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傳人

祖國在唱紅歌。祖國山河一片紅。 文革在延續,因為有文革的傳人。 文革不是毛主席的文革,不是文革一代人的文革。是我們民族的文革。
個人資料
文革傳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1945年“解放台灣”的一個具體細節

(2025-10-26 16:51:11) 下一個

從1949年立國至此刻(2025年),“老中國”已經76年的高齡了。在年紀到了76年的時候,有了一個新“法律”,就是將1945年10月25日的那個“10月25日”定為“台灣光複紀念日”。

76歲了才想起來弄的“紀念日”?還是80歲的“紀念日”?

有意思。本老漢喜歡“有意思”的曆史,侃一個。

新聞是兩天舊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 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複紀念日”。鏈接見下: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 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複紀念日__中國政府網

常識的說,76歲了想起來初設一個80歲舊的“紀念日”,一般是為了“祭祖”。但是,這裏的“祖”是曆史上的“國民黨反動派”,不方便,所以那個如上的“決定”,從頭到尾都沒提“中華民國”這四個字。76歲“祭祖”80年前的事兒,但是,被祭者國號不詳。

有意思之一。

這不是要侃的細節……

話說二戰日本投降,發生在1945年8月15日,而“中華民國”對日“正式受降”是在1945年的9月3日(不久前習博士同學弄閱兵幫忙慶祝的那天),怎麽“台灣光複”要多等一個多月到10月25日?

這個嗎……

受降,總得有些持槍的兵來受。讓王同學滬寧那樣的文字軍師去“受降”不符“普世原則”。可台灣與來受降的中華民國國軍的原駐地隔著大海,1945年9月3日那個時刻運力有限無法前往。

一直等到1945年的10月17日,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70軍”,在台北附近的基隆登陸,才是“受降”的實質開始日。細節?70軍有多少人本老漢沒查到,但是,一個事實存在,這個國軍70軍在台灣的登陸,是坐著美軍第七艦隊的登陸艦完成的。有文字記載如下:

1016日,台灣民眾聽聞中國軍隊將抵達基隆,紛紛聚集碼頭準備迎接。自早到晚,卻未見軍隊來到,許多人露宿碼頭久等。1017日,由陳孔達所率的國民黨陸軍第七十軍,以及部分公署官員,分乘40餘艘美國運輸艦抵達基隆。這是第一批登陸台灣的中國軍隊。軍隊登陸後,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1440分,陳孔達率部進入台北,數萬市民夾道歡呼。”

取自:二戰中國台灣戰區受降紀實 - 台灣地區受降(受降地點:台北) - 抗日戰爭紀念網

不單是文字,有影像為證:

登陸受降國軍由美國海軍運輸赴台是事實。不過嗎,這個事實有時候不討喜,於是許多“主題論事”已經把1945年的那次“解放台灣”的美國因素減弱或消除了。包括:

“在美國軍艦的護航下,不久,陳頤鼎率部乘船從基隆登島。數十年後,終於第一次見到自己國家的軍隊,擺脫殖民統治的台灣同胞欣喜若狂。”

取自同上的“抗日戰爭紀念網”,說那個登陸台灣70軍的副軍長陳頤鼎的故事(按抗日軍人列入)。

鏈接在這兒:

陳頤鼎 - 國民黨軍官 - 抗日戰爭紀念網

(抗日戰爭紀念網是習博士所轄的牆內網)

全程運送包幹服務的美國海軍,已經被降級到了“護航”。

細節是,沒有那個“護航”的第七艦隊,1945年10月17日“第70軍”或是任何其它軍,都到不了台灣,那個“台灣光複”應該依然發生,就是得改日子,也許是“10月26日”的“光複日”,也許“11月25日”,也許要等到轉年的“1月25日”也許更靠後。如此,這個80周年紀念得等2026年或是更晚些再辦了。

1945年“解放台灣”的一個具體細節。

後注:那位1945年10月17日乘第七艦隊運輸艦登台的陳頤鼎將軍,後來成了由70軍整編而成的70師師長。70師在1947年7月在山東六營集被太祖麾下的劉鄧部隊包圍消滅,陳師長被俘。再後來,1988年陳同學成了江蘇黃埔同學會會長。也讓習博士同學“76歲”慶祝“八十周年”的“免國名祭祖”有了個把手,^_^。

後注2:“光複”官大還是“解放”官大? 先“光複”再盼“解放”,看來是“解放”比“光複”官大,*_*。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