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寫龍談

兵者,國之大事也;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個人資料
ych200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把脈戰爭中找準陸軍發展定位

(2015-11-16 22:21:56) 下一個

在把脈戰爭中找準陸軍發展定位

[軍報] 軍隊因戰爭而存在,戰爭永遠是軍隊建設發展的風向標、定位點。恩格斯曾說,軍隊的組織形態是由技術發展程度決定的。今天,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快速發展,正在引發軍隊組織形態變革,而這場變革衝擊最大的是陸軍。在戰爭形態急速演變、作戰方式方法快速變革的態勢下,陸軍向何處發展、戰鬥力建設的定盤星放在哪裏?無疑是軍隊建設發展必須思考的重大問題。

戰爭從空天發起,陸軍戰鬥力建設重心需要上移

在21世紀戰爭較量中,空天爭奪的地位作用日益凸顯,誰控製了空天,誰就控製了地麵、海洋和電磁空間。遠程精確製導武器以及空天作戰力量的快速發展,也改變了戰爭發起模式。縱觀近幾場信息化局部戰爭,戰爭從空天發起成為基本形態。持續42天的海灣戰爭,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實施了38天的高強度空襲;持續78天的空襲讓科索沃戰爭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沒有陸軍參加且打贏的戰爭;阿富汗戰爭以空襲拉開戰幕,美英等國隨後對塔利班部隊實施了地毯式轟炸。戰爭從空天發起,使頭頂上的威脅成為第一禍源。而空對地打擊“目標盡收眼底”,無遮攔、無障礙的有利條件,意味著地麵兵團易被“空中獵鷹”鎖定,時刻可能麵臨“滅頂”之災。伊拉克戰爭打響後,薩達姆曾按照傳統思維,將數百輛坦克埋在美軍可能進攻方向的沙土裏,準備“鋼鐵碰鋼鐵”“刺刀見刺刀”,可做夢也沒有想到,“天兵天將”以黑雲壓城之勢從空而降。

今日戰場,陸軍頭頂上沒有安全,就談不上戰鬥力。那麽,陸軍如何應對頭頂上的威脅?從世界軍事強國陸軍建設情況看,戰鬥力建設重心上移是有效對策,發展陸軍飛行化部隊,為陸地裝備插上翅膀,跳出千百年來地麵機動、地麵廝殺的模板。當前,一些軍事強國大力發展陸軍航空兵、加快研發空中戰車的做法,為我軍陸軍建設提供了啟迪。磨礪防空部隊“刀鋒”,使現代陸軍防空,既能防轟炸機、武裝直升機,以及幽靈般隱身飛機的攻擊,還能防從空天而來的各種遠程精確製導武器打擊。陸軍必須把盾鑄堅,通過防空作戰力量、作戰單元、作戰要素集成建設,解決防空看得清、聯得上、抗得住的能力“短板”。同時,應加快戰術激光武器、電磁炮等新概念防空裝備研發力度,通過提高精度、延長打擊距離,使陸軍具備“劍穿雲霧直擊敵胸”的作戰能力。提高部隊“頭頂”作戰能力,陸地機動作戰兵團必須通過加大對空對天打擊兵器比例,提高對空天打擊兵器作戰性能,使地麵突擊力與對空防護力相協調,有效解決地麵部隊“頭頂上戰鬥力”不足的問題。

“快吃慢”製勝機理凸顯,需要把“敏捷迅速”作為陸軍建設發展的“主色調”

兵貴神速,自古皆然。從孫子的“兵之情主速”到拿破侖的“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我們比敵人早到5分鍾”用兵之道,講的都是速度在作戰中的重要作用。現代條件下,偵察監視裝備在空天的雲集、精確製導武器的大量出現,以及戰爭目的的有限性,使速度在戰爭中的作用更加凸顯。“在24小時之內運來一個營,比10天後運來1個師更重要”,“以往的哲學是以大吃小,今天的哲學是以快吃慢”,形象逼真地道出了現代作戰“速度決定成敗”的深刻道理。與其他軍種相比,速度不足是陸軍的軟肋。21世紀的陸軍何去何從,戰爭製勝機理是最好的答案。美軍《聯合構想2020》規定,要具備4天將1個旅、5天將1個師、30天將5個師部署到世界任何地方的能力,就是基於現代戰爭“快吃慢”的製勝機理。

