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共產黨從天下黨向利益集團黨的轉化

(2012-03-22 05:28:02) 下一個

   薄熙來事件本來不大,之所以搞成如此大的動靜,是因為裏麵好像真的有路線之爭,同時也必然帶有權力之爭,後麵還有左右之爭,還有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爭,中國到底走什麽路之爭。因此,薄熙來事件,將人們的記憶開始延伸到了高崗事件,也就是中國第一次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道路之爭,那次是以高崗的失敗劉少奇的勝利結束,高崗要搞社會主義;之後是第二次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道路之爭,也就是文革,是毛與劉少奇鄧小平之爭,開始是毛勝利,最後是鄧勝利;而現在,薄熙來事件似乎引發了第三次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道路之爭。

但是筆者對這些都沒有太大的興趣,筆者的興趣在共產黨本身,這個黨本身是左與右的結合體,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很有意思。但是,這個黨本身,也是繼承了中國古典政治的傳統,並不是完全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東西,那就是這個黨本身也逃脫不了一個規律,就是天下黨與利益集團黨互相轉化的規律。


在中國曆史上,有一個天下黨與利益集團黨的轉化規律,這個規律或模式,決定了朝代的更替興衰,很有意思,筆者目前還沒有看到有誰提出這個規律,姑且算老夫的原創吧。而近現代的國民黨與共產黨的興衰,似乎也逃脫不了這個規律或模式。


什麽是天下黨,什麽是利益集團黨呢?天下黨就是以天下為公作為基本原則的黨,天下黨可以包容國家的各個派係和思想,可以兼容各種利益關係和利益集團,但天下黨本身是超越利益集團的,因此,天下黨可以是一黨獨大,或一黨專製,因為其有資格。中國古代政治的基礎,其實就是天下黨的理念,當然,那個時候其天下黨是以皇權為代表的,皇權本身是一家一姓,但是,這一家一姓必須要超越自己的一家一姓,才能治理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其天下為公的基本格言。而天下為公的理念,是從周公時代,一直流傳下來的,有悠久的曆史傳統。


這一家一姓,必須以天下為己任,所謂家天下,但必須是天下。因此這個天下黨的皇權,必須有一個法理上的根基,一個是君權天授,也就是權力是來自於天,另外一個是必須與天下的士人共享和共治天下,也就是必須與一個龐大的官僚體係共享和共治天下。這就是科舉製度的來源。科舉製度保障了那些以學習儒家思想,也就是天道和仁道思想為核心的人,來參與共享和治理天下。因此這個官僚體係本身,也必須是天下為公的。


那麽什麽是利益集團黨呢?很簡單,就是以利益為核心的黨,而不是以天下或天下為公作為其基本原則的黨。


中國古代的朝代,為什麽會滅亡和更替,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就是這個朝代,在開國的時候,其皇權是建立在天下黨的基礎上的,但慢慢地,皇權的家天下中的家的成分,就越來越重了,慢慢這個天下黨,就開始變成了利益集團黨,開始與民爭利,開始變成一個非常狹小的皇家本身的利益為核心的利益集團黨了,而這個時候,這個朝代就會滅亡或被更替。原因也很簡單,既然你已經變成了一個利益集團黨,而不是一個能超越利益集團的天下黨,那麽,其他的利益集團就不會被你所包容,於是,包容變成了競爭,於是,其他的利益集團就要開始與這個皇家的利益集團黨競爭,而一旦這個皇家集團競爭失敗,結果就是改朝換代。


中國朝代更替的所謂周期律,就是天下黨變為利益集團黨,然後被另外一個利益集團黨打敗,然後另外一個利益集團黨再變為天下黨,執政一段時間以後,甚至幾百年以後,再變成利益集團黨,再被另外一個利益集團黨取代。這就是周期變化的過程,而腐敗,不過是表麵現象而已。因此,也可以說,天下黨一定是一黨,而利益集團黨一定是多黨。


中國曆史上的群雄逐鹿中原,其實就是多個利益集團黨在角逐,然後一個利益集團黨獲勝,在獲勝以後,這個利益集團黨再演變成天下黨,成為一黨專製,然後再慢慢演化回到利益集團黨,然後再倒台。那麽,當中國曆史進入近現代社會以後,是否還有一個利益集團黨和天下黨的轉化模式或規律呢?當然有。


