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新型運9反潛機入役:美軍潛艇無處藏身! 2011-11-21 06:57:29.0
今天打開網頁看到新式的反潛巡邏機不禁眼前一亮。論壇裏很久沒有新的東西出來了,很是乏味。 筆者日前得到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解放軍造了大批新式運9固定翼反潛巡邏機將赴東海和南海!
一、初看反潛巡邏機
首先我們從外觀上看一看。從僅有的三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到,新式的反潛巡邏機是在運9平台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美觀大方。從整體布局上看,從前往後看,總體艙段布置類似P3C反潛機(如圖1、圖2比較)。或許是運9機頭空間不足,采用機頭下方鼓包的方式容納海上搜索雷達,該雷達應專門用於搜索通氣管或潛望鏡狀態的潛艇和其他海上目標。前輪艙後緊跟的就是雷彈艙,存放反潛魚雷。雷彈艙前還有一個光電轉塔。往後應該還有聲納浮標投放艙。由於是停在地麵上,這個艙段沒有在圖片中體現出來。但作為反潛巡邏機,聲納浮標是標配,這個肯定是有的。再往後就是那根長長的異磁探測器。機身上布滿了尖刺狀和刀片狀的通信天線。從照片上看,我們的反潛機應具備很強的反潛能力,至少接近P3C反潛機的能力。全機遍布各種體製的探測器,雷達,聲納浮標,光電轉塔,異磁探測器一應俱全。可通過雷達波,紅外線,可見光,磁感應,聲感應等多種手段搜索敵潛艇。同時該機還有雷彈艙,或許還有外掛武器,說明該機不僅僅具有搜索能力,還有攻擊的能力,實現了偵攻一體化。該機的出現極大的強化我軍反潛能力,更重要的是,其全機不論從機體還是發動機等關鍵設備均實現國產化,為其大批量生產埋下伏筆,該機必將開啟我海軍遠程航空反潛的新篇章。
二、與P3C的比較
無論從外形、執行任務、性能上看,新反潛機與我們的老對手P3C都很接近。難怪網友稱之為中國的P3C。從載機平台上看(見下表),兩者的起飛重量、外形尺寸、重量、速度、巡航高度、作戰半徑上基本相像。但運9上單翼的布局不利於外掛點的布置。相比P3C下單翼的布局,外掛點可以較為靈活的布置。當然這也不是運9的錯,誰叫運9天生就是運輸機。
其實運9平台的定位讓本人很納悶。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架運9平台是去幹正事去的,全都作為預警機和高新機的平台。沒見過一架運9正兒八經的去跑運輸的。這不得不讓我懷疑叫運9是否準確,或許叫運8的三類平台更準確些。雖然這2者看上去是一樣的玩意。但卻截然不同,如果作為三類平台,則說明它就是作為特種機的載機,而叫運9就是運輸機。個人認為好鋼用在刀刃上,現在所有的產量就先滿足我軍對特種機旺盛的需求。
至於具體的性能對比,從目前獲取的信息上看,很難比對。從傳感器設備的種類上,新反潛巡邏機比P3C多了個光電轉塔,但在攻潛方麵,P3C武器掛載量、種類和性能應該占優。兩者整體性能應該半斤八兩,大家各有長短。小可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僅找到了一張由河南洛陽凱信光電研發中心生產的國產反潛航空聲納浮
三、新反潛巡邏機出現對我軍的意義。
第一、最直接的對我軍反潛能力有重大而且迅速的提升。一直以來,我國在反潛方麵一直都存在短板。而隨著周邊國家進口新型的靜音潛艇,令這一矛盾越發尖銳。其實我們的反潛能力也沒這麽差,隻不過防空、反艦的進步,我們從軍艦的外形就能明顯的看出來。但反潛的進步,很少能夠從外形上看出來。裝備了拖曳線列聲納和卡27反潛直升機的054A/052B/052A型艦艇其實反潛能力還是不錯的。但由於具備類似性能的艦艇其實並不多,多少會給人一種不放心的感覺。而潛艇尤其是常規潛艇,最大的敵人就是長航時遠程固定翼反潛機。P3C反潛機就讓我們的常規潛艇吃盡苦頭,很難擺脫P3C的偵查,搞得現在艦隊要過宮古海峽,潛艇幹脆浮起來插著國旗過去。同理,我軍大規模裝備了該型反潛巡邏機後,利用其滯空時間長、偵潛手段多樣的能力,能夠壓製住周邊國家先進潛艇,嚴重壓縮敵方潛艇的活動範圍,甚至將潛艇送入海底。
