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曾經是父母膝下的子女,在結了婚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就開始為人父母了。平心而論,做父母可不是一件簡單的差事,除了需要愛和理解,也需要技巧。有幾個剛剛結婚的女友問我,怎樣才能教育出一個身心健康、快樂、有出息的孩子?我這裏就憑自己的經驗,總結出幾點,供大家參考。但這都隻是我一己之見,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孩子需要父母的愛和理解。這一點我已經在我的另一篇文章《與孩子一起成長,理解萬歲》一文中又作過闡述,就不多說了。
要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特別是心理方麵健康的孩子,家長要時時刻刻把為孩子成長提供一個穩定、友愛、和諧、積極向上的家庭氣氛作為主要前提,在孩子需要時,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付堅實的臂膀,一個可以避風的港灣。
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就是安全感,孩子的茁壯成長更是需要安全感。一個從小生長在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下的孩子,他的心理就很難正常。長大以後往往會在社會上得適應能力較差,遭受挫折的機會更大,產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不幸福的比例的更顯著。
從幼年到青春期結束(0-17歲),是人的身體、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父母每天的嗬護和的無條件的愛會使孩子成長順利。這一階段,父母應該時刻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和他們溝通,幫助他們理解父母和家裏正在發生的事情和情況。這一期間父母要避免以下事件:
1、父母和孩子長期分離。一般說來,和父母長期分離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孩子在1-3歲之間和父母長期分離,他和父母之間就很難建立一種親密的親子情。成年後也將很難和別人建立持久信任的關係,包括親密關係/婚姻關係。
2、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不要威脅他:“你要是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不聽話,我就走了。”
3、父母要盡量避麵影響家庭氣氛的情況發生,起碼不要當著孩子們的麵。比如父母吵架,不和,離家出走等,都會嚴重的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令他們產生焦慮和自責。
4、要盡量減少搬家、遷移的次數。對於那些已經有一些好朋友的孩子來說,這無異於一下子喪失全部友誼;還要麵對轉學、誤課、重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等問題。
5、父母對個人生活的不滿情緒和失望,不要殃及孩子。要盡量避免自己的不良情緒波及到孩子,影響他的安全感。父母是成年人,應該擔負起成年人應有的義務,堅強的麵對生活的挫折和煩惱,這本身就是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6、如果夫妻關係到了正麵衝突不斷,難以維持的那一步,離婚比呆在圍城裏好。很多孩子可以很快接受父母離婚的事實,但很難適應每天爆發在父母之間戰爭。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足以讓成年人心理崩潰,何況孩子們。
安全感是父母給子女的一份愛的禮物。有安全感就孩子在心裏深深地相信:無論發生什麽事情,無論何時何地何方,父母都是最堅強有力的依靠。父母永遠在那裏,愛他,支持他,理解他。這使孩子有信心麵對挫折和困難,創造他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