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涼風剛起的秋天,老公在後院種了兩顆樹,一顆李子樹,一顆蘋果樹。小樹們大概有兩三年大,光禿禿的樹幹上頂著幾根枝,幾簇芽。樹幹差不多和兒子的手臂一般粗,個頭卻跟我差不多大。
那年的冬天不冷。偶爾會把孩子們打發到後院去曬曬太陽,小樹在絲絲的風中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春天不經意就來了。蘋果樹雖然沒往上長,樹幹卻是粗了半圈,如兒子的小腿般健碩,新枝新芽也添了不少。李子樹此時卻獨自成了一道風景,隻一個冬天便竄出一人多高,枝條也多了不少,樹幹卻依舊纖細,宛如正發育時的少女,在春風裏搖曳。
還在啞紅的葉片長出來之前,李子樹已開滿了片片的白花。春風春雨吹過,娑娑衣襟上便落滿了帶雨的花瓣。
老公很是勤快,在兩顆樹上哢哢擦擦剪掉了不少的枝葉,並在小小的蘋果樹上嫁接了孩子們喜愛的富士和黃香蕉兩個品種,它們在各自的枝頭開著不起眼的小花。
兩顆樹在兩個孩子充滿了好奇,期盼的眼睛裏漸長。
李子花開了又落,初夏的時候花瓣凋零的地方冒出了小小的,淡青色的李子果。可是果子剛剛長起來,李子樹便耍起了小脾氣,熱風一吹,果子就掉下幾個,於是沒幾天功夫就隻剩下最後兩個在上麵了。
小小健碩的蘋果樹卻在眼皮下醞釀著它自己的果實。夏天孩子們到後院去玩,常常會驚訝地大叫,“看,這裏有一個蘋果!這裏又有一個蘋果。”他們似乎天天都在數算著,“富士還有4個,黃香蕉還有5個!”滿懷著希望。
秋天來的時候蘋果長大了,從樹上掉了下來。孩子們撿起來,爸爸削了皮,分成四份,一人一份。“真甜!”孩子們叫著,笑著,品嚐著小樹初熟的果實,也享受著融合在果實裏凝聚著四季的歡樂。
花草樹木是神美好的創造,孩子則是神所賜予的美好產業。
樹各自不同,孩子們也不一樣。
女兒7歲,修長美麗如李子花。她敏感,好動卻常常耍小脾氣。她似乎從小就是個藝術家,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畫個不停。她畫中有鳥,有樹,有馬,有狗,有貓。她愛動物,愛自然。一次她傷心地問我說,媽媽,如果貓不可以上天堂的話,以後我們就不能見到周周(我們家的貓)了。女兒單純可愛的信心常讓我感動。可是她卻也常常耍小脾氣,對弟弟當仁不讓,沒有任何做姐姐的風範。
兒子4歲半,調皮中卻透著靈氣。老公教兩個孩子背聖經,背唐詩,兒子總是先姐姐背會。姐姐在他的年齡時還隻認識字母,他已經開始學讀路上的標記了。兒子不常問聖經上的問題,小時候吃飯禱告時會故意躲在餐桌下,被爸爸揪出來後常笑嗬嗬地跟著我們說“阿門”。兒子人緣好,常常把自己的東西分給教會和幼兒園的小朋友,頗得人喜愛。
有兒子做參照,對女兒在學習和為人上的擔憂會時時撩撥我的心,使我不得不思考如何麵對他們的不同,如何因材施教。
女兒就像那顆修長的李子樹,修剪時要順著她的秉性,管教時則要洞察她的需求。她李花帶雨般的美能滿足人心中對藝術的追求,那圓潤漂亮的果實,則如她畫筆下的清風白雲,成為藝術中的點綴。
兒子則是那顆健壯的蘋果樹,可雕,可塑,可打,可磨,敲敲碰碰中結出豐碩的果實。
樹有不同品種,修剪,管理,養護各自不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性情,外貌,脾氣各不相同。相同的是我們都是神的創造,差異中彰顯創造的精深,奇妙處顯明造物主的榮耀。
神造一切甚為美好,包括樹木花草,飛鳥魚蟲,包括孩子,包括你,也包括我,滿足人心底美好卻不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