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影片本身
坦率的說,看完影片後的第一感覺,鄙人認為這是一部不錯的影片。以南京大屠殺為曆史背景,講述一個救贖的故事,試圖表現人類在殘酷的戰爭中、人性本能在極端狀況下的閃光點。故事交代的很清晰,女學生、妓女、教堂學童、假牧師、漢奸父親、中國軍人、日本兵,每個人、每個群體都刻畫的入木三分。影片在表現戰爭的場景方麵也是比較震撼的。但是又不能不說的是這部影片僅僅是一部比較優秀的影片而已,與以往的一些表現同類題材的優秀影片相比,其故事的生動性、其藝術的震撼力還是無法比肩而論的。例如《辛德勒名單》、《鋼琴家》、《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等,盡管影片已經獲得今年奧斯卡獎提名,但是真正獲得該獎的幾率應該不大。
關於影片的真實性對於此片的非議很多來自對影片的真實性懷疑,但是《金陵十三釵》就是一個電影藝術作品,是一部根據小說改編的藝術作品而已。我們應該知道這個常識,藝術作品是允許虛構情節的,隻要情節是在合情合理的範疇之內,藝術的真實不是生活的真實,如果追求現實的真實,可以看兩部不同的紀錄影片《南京大屠殺》,其中一部是根據張純如的作品改編。
對於國軍為了救女學生放棄出城的機會,伏擊日本兵並與其展開激戰,一些人表示懷疑其真實性。因為在以往表現南京大屠殺的電影裏很少表現這種殊死的戰鬥場麵,大家知道的史實是國軍不堪一擊潰逃出城,使首都南京淪為屠城。但是曆史的真實是當時國軍的一支精銳之師違反上峰命令與來犯的日本兵進行了英勇的抵抗,損失慘重,以致遭到政府高層甚至蔣.介石本人的惱怒。隻不過我們對這方麵的史實了解不多罷了。至於一個洋人對中國女子的保護,也是有曆史根據的,例如全部由外國人主持的安全區,例如那個有名的德國人拉貝。
所以一部電影以藝術真實表現一段曆史、講述一個故事,我們享受一個動人的或者不那麽動人的故事,實在沒有必要糾結於這個故事的藝術真實還是曆史真實。關於救贖與人性
以往表現南京大屠殺的影片無一例外的都要表現救贖這個主題,因為當時國際紅十字會以及當時在南京的外國人確實有此義舉,這是曆史的真實,因此表現一個假牧師的義舉也無可厚非。但是許多人這次的焦點是針對妓女的救贖義舉,人們懷疑那些風塵女子是否有可能有這樣的壯舉,因為在世人的眼中婊子妓女無論如何都是醜惡的代名詞之一。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也不盡然,妓女這個古老的行業中人,或許有心甘情願的,但是也有許多迫於無奈而跳入火坑的,老舍作品《月牙兒》就是講述一個為生活所迫而被迫賣身的妓女。說婊子無情,但是杜十娘似乎是被無情的男人所拋棄的。因此絕對的將妓女視為不可救藥的無情人群也不公平,嚴格的說她們也是人類的一部分,你不能說她們的天性裏充滿邪惡,她們同樣有自己的人性所在。因此從理論上講,妓女救贖學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此外影片並不是十分生硬的表現妓女救贖的義舉,而是在講故事過程中做了大量鋪墊。例如女學生從地窖口跑開保護了妓女們在先,妓女門隨後對占用學生地窖而使學生受辱受害表現了內疚,學生們試圖以自殺而自保,眾人救下眾學生。在此一環一環的故事交錯中,才有了我們最後看到的妓女義舉,這應該是合情合理的。
關於張藝謀因為這是張藝謀的作品,所以從一開始就受到極大關注,因為人們對他的作品充滿了較高的期待,因為張藝謀畢竟是中國大陸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大導演。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因為人們對老謀子的期望值過於高聳,因此人們的失望值也就與之成正比。假如這部片子不是張藝謀導演,人們的關注度、罵聲是否會減弱一些?我看是有可能的。
張藝謀是一路在罵聲中成長起來的。開山之作《紅高粱》是抗日題材並在國際上獲獎,一炮打響。但是人們罵他表現中國人的愚昧,討好洋人;《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在海外一路高歌,也被罵為陰暗、獵奇,當然《活著》還是受到一致好評的,但是又犯了戒律,國內無緣上映。張藝謀轉型以後,《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卻又在國外被洋人罵。從《英雄》開始,《十麵埋伏》、《黃金甲》,乃至《三槍》更是被罵的一塌糊塗。因此這部凝聚張藝謀數年心血籌備的影片試圖力挽張藝謀品牌於狂瀾之中的影片再次受到責難乃至群毆,的確令人錯愕。必須指出的是,對於張藝謀以及影片的謾罵已經脫離開影片本身,有諸如張藝謀是用南京大屠殺的中國恥辱來敲響通向奧斯卡的大門,這就有點上綱上線了。我們還是平常心一點吧,這就是一部影片而已,歐美表現二戰期間納粹暴行的影片有許許多多了,沒有聽到那個歐美人說這樣的片子不合時宜。讓我們記住曆史,記住中國人在曆史上的恥辱不是一種過錯,尤其是日本人在至今沒有徹底悔悟的狀況下,由國際知名導演來製作這樣的作品,有助於擴大其影響力,應該說,張藝謀或許無意中做了一件大好事。
還必須指出的一點是,以往所有表現南京大屠殺的影片、甚至許多反映抗日戰爭的影片,都要設計那麽一兩個良心發現的日本人來表現日本人的人性,鄙人對此一直非常反感。這次張藝謀至少沒有設計這樣的一個日本人,我認為是合適的。在當時日本人全麵侵華,在中國大地上製造了包括南京大屠殺在內無數慘案的日本軍隊,我們受害一方卻偏偏要一廂情願的表現個別日本人的善良,實在是不相適宜的。要知道在當時戰爭條件下,日本人,日本本土的老百姓,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麽善良,許多日本女子是自願加入到慰安婦的行列中間去的,甚至直到今天,一些日本人還是在竭力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存在事實。從這一點上來講,張藝謀的這部片子功不可沒。
謝評價!
可以原諒,不能忘記!但對於還沒有懺悔的那些就談不上原諒。
是的,你是對的。我記錯了。
至少需要以平和的心態來評價一部藝術作品。
謝謝!
hoho!
太有同感了。同樣極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