第二、能夠協助海軍和海上執法力量有效的控製我國遼闊的海域。現在我國對東海、南海海域的控製還很薄弱。使得周邊國家有機可乘。這些國家氣焰囂張的原因除了有某大國撐腰之外,就是看到我們控製海洋,尤其是遠離本土的海洋能力上很弱。我們的海監、海巡等海上執法部門雖然近幾年來得到了不少新船,新飛機。但麵對我國遼闊的海域,其能力是遠遠不夠的。不要說是控製,就是全海域一年之內能巡邏一遍都已經很不錯了。反潛巡邏機的機動性和滯空時間是其他裝備無可比擬的,一架反潛巡邏機一天巡邏的區域遠遠比海監船的區域要大得多。裝備了新反潛巡邏機之後,就能像倭寇采取的戰術一樣,反潛巡邏機與海上執法力量相配合,增強對我海域的實際控製能力。在西沙部署反潛機,基本可以做到每天都有飛機巡視一遍南沙和西沙。當遇到外國船隻違法行為時,反潛機還可調度在該區域的艦艇前往攔截,並充當空中臨時指揮所的角色,大大增強我國控製南海的能力。
第三、填補我軍遠程反潛的空白,使我軍初步形成遠中近三個反潛層次。由反潛巡邏機負責遠程反潛,裝備反潛直升機和拖曳線列聲納的艦艇組成中程反潛,艦載魚雷,深彈負責近程反潛。初步構成遠中近三個層次的反潛架構。
《簡氏防務周刊》7月21日報道,由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運-9運輸機已經出現在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的機場,證明該機型正在試飛過程中。
據該刊介紹,運-9是人們期待已久的運-8中型運輸機的的替代機型,也是蘇聯時代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安-12運輸機的最新改進型。
運9的三麵圖
運-9最早出現在2002年的珠海航展上,當時以運-8X運輸機的概念設計亮相,這種載重30噸級的中型運輸機就是運-9運輸機的前身,在那次航展上,有工作人員介紹說,運-8X的推出意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C-130J競爭。
到來2005年的北京航展時,運-8X的概念設計終於演變成了運-9運輸機的概念:載重為20噸級,由四台5100馬力的WJ-6C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提供動力。
宣傳資料透露,運-9的航程可達4200公裏,一次能運送98名軍人,最大單投重量為8.2噸,據稱,解放軍機械化空降兵所使用的ZBD-03式空降步兵戰車的重量恰好也是8.2噸。
據安東諾夫設計局的人員透露,他們被聘為陝飛集團和西安飛機工業公司正在研製的運輸機的設計顧問,新機翼的設計和新型複合材料機身的製造都需要安東諾夫設計局的技術,這兩項新技術都運用在了該型預警機身上。
該刊說, 由於此前的幾款運-9機型已經經過測試和驗證,目前這款運-9運輸機的測試很可能時間較短,有望迅速投產。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強調缺乏戰略和戰術運輸能力是解放軍的弱點之一,因此相信中國空軍應該會大批量采購運-9以及預計西飛集團即將推出的載重60噸、采用渦扇發動機的運-20大型運輸機。
成熟和長壽命的機體結構
為了達到大噸位、長壽命的要求,設計人員按照損傷容限與耐久性準則對運9機翼、機身、起落架等機體結構進行優化設計。
機身采用輕質金屬半硬殼式薄壁增壓結構,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和機翼的外翼采用輕質金屬蒙皮、長桁鉚接結構,機翼的中央翼和中外翼采用整體壁板螺接結構。
