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謬誤籠罩下的IT (2)-- “IT學得苦”和“拿學位容易”

(2015-08-12 21:36:47) 下一個

在shangh_r的帖裏,他認為IT學得苦,卻又說拿學位容易,什麽樣的人都能拿到學位。這兩者之間很矛盾,所以他的解釋是因為學校布置的作業多,所以學得苦。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還是不能解釋為什麽什麽樣的人都能拿到學位。很簡單,如果學得那麽苦,能做完那麽多的作業,那些人就值得拿到學位,而不是因為拿學位容易。

在90年代末,的確有很多大陸出來、各種專業的人,因為IT火熱的就業市場,進入IT相關專業學習,並且拿到文憑,找到工作。我老婆就是其中一個,她在國內是文科生。今天我就根據我的個人經曆,解釋一下學IT苦在哪裏,和為什麽當年那麽多大陸人可以學出來。

IT學習苦在哪裏?我認為是苦在大腦必須經曆一個痛苦的過程去建立非常精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一旦這個能力建立了,以後就容易很多了。我所說的邏輯思維能力,不隻是邏輯判斷和推理,而是在這過程中,每一個細小的步驟都不能省略。舉個例子,怎麽才能把盒子A和盒子B裏的球互換?我們日常生活中,這簡直就不是問題,左手拿A球,右手拿B球,左手把A球丟講B盒,右手把B球丟進A盒,結了。但編程讓計算機去實現,就沒這麽簡單,必須設一個C盒,然後把A球放進C盒,B球放進A盒,再把C盒裏的球放進B盒。

網上一個笑話,可以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程序員的老婆叫程序員買6個蘋果,如果看到西瓜,買一個。然後這個程序員買了一個蘋果回來。在生活中,我們都能理解,程序員的老婆是要程序員買6個蘋果,如果有西瓜,再買一個西瓜。但用計算機語言表述,“再”和“西瓜”就不能省略,否則就會出錯,出現買一個蘋果回來的情況。

一般人在初學階段,除了要突破這個思維局限外,還要習慣用計算機語言寫程序。這和我們小學時,學了漢字,要練習寫作文是一個道理。當時我剛開始寫程序,在那裏發了楞,不知如何下手。我老婆開始學時,我輔導她,要她寫一個非常小的程序,她也是楞在那裏足足有5分鍾,然後大喊一聲“if”。我馬上說“這裏用不著if,重新想”。

一旦這個階段突破了,下麵就容易很多。實際上,現在的查錯(debug)工具很完善,現在的學生比我當時容易得太多了。我那時必須在腦子裏跑程序,能搞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最後可能的錯誤也就是該寫字母A的地方,寫了一個字母a。現在查錯(debug)工具能讓學生一步步地跟蹤程序的運行,實在太幸福了。

那麽在90年代末,為什麽那麽多的大陸人可以轉行學電腦?我覺得在於大陸的高考製度。高考除了藝術院校,都要考數學,所以能考上大學的,數學一般都還可以。如果數學好,學IT就有很好的基礎。我自己總結了一條測試一個人是不是適合學IT的方法,就是他(她)對平麵幾何的證明題是不是有興趣,但一定是大陸的平麵幾何證明題,那種證明過程中,每一步都要寫出來的證明。這兒的平麵幾何不教小孩證明的,隻是最後得出一個結果就完事了。這種是不能測試小孩是不是適合學IT。

至於女性在IT,我個人覺得BA(Business Analyst 用戶需求分析員)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現在市場上,BA的工作比碼工要多,工資方麵,以合同工算,也比碼工要高。作為BA,必須對係統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有些什麽功能,有那幾個部分組成的,各個部分的開發人員是誰。這樣在和業務部門談時,對業務部門提出的要求,能不能做,心裏大概有個數。在和開發部門談時,知道那個功能要找誰。另外個人性格上,要能沉得住氣,能認真聽人講話,在開發人員不耐煩時,能化解,自己卻不能是話癆,不能是個靠講話刷存在感的人。對業務部門講得東西,要能歸納總結,並且業務部門可能會講跑題,這時要有本事拉回來。業務部門和開發部門可能會有矛盾,這時要有氣量裝得下兩邊的抱怨。

在這世界上,人是多種多樣的,各個人的性格喜好都不一樣,就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小孩,都有完全不同的性格,所以適合做什麽工作也是不能一概而論的。現在鼓動小孩都去學醫,就像當年都去學IT一樣不可行。真實的事例就是幾年前,媒體說BC省的藥劑師要缺多少多少人,有人就去讀,等到畢業時,藥劑師已經過剩了,隻好去BC省的內陸地區就業。當年一窩風地學IT,那也是新移民沒辦法。對下一代,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幫助小孩找到感興趣,同時又能掙錢的行業,而不是一味的鼓勵他們去學醫。如果小孩對IT有興趣,完全沒有必要去阻止他(她)。

以後有空,再講講IT更新快的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