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小說的寫作大約是80年代末期,首次出版大約是在1992年。當時有一個背景就是“陝軍東征”現象,指的是當時在陝西出現了一批作家並出版發行了比較有影響的作品,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包括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賈平凹的《廢都》、陳忠實的《白鹿原》、高建群的《最後一個匈奴》等等(詳情可網上搜“陝軍東征”),其中《平凡的世界》獲得極高聲譽,影響了一代人。《廢都》則遭遇惡評一片,賈平凹也受到公開批評,當時西安市委書記親自找賈平凹談話,其談話內容在當地黨報公開發表。而《白鹿原》在發行第一版後隨即引起轟動,來自文學界以及讀者的反應是幾乎一致的好評,被稱為“史詩般的”作品。但是《白鹿原》在體製內則受到批評,這種批評來自兩方麵,一是對性的描寫,一是對於曆史和意識形態方麵的描寫,尤其是後者觸及了當時意識形態的認識。對於《白鹿原》的批評沒有公開,但是在實際上被禁了。隨後作者陳忠實被迫對作品進行了大量的修改,數年後出版了修改版後才再次公開發行,並與1997年獲得茅盾文學獎。如果哪位保存有第一版的《白鹿原》,那將是很珍貴的文物了,筆者曾經買過第一版的《白鹿原》,但是後來被已經記不清楚的友人借去未有歸還。
說《白鹿原》是史詩般的作品並不為過,這部作品從一個村莊、兩大家族、三代子孫的經曆,時代跨越晚清、軍閥混戰、民國以及新中國的建立,內容涉及國共合作與內戰、共產黨內部肅反,描述了舊中國封建禮教對百姓的控製與迫害(就像田小娥的遭遇),也描述了共產黨搞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以及“胡漢三”又回來了的瘋狂報複,從國共合作到國民黨對共產黨的殘酷清剿,從共產黨領導的起義以及根據地的建立,到新中國的建立,所有數十年中國的近代史都在這部小說中得以故事的形式描述出來。《白鹿原》還有一個不同與大膽之處在與此前作品對於舊中國富人的描述被格式化了,而這部作品對於地主階級的白嘉軒卻作為一個正麵人物,突破了意識形態的禁忌,盡管在他身上有著封建禮教的思想,但是作為人,卻是作為一個“好人”的形象出現,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在小說中還有一個神人朱先生,通過朱先生的一生經曆,尤其是死後的經曆,對中國近代曆史做出了經典描述:折騰到何日為止。因此這部作品被稱之為“史詩般作品”並不為過,對於這樣的作品應該有起碼的敬畏,那些淺薄之見可以休矣。
正因為這部作品的宏大與反映曆史的波瀾壯闊,加之意識形態的影響,《白鹿原》電影、電視劇的改編製作一直阻力重重,期間版權買賣數次易手,劇本的改編也相當不易。由王安全導演的電影《白鹿原》因為篇幅的原因,雖然影片質量不錯,但是從故事結構已經不能被稱之為《白鹿原》,有人戲稱此片為《田小娥傳》其實也不為過。電視劇《白鹿原》的籌備製作與發行經曆了無法細數的艱難過程,以至於作者陳忠實在有生之年無法看到電視劇版的《白鹿原》也實為憾事。
從目前已經看到的電視劇前半部來看,筆者對於電視劇的改編是無法認同的,對於原作的立意、故事內容修改過大,也可能編劇有編劇的苦衷,但是對於一部名著的改編應當盡可能忠實於原著是對原作者起碼的尊重,就像《紅樓夢》,就像《圍城》的電視劇改編製作一樣。當然從目前看,大部分的演員表演還是不錯的。期待後半部的表現能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