運9的機身由前、中、後三部分組成。機上空間主要分隔為駕駛艙和貨艙,在駕駛艙的前部和貨艙的後部設有氣密端框,駕駛艙和貨艙為增壓氣密艙;駕駛艙設有一個開口尺寸大於I類出口的側登機門供飛行機組人員出入,貨艙除設有後開式的貨艙大門供運載人員上下和裝備貨物出入外,還設有4個III類應急出口供機上人員應急撤離使用;機身中段貨艙地板下設置有兩個副油箱艙。
運9的機翼由中央翼、中外翼和外翼三部分組成,使用整體結構油箱,其中中央翼設置一個整體油箱,中外翼左右各設置5個整體結構油箱,外翼左右各設置一個整體結構油箱,全機翼共設有13個整體結構油箱。
運9的起落架為前三點可收放式布局。主起落架為四輪小車式,前起落架為雙輪式。設計人員對起落架支柱進行了優化改進設計以提高承載能力;
新一代“運9”中型運輸機想象圖
起落架采用優質鍛鋁合金機輪,使用無內胎的低壓扁平輪胎,提高起落架漂浮性能,配置了碳-碳複合材料刹車盤,機輪的刹車控製采用了數字式電子防滑係統,保證運9可以在鬆軟、粗糙的跑道或地麵上起降。機體結構的優化設計使得運9的使用壽命得到全麵提高,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下都能長期有效地可靠工作。
優良的使用性能
運9采用了多項全新的設計,使全壽命費用較低,購置、使用和維護負擔較輕。先進的駕駛艙技術使得運9的機組成員最少可減至2人,同時新型發動機的采用使油耗更低,使得飛機的直接使用費用顯著下降。
運9的結構、係統和航電設備采用國內最先進的技術,使得運9的可靠性、維修性明顯提高,地麵維護檢查和補給的時間減少,再出動時間顯著縮短;在使用上,運9將多種運輸功能融合於一身,做到一機多用,飛機的日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運9在使用過程中,可以依靠運8成熟完備的保障支持網絡,做到維護人員、備件供應及地隨設備等的共享,降低飛機的維護費用;機體結構按照損傷容限與耐久性準則設計,飛機的使用壽命增長,購置費的平均年分攤額下降。
研製進度與發展前景
目前陝飛集團飛機設計研究院已經完成了運9的方案論證和概念定義,正在全力以赴進行細節設計定義、工藝準備和試製等工作。運9在2006年底實現首飛,2007年定型並開始交付列裝。在運9作為中型戰術運輸機被開發的同時,陝飛集團還將依此平台為基礎,積極開發民用型的貨運飛機和特種用途飛機。
運9的民用型可保留後開式的貨艙大門,在裝載集裝貨物的同時,兼顧裝載細長類的貨物及輪式、履帶式車輛;也可根據用戶的要求,換裝封閉後大門的後機身,在前機身開設側大門,主要用於裝載集裝貨物;
運9的一大亮點是采用了JL-4型複合材料螺旋槳。
還可根據用戶的要求,選裝進口的發動機和航電設備,可選方案包括換裝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W150B發動機和霍尼韋爾公司的航電設備等。
運9還可進一步開發用做特種飛機的平台,搭載必要的專用係統和設備即可改裝成為電子戰飛機、空中加油機等特種機型,亦可改裝為國土測量、森林防火、海洋環境監測等民事用途的專用飛機。運9研製成功後,將進一步完善我軍的裝備體係,為國家創造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通過運9的開發,也將使陝飛集團在大、中型飛機研製的項目管理、基礎技術研究與探索、先進技術應用、橫向合作等方麵積累寶貴的經驗,有力地推動中國航空工業及配套行業整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陝飛集團生產的運8飛機自1975年首飛上天以來,作為我國國產的唯一中程中型運輸機,經過不斷創新和發展,已經研製了近30種改型。
進入新世紀以來,為了適應新時期軍事航空運輸發展的需要,陝飛集團決策層審時度勢,在上級機關的支持下,決定利用運8係列飛機型號獲得的技術和成果,研製使用範圍更寬廣、運載能力更強、操縱性更好、經濟性更佳的新型中型中程戰術運輸機——運9。
合理的氣動布局與大功率的動力裝置
