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陳衍寧、湯小銘連環畫作品《無產階級的歌》

(2021-11-19 19:36:12) 下一個
《無產階級的歌(素描連環畫)》全本  繪畫:陳衍寧 湯小銘

 

重溫陳衍寧、湯小銘的連環畫《無產階級的歌》

“文革”10年,是中國連環畫發展的艱難時期。對建國17年連環畫優秀作品上綱上線的批判,讓畫家和編輯無所適從,稍不留意就會被扣上“封、資、修”或“洋、名、古”的帽子。這種局麵導致“文革”最初幾年連環畫新品種的逐漸萎縮。連環畫所承擔的政策宣傳與社會教育功能的缺失,引起了政府的關注。1971年2月,周恩來總理召集出版部門負責人開會時提出下一代沒有書看的問題,事隔兩個月後又再次加以強調。這種壓力讓創作者們更加為難,於是紛紛模仿成功範例。在題材已經被限定在極小範圍內的情況下,表現形式也趨於千人一麵。這是後來對“文革”時期連環畫藝術性評價不高的一個主要論據。1981年,全國第二屆連環畫評比的結果很能反映這一觀點。在獲獎的110件作品中,“文革”前的有11件,“文革”後的有89件,“文革”期間的隻有10件。這10件作品都能夠自覺地克服程式化和概念化的套路,以鮮活的形象和創新的技巧,完美地詮釋主題。盡管這些主題充斥於當時所有的媒介(廣播、報紙、口號、標語),但由於畫家們的創作熱情源於心底,其表現力遠勝於當時的應景之作。在促使連環畫創作向生活本源回歸的道路上,《白求恩在中國》開風氣之先;在借鑒其他畫種,賦予連環畫新鮮血液的探索中,《無產階級的歌》最具代表性。

 連環畫《無產階級的歌》誕生在文革後期的1974年,是一部外國題材連環畫作品,描繪了國際歌的詞作者,“無產者詩人”,“不朽的革命家”鮑狄埃為工人階級的事業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戰鬥生活和不平凡的人生經曆。《無產階級的歌》最先刊載於1974年5月的《連環畫報》上,同年8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他們的作品在《連環畫報》1974年5月號一含有“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那一期上刊發後,反響熱烈,一片好評。讀者盛讚它為“一曲形象化的國際歌”,“令勞動者熱血沸騰的戰鬥詩畫”。原作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觀眾聚集在它麵前,久久駐足,不願離去。有的年輕學子幹脆就地臨摹起來。許多報刊接連選登,作品成了當時享譽畫壇的名篇。

其後,人美社曾出版了60開和40開兩種版本。1981年全國連環畫第二屆評獎,此書獲得繪畫二等獎,作品中彰顯的炭筆素描的藝術魅力足以讓讀者愛不釋手,讚歎不已……

陳衍寧先生1965年畢業於廣州美院油畫係。1971年創作了油畫《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一舉成名,1974年創作的油畫《漁港新醫》參加全國美展得到美術界的一致好評,並被全國許多報刊雜誌刊登。湯小銘先生1972年以其《永不休戰》、《女委員》、《虎門民兵》同時入選全國美展。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令美術界歎為觀止,而被公認為是中國第三代實力派畫家,成為當時畫壇的一匹“黑馬”。兩位畫家在70年代就已聲名顯赫,成就輝煌。可他們欣然受邀在北京人美社一間普通的畫室兼臥室的小屋裏創作完成了這部藝術精湛的力作,可以看出兩位畫家對連環畫藝術執著的精神和情懷。

兩位年輕的創作者———陳衍寧、湯小銘,今天都已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名家。陳衍寧1986年赴美國留學,上世紀90年代的油畫肖像作品贏得了世界聲譽;他1972年創作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在中國嘉德以1012萬元的高價成交。湯小銘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油畫家,1990年接替關山月擔任廣東美術家協會主席;他的名作《永不休戰》,是魯迅油畫肖像中的經典,其印刷品廣為流傳。

 連環畫《無產階級的歌》體現了當時兩位畫壇未來之星深厚的素描功底和創新意識。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不可能深入實地體驗生活,但是通過研究和借鑒法國19世紀的繪畫作品(主要是浪漫主義),他們把握住了作品的基調,並通過想象,把那首悲壯、激昂的旋律演繹成令人震撼的畫卷。

