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悼念“西影教父”吳天明
吳天明,著名導演。
1939年12月5日吳天明出生於陝西三原縣。吳天明的父親抗戰期間曾經是中共地下黨遊擊隊長,在陝北與關中交界地帶從事支持陝北根據地的工作。解放後吳天明的父親擔任三原縣長,吳天明得以在1950年前往西安上學。吳天明所在學校是今天的西安中學,但是在解放後至文革前一直是保育學校,是一所隻有當地軍政高級幹部的子女才可以進入的學校。所以今天的西安中學將吳天明作為校友看待。
中學時,吳天明沒有象他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喜歡理工科,而是對文藝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上初中時,吳天明用陝西話說相聲。到了高中,熱衷於演話劇,編舞蹈。不久又迷上了電影。一次觀看前蘇聯影片《海之歌》 ,被電影藝術的神奇魅力所迷住,吳天明下決心將來要從事電影工作。為此,他閱讀了大量有關電影的書籍,並想盡一切辦法觀看電影,甚至不惜賣掉自己的新鞋來換取電影票。
1960年吳天明考入西影演員培訓班。吳天明的爺爺非常失望,說祖宗作了孽,家裏出了個“戲子”。此後吳天明在影片《巴山紅浪》裏扮演一個農村青年。
1962年訓練班結業後,吳天明留在西影演員劇團作了一名演員。但是當電影演員並不是吳天明對電影藝術的最高追求,他有意開始向電影導演的目標努力。
1974年,吳天明進入中央五七藝術大學電影導演專業班(後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學習。此後擔任助理導演和副導演。
1976年,吳天明在北京電影製片廠“紅雨”攝製組見習,從師於著名導演崔嵬。在著名導演崔嵬的關懷的指導下,他學到了許多導演藝術知識。
文革結束後,中國電影開始複興。1979年在向國慶三十周年的獻禮片中,由滕文驥河吳天明聯合導演的影片《生活的顫音》獲得成功,影片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優秀青年創作獎。
1981年吳天明又與滕文驥聯合導演電影《親緣》 。
1982年吳天明獨立執導影片《沒有航標的河流》。該片於1984年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二等獎,夏威夷第四屆國際電影節東西方中心電影獎柯達攝影獎,這可以說是西影廠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吳天明的名字從此在電影界、在觀眾中震響。
1983年吳天明導演影片《人生》。這是根據路遙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因影片揭示了當代農村青年的追求與命運,在全國引起轟動,成為當年上座率最高的影片之一,獲中國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1983年10月,吳天明在陝北拍《人生》外景時,被任命為西影廠長。
1987年已做了幾年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的吳天明,又執導了一部轟動中外電影界的影片《老井》。這是一部描寫中國北方貧瘠山村生活風貌的影片。為解決老井村缺水的問題,回鄉知識青年孫旺泉帶領村民們曆盡千辛萬苦,終於打出了盼望已久的深水井。在影片中,吳天明大膽啟用幹攝影的張藝謀出演男主角孫旺泉,人們都擔心不會成功,但吳天明運用他高超的導演技能挖掘演員的潛在素質,成功地拍攝了《老井》,並於1988年獲得第八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一屆百花獎故事片獎,第二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故事片大獎,第七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等。吳天明本人獲得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與此同時西影廠也搞得紅紅火火,在他任西影廠廠長期間,大膽啟用了陳凱歌、張藝謀、黃建新、何平、周曉文、顧長衛等一批有藝術造詣的新人,並把他們推上了輝煌的頂點,使他們成為國家級、國際級的人物,至今,這些弟子們對他們的恩師仍然充滿著感激之情。西影廠被外國人譽為“中國新電影的搖籃”,吳天明也被稱為“西影教父”。
八十年代末,突如其來的六四風波改變了吳天明的人生軌跡。那時的吳天明恰好正在美國進行訪問,由於信息不暢,吳天明誤判形勢,滯留美國。此後吳天明多次與國內有關部門溝通後,於1994年回國,重操舊業。
1994年,執導了回國後的第一部影片《變臉》 ,這是一部蘊含著人間真情,單純而溫馨的影片,影片通過一個老藝人和一個小女孩的故事,表達了人間的真善美,這一次,吳天明又獲得了成功,《變臉》獲得1995年華表獎最佳對外合拍片獎,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96年,導演十四集電視連續劇《黑臉》。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獲中國電視飛天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1997年,導演電影《非常愛情》,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影片獎。
1998年,導演三十五集電視劇《黃河人》,99年獲北京市政府優秀電視劇獎。
1999年,導演二十集電視劇《都市情感》,已在中央電視台播放。
2000-2002年,編寫與導演電影《首席執行官》(CEO)。2003年獲華表獎優秀影片獎,2003年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
2003年,導演根據英國作家伏尼契的小說《牛虻》編寫的二十集電視連續劇。
2005年1月11日,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為表彰吳天明的傑出藝術成就以及他為中國電影導演群體的成長所做的貢獻,特授予終身成就獎”(評語)。
2005年12月,國家人事部、廣電總局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吳天明的影片都有著較深的內涵和 深度,溫厚而樸實,他拍的影片雖不多,但幾乎每部都得了國內或國外大獎,這顯示了導演的才華,修養和視野。回國後的吳天明認為,中國電影太缺少陽剛之氣、 大氣、正氣了,他要拍一些能夠體現中國人的精神,風骨、正氣的,表現、反映真善美的電影,來鞭打社會上的醜惡的現象。如影片《變臉》和他的第一部電視劇《黑臉》就是該類作品。
如果沒有六四風波,吳天明一直擔任西影廠的廠長,今天的吳天明又會怎樣?
曆史沒有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