給錢讓他去買,而要爸爸媽媽給買了實物給他。並且規定買東西的錢要從零花錢裏扣。這樣他哄不到錢,還被扣錢,他就不會再幹這賠本的買賣了。
2.如果是真的丟三落四,請同情他,因為他不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東西。所以跟他說:你掉了東西一定很難受吧?沒關係,我小時候也會丟東西的。後來慢慢長大,我學到一些不丟東西的小訣竅,就好多了。說給你聽聽好嗎?他會開心的。
3.最大的可能不是騙錢花,也不是丟三落四,而是沒安全感,想要引得關懷、關注——你們肯重新給我買東西,就是還是愛我的。孩子可能在試驗你的心,你要“小心”。千萬別對孩子說任何負麵的話(負麵情緒也不要有,他就是個孩子嘛),隻按照上述兩步操作,就可以知道他是騙錢花?是沒腦?還是測試你的心?並且還可以贏得他的“心”。贏得了他的心,你說什麽,他都願意聽。
千萬別去想這是誰生的,否則會更糾結。怨天怨地都沒用,還是得自己想辦法。
有時候,我猜,是不是自己人生的前半段太順遂了,所以上天安排我經曆這些,算是一種修煉——讓我磨去過往的天真和任性,變得更加成熟包容練達。
我挺羨慕你,還沒自己再生一個孩子。像我這樣,看到女兒有個這樣的榜樣,心裏更是著急。誰不希望一家人個個都好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