國民黨與共產黨就是兩個生動的例子。當國民黨開始北伐的時候,國民黨也不過就是一個利益集團黨,開始對付其他的軍閥的利益集團黨。然後,在二次北伐成功以後,國民黨就開始上升為天下黨,要包容其他一切的利益集團。這也就是孫中山所說的,要天下為公。包括國民黨開始圍剿共產黨,消滅共產黨這個利益集團黨。國民黨在剿滅共產黨和其他地方軍閥的利益集團的時候,是很成功的。這個時候的國民黨儼然以一個天下黨自居了。這也應該,沒有什麽不可以。


但是,在抗戰開始以後,國民黨的勢力被日本人壓迫,逐漸成為一個地方的重慶政府,保有大西南,被迫成為了一個地方的利益集團黨了,而失去了天下黨的地位。這個時候,共產黨的力量在上升,逐漸成為一個可以與國民黨平起平坐的利益集團黨。而後,國民黨在抗戰勝利以後,本可以恢複自己的天下黨的地位,可是,國民黨集團,慢慢開始腐化了,不再以天下為己任,而是慢慢變成了一個利益集團黨,成為一個僅僅代表官僚資本,買辦資本,四大家族利益的利益集團,不能代表天下人的利益了,於是,國民黨從天下黨的地位跌落下來,重新成為利益集團黨。之後,開始與另外一個利益集團黨,共產黨競爭。國民黨在競爭中失敗,於是共產黨獲得勝利,開始從利益集團黨上升為天下黨。


天下黨當然是一黨,或一黨獨大,或一黨獨裁,或一黨專製,幾種說法都可以。問題不是說,一黨不行,隻要你是天下黨, 一黨是可以的,一黨獨裁也是可以的。但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必須要能包容其他各種利益,包容各種思想和利益集團,然後你才有資格說自己是天下黨,是一黨。


但是,我們看,在1978年以後,在共產黨右派執政下的中國共產黨,在這三十年中,所謂的改革開放中,給人的感覺是,慢慢從一個天下黨,滑向了利益集團黨。原因是,共產黨右派的官員,無論高級或低級,都開始了腐敗,開始了占有國家資本,將國家資本,慢慢變成私人資本,變成自己或家人的資本,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權貴資本,或官僚資本。這種變化,是否可以呢?當然可以,但問題是,你一個天下黨,不以天下為己任,開始與民爭利,開始腐敗,開始私有天下資本,那麽,你還有什麽資格占一個天下黨的位置呢,你還有什麽資格保持一黨獨裁或一黨專製呢?


共產黨右派已經從天下黨慢慢墮落成為了利益集團黨,那麽這個時候,其他利益集團黨,就可以與你競爭與較量了。這個時候,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其他利益集團黨開始與共產黨這個利益集團黨競爭,打敗共產黨這個利益集團黨,然後重新建立一個天下黨,也是一黨;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共產黨開始主動開放黨禁,開始容許多黨和平競爭。這是西方的辦法。一個黨可以是利益集團黨,西方的各個政黨都是利益集團黨,但大家都不想變為天下黨,也就是鏟除其他政黨而獨大,於是產生了多黨和平競爭的局麵,輪流上台坐莊。這當然也可以。


蘇聯和台灣的變化就是如此,越南的政治變革也是如此。因此,關鍵的問題是,如果共產黨已經變成了一個利益集團黨,可是還想占據一黨,或一黨專製的局麵,那就不行了,原因是你已經不是天下黨了,你如何還占據一黨專製或獨裁的局麵呢?你已經沒有那個資格了。


所以,現在的已經利益集團化的共產黨,大概有三條道路,一條是被另外一個利益集團黨取代;一條是開放黨禁,與其他利益集團黨和平競爭,但很可能也會失敗,成為在野黨;還有一條路,就是重新回到天下黨的天下為公的格局裏麵,這樣才可能保持其一黨的大一統的地位。


因此,共產黨的改革應該向哪個方向走呢?是繼續腐敗,繼續與民爭利益,繼續沿著進一步利益集團化的方向走,最後是被其他利益集團取代,還是開放黨禁,和平競爭,承擔可能失敗變成在野黨的局麵,還是改革自己,以天下為公,重新成為天下黨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