運9采用半硬殼式增壓機身、上翹後機身、後開式貨艙大門、上單翼、單垂尾、低平尾、翼吊發動機的基本布局。機身典型截麵采用了小阻力的正圓截麵,前、後機身根據駕駛艙的布局和貨物裝載的需要變截麵收縮;采用大麵積方向舵,提高了飛機平衡發動機單發失效後非對稱力矩的能力;飛機方向舵調整片和隨動補償片合為一體,在升降舵調整片的外側增加升降舵備用調整片。
合理的氣動布局使運9的操穩特性更好、飛行性能更佳。為了獲得良好的戰術和使用性能,運9使用當量功率為3800千瓦的FWJ-6C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並配裝了6葉大後掠角的JL-4型複合材料螺旋槳。FWJ-6C發動機技術成熟、工作穩定可靠,功率大、油耗低,JL-4複合材料螺旋槳重量輕、效率高、噪聲低,使得運9具有了很好的高溫、高原性能。
先進的玻璃駕駛艙
運9的駕駛艙采用了先進的玻璃駕駛艙技術,配備有6台先進的LCD綜合顯示器,使飛行機組人員對飛行信息、發動機和各係統工作情況的感知更加清晰、便利。
運9采用了國產先進的電子飛行信息係統(EFIS)和發動機指示與機組告警係統(EICAS),EFIS和EICAS同時可對其他係統的工作情況采取集中顯示與告警的方式,還配備有功能完善的導航、通信、雷達和自衛設備。
運9將采用國際先進水平的玻璃座艙
運9的駕駛艙按照人機工程學原理進行了綜合布局設計,操作可達性良好,駕駛艙空間大、視界寬;飛行控製係統中增加的助力係統可使飛行機組駕駛飛機的所需要的操縱力大小更合理,有效地減輕機組的勞動強度。
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和合理的駕駛艙布局保證運9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配置成二人、三人和四人三種不同的駕駛體製,並設置相應的正駕駛員、副駕駛員、空中機械師、領航通信員工作席位。
寬大的貨艙和強大的運載能力
運9具有強大的空運空投空降能力,其寬大的貨艙空間、大起飛噸位和載重能力,使得運9能夠將更多的人員、物資和更大更重的武器裝備運得更遠,能更好地適應21世紀初期的軍事運輸需求。運9的貨艙長度16.2米,最小寬度3.2米,在中央翼下的高度為2.35米,翼後高度為2.6米。貨艙剖麵增大,可裝載對象範圍也擴大了,裝載的範圍可包括國際標準的集裝箱/板、標準貨台、大型軍事裝備等。
貨艙地板設有8條標準滑軌,貨運係統、傘兵座椅、救護擔架等均可通過地板滑軌進行快速安裝。根據任務的變化,貨艙可快速配置成與目標任務相適應的貨艙布局,做到多功能共用。貨艙前部配置有2部牽引力為14.7千牛的絞車,後貨艙大門區頂部配置有1部起吊能力為24.5千牛的吊車,方便了裝備和貨物的裝卸。
運9可一次空運重量不超過20噸的集裝或散裝貨物,典型裝載為4個單件重量均不超過6噸的2.4米×3.1米的集裝箱/板,裝卸作業時間不超過30分鍾。
運送人員時,可搭載106名武裝士兵;用於救護任務時,可搭載72名重傷員(擔架),外加3名醫護人員,或可運送106名輕傷員。
運9可以牽引空投或重力空投的方式實現單件物品空投或多件物品連續空投。牽引空投時,空投的總重量為14噸,貨物最大單件重量可達8.2噸,可連續投放2個貨台;重力空投時,空投的總重量為8噸,可連續投放13個1米貨台。運9在執行空降任務時,可實現雙路跳傘,一次空降106名武裝傘兵。
運9具有很好的高溫、高原性能品質,可在標高3540米的機場大噸位起飛,機場適用範圍大;采用整體結構油箱及附加機身副油箱,載油量大幅度提高,載重能力增強,商載、航程範圍擴大;采用功能完善的除冰係統、完備的航空電子設備,使得運9可以在各種複雜的氣象條件下安全飛行,基本消除了複雜氣象對飛機安全飛行和日利用率的影響;
大後掠角、小直徑螺旋槳的采用,有效地降低噪聲水平,進近噪聲的降低,使得運9可以不受限製地到達更多的機場,同時噪聲水平的降低還會為機上人員帶來更加舒適的艙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