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51)
悲情風箏-也說人性和信仰
*看電視連續劇風箏有感
代號風箏,注定他是悲情的矛盾體。他渴望飛翔,渴望藍天自由,渴望美好,充滿理想,也有常人達不到的高度。可命運注定不會風平浪靜,無風他飛不高。也始終被一根繩子牽引著,不是雄鷹,也算不上小小鳥,沒有繩他最多是幾根棍和幾片紙。繩的牽引,讓風箏展翅,也能讓風箏墜落。
《風箏》這部劇不簡單,他盡可能繞開政治正確(很多政治和主義一開始都同樣的美好正確),去探討人性和信仰,盡管不完全脫離,很多地方欲言又止,可現實是中國的近現代史,又怎能沒有政治和主義,而人性和信仰又怎能離開政治而真正說得清楚。何況中國的人性和信仰是建立在一個封建禮教,一個千年文明基礎上的,當信仰與利益和人捆綁在一起,信仰之間很難平等共處,於是有了戰爭殺戮,血,很多很多的血。主義和信仰又想打破文化束縛,於是有了糾往過正,有了瘋狂的文革。中國式的官本位,愚忠等傳統理教、中國式人情人性,又讓信仰、法律、民主平等常常走調,甚至虛假。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風箏,也許信仰是風,是天空,是藍色的理想,是一切讓中華騰飛的支撐,中國人太需要信仰了。而繩是人性,讓所有信仰有人性的根本,讓風箏不瘋狂不偏離。隻要力度平衡適當,拽太狠就是墜落。
在想,如果風箏換一種結尾或許更好。他們都知道彼此的身份,他們都在困境下走到了最後,心又走到了一起,他們的信仰堅持了,完成了,但過不了人性這道坎,懺悔他們有意無意所帶來的殺戮,更泯滅不了不同信仰下的愛,他們需要超越信仰,也需要回歸人性,但他們改變不了門外的現實,於是選擇幹杯,放下主義的高傲,放下輸贏,一同喝下毒酒…
大學裏讀戴厚英的力作《人啊人》,讓我第一次對十幾年的政治教育產生懷疑,第一次去思考人性,人道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矛盾及平衡。陳忠實的《白鹿原》讓我對國共的起伏有了土地和人的背景。《施瓦格醫生》又展現了在戰爭、政治和信仰下的人性和愛。
人性和信仰是人類的共同探索,普世的議題,誰重誰輕也許沒有正解,隻有願望。希望有貼切時代和社會的宗教、信仰、主義,而所有這些理念應該真正服務於人的生存,美好的人性和愛。
是因為他們的法律法規越來越符合人性!
共產黨國家在消亡,是因為與人性背道而馳。
怠慢了,對不起玄米,好久沒來,也似乎不敢輕易觸碰,就像這波城的冬季,漫長而無所事事。
謝謝過來,問春安!
施瓦格醫生基本已經反省夠了。俄羅斯人比中國反省的好。
我爸的舅舅就是中統,和那裏的宮庶很像。
問好新年!久不見,上杯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