 《無產階級的歌》以鮑狄埃的生平和創作《國際歌》的過程為主線,反映了波旁王朝複辟後數十年間法國此起彼伏的革命浪潮,著重描繪了巴黎公社浴血奮戰的史實。這部作品與以往的素描連環畫有著顯著差異。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和董洪元的《高爾基三部曲》注重線的運用,木刻效果很濃。《無產階級的歌》更強調黑、白、灰的塊麵關係,層次豐富,具有油畫的厚重感。兩位畫家對光與影的設計,既反映出對客體清晰、準確的感知能力,又渲染出典型環境,積極調動了讀者的情緒。例如第2頁,年幼的鮑狄埃在陰暗的作坊裏埋頭勞作,一道亮光從高窗直射在他背上。悲苦的童年磨礪著他的性格,真理已經開始召喚他。

blob.png

圖1

再如第25頁(見圖一),“國防政府”與普魯士暗中勾結,出賣祖國。幾個人物被安排在拱形門的角落中,狹長的影子一直拖到扶梯口。詭秘的氣氛,預示著一場陰謀正在醞釀之中。整部作品的構圖伸縮性很大,可能是兩位畫家風格有別,畫麵也因此富於跳躍感。取中近景時角度多變,常用較為稀薄的光暈襯托人物的輪廓。取遠景時,則用炭筆擦出湧動的氣流,與高空中凝聚的雲團、迷蒙中的古老建築共同營造出兩大對立階級決戰階段的壯烈景象。

 《無產階級的歌》給人最深的印象,是作品所蘊含的激情。為了凸顯力度,人物造型多用直線,筆力奔放,氣勢磅礴。很多群眾性的場麵,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blob.png

圖2

第37頁(見圖二),六個裝束各異的公社戰士圍在一起,閱讀鮑狄埃的詩作。盡管鬥爭環境艱苦卓絕,但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卻洋溢著樂觀主義的革命情懷。交錯掩映的身體,呈山形排布,畫麵中央緊握長槍的手臂顯示出堅定的信念。第32頁,鮑狄埃身先士卒,率領公社戰士奮起衝鋒的畫麵,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德拉克洛瓦的傳世之作《自由引導人民》。掙脫鎖鏈的無產者,義無反顧地衝向摧毀舊世界的最前沿。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紅色政權從誕生到被撲滅的過程,使革命者經曆了血與火的考驗,也孕育出《國際歌》這樣偉大的作品。

三十多年後重溫這部連環畫,除了熱血沸騰,更多了一些關於藝術創作的理性思考。

政治色彩強烈的作品,隻要它體現的精神實質是積極的、進步的,創作態度不是抄襲的、跟風的,就不能輕易抹殺其藝術價值。退一步說,古今中外的優秀文藝作品,都直接或間接地與政治觀念發生著聯係。誰能否認董希文的《開國大典》鮮明的政治立場?沈堯伊的連環畫《地球的紅飄帶》難道不是一堂生動的政治課嗎?反過來再看美國的那些越戰大片、反恐大片,其意識形態的指向性更是昭然若揭。由此可見,藝術作品的真正價值源於它和讀者、觀眾之間的情感互動。像《無產階級的歌》這樣的作品今天依舊為讀者所珍視,恰恰說明藝術創作首先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誠懇勞動。

本書由連環畫著名編輯吳兆修改編,這次的再版,出版者采用了四色印刷,在連環畫出版印刷中實屬難得,每一幅畫麵都清晰詳實的再現了畫家采用的素描技法的豐富層次和效果。輕輕地翻開每一幅畫麵,你會被畫家精湛嫻熟的藝術手法和深厚紮實的繪畫功底所打動,作品產生在文革後,兩位畫家不急不躁,精益求精,幾易其稿,完美的再現了曆史的一頁,他們通過多視角的構圖設計和場景的烘托,極力避免概念化和圖解化,使之作品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人物的塑造生動鮮活,準確的刻畫了鮑狄埃和眾多工人群眾的形象, 如第二幅畫麵,童年的鮑狄埃家境貧寒,十三歲就開始了艱苦的勞作,畫麵中一束陽光映照著鮑狄埃勞作的身影,畫麵那束斜射的陽光不但烘托了童年的鮑狄埃勞動的身影,並使畫麵極其具有豐富的感然力和美感。 作品中,細節刻畫的細致入微,每個人物都具有鮮明的特征,工人戰士的高大不是刻意的誇張,而是用藝術的視角突出人物的神采和氣質。特別是少數幾幅大場麵的場景設計,更是獨具匠心,手法精湛。可以看出畫家在審美觀和創作方法上的信念和追求。


《無產階級的歌》共67幅不算很長,卻顯示了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兩位畫家的筆下,素描的形體結構準確生動,明暗色調的黑白灰關係構成了具有立體感,整體感的藝術效果的完整性。嚴謹,凝重厚實,新穎別致的格調鑄造了堅實,唯美的畫風。在這部作品中,也許不會找到60年代顧老鉛筆素描連環畫《渡江偵察記》的淡然;它卻有獨特的藝術氣質與風貌。40多年歲月荏苒,這部素描連環畫經典盎然的矗立在中國連環畫曆史的豐碑中,期待著將來的歲月,充滿才情的來者,去超越,去樹立連環畫藝術新的豐碑!湯小銘:生於1939年,1964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係。原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作品多次入選各級美展,多次獲國家級和省級獎項,中國美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廣東美術館和廣州美術館等也分別收藏其作品,《永不休戰》、《女委員》等畫作曾印製成紀念郵票發行。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