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本好書〈當你途徑我的盛放〉

(2013-08-23 08:45:42) 下一個
最近讀了一本朋友介紹的書〈當你途徑我的盛放〉。很是感歎作者紮西拉姆•多多年紀輕輕,就對生活、對人生、對藝術有如此的見解,在這個浮華的年代真是少有。

紮西拉姆•多多,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她那首《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被千萬網友感動傳播。

在其〈一個外行的藝術觀〉一文中,她寫到:

        一個好的藝術家,根本就不應該試圖影響別人,更不應該期待別人會有自己所預設的回應。一個好的藝術家隻是被這個世界所影響,然後真誠地去陳述世界對他造成了什麽樣的影響,僅此而已。

世界將它關於所有時間與全部空間的宏大記述加諸於每一個人,十分公平地,但每一個人隻能與它的一小部分相應,如同每個人手裏都握著一小片不完整的鏡子,或者一個小小的杯子,每個人都隻能看見鏡子裏的那一小塊世界的碎片,隻喝到了杯子裏的一小口曆史的汁液。有的人把他看到的小小世界畫了下來,或者塑成了雕像、寫成了文章,有的人將他喝到的汁液唱成了長歌、編成了短詩、拍成了影像。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表達,充分地表達,寫意地或者寫實地表達,但是永遠不要試圖告訴其他人,世界就是什麽樣子的,或者教導別人應該如何去看世界,更加永遠不要期待別人剛好也看到了你看到的那個世界。

    一個好的評論家,可以陳述一件作品給你造成了什麽影響,但不能要求它必須帶來什麽影響,它本來與你無關,它就在那裏,沒打算與你對話,是你要來看它,然後你還被它所影響了,你開始與自己對話,你裏麵的某一個部分睜開了眼睛、伸出了手,你可能不懂,可是你動了,你如何能怪那如如不動的作品本身呢?你又如何能夠要求一件作品必須按你想要的方式去影響你呢?你可以鄙視它、無視它、遠離它,但你不能改變它,因為“它”是另一個人與另一個世界相應的結果,它在你世界出現,也許因此而有了另外一番相應,那麽你便擁有了一件你自己的作品,也許這部作品是一篇批評,但是已經與另外的那一個人無關了。

藝術家可以去創作,但不要去期待鑒賞者的回應,批評家也可以去批評,但不要去期待藝術家的回應,讓世界與心靈自由激蕩,什麽都不要期待,什麽都不要改變,這才是天地間最偉大的藝術。

我個人認為,生活本身也是一門藝術。對待藝術如斯,對待生活又何嚐不是?我們應該了解自己的世界並作出回應,但不能要求別人的理解和回應,更不能要求世界為你而改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