速度是製勝之神,它可以使強敵不堪一擊、優勢裝備變成一堆廢物,也能讓弱軍縱橫疆場、劣勢裝備發揮超常作用。眺望世界軍事發展潮流,建設“敏捷迅速”的陸軍已成為世界各國軍隊的共同追求。建設超強的戰略機動能力,使新型陸軍具有“全域到達”的能力。陸軍必須大力發展自身需要的陸運、空運和海運手段,並通過濃縮“體積”、降低“重量”,使跨域、跨疆、跨界投送方便快捷。陸軍的本質是陸地兵團,“近戰”是戰爭跨不過的門檻,也是陸軍的優勢所在。而戰爭“占領控製”的終極目標、最後一公裏,使戰術反應能力成為陸軍能否完成任務的重中之重。陸軍主要作戰平台,必須具有極強的戰術機動能力,能夠成體係、成建製快速完成集結、向目標發起衝擊,並可對敵實施快速穿插、迂回、分割、包圍等行動。現代戰場極度透明,較大規模機動不被敵發現的可能性越來越低。而陸戰場較量的“近距離”,還要求陸軍必須具有詭秘機動的特戰能力,如化整為零滲透、戰術欺騙滲透、潛水機降滲透等。

“低傷亡”的戰爭製勝理念,要求陸軍建設向遠程、無人、隱形拓展

“人海戰”是千百年來的戰場景觀。幾十萬、幾百萬人的戰場廝殺數不勝數。由於交戰雙方幾乎眼瞅著對方打,相互距離幾十米、幾百米、幾公裏,所以血雨腥風是戰場的基本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凡爾登戰役,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雙方傷亡近100萬人,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名句,同樣反映了戰爭的血腥與殘酷。信息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和精確製導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武器裝備打得遠、打得準成為現實。武器裝備能夠實施非接觸打擊,特別是“指哪兒打哪兒”的超視距精確戰,改變了戰場麵貌。製伏對手同時實現自身低傷亡、零傷亡的戰爭理念,成為軍事強國戰爭追求的理想目標。

近年來,美軍大力發展“無人+隱形+全球快速機動”製勝技術,其內在機理就是“無人”不怕打,“隱形”使對手打不著,“超高速”使對手來不及反應,以實現對敵的非對稱、非接觸、快速決定性打擊。陸軍是“拳擊型”軍種,近戰是優勢,戰場追求“低傷亡”,要求陸軍必須向“遠程、無人、隱形”要戰鬥力才能達成作戰目的。應注重發展遠程打擊能力,陸軍不解決“打不遠”的問題,就跳不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窠臼。應優先解決坦克、步兵戰車等突擊裝備“打不遠”的問題,使非接觸打擊成為主戰裝備的主要攻擊方式;盡快列裝戰役型打擊兵器,讓作戰師旅具備百公裏對敵火力突擊能力。注重發展無人作戰能力,無人化裝備走向戰爭前台,是降低戰爭傷亡的重要方麵。近年來,軍事強國大力研發無人機、無人戰車、機器人等,反映了武器裝備發展走向。我軍應加快無人機、無人戰車研發力度,通過無人化裝備盡快在作戰師旅團成建製、成係統列編,實現一線部隊戰鬥力質變。注重發展隱形作戰能力。目前,世界各國隱形戰機、戰艦發展都非常快。相比之下,陸地裝備隱形還非常滯後。追求地麵作戰低傷亡,陸地裝備在隱形建設方麵亟須奮力直追。據資料介紹,一些國家研發的隱形坦克,采取了多種高新技術手段,能有效對抗聲光熱等偵察手段,使較大規模的戰車集結、機動、開進不被敵發現成為可能。借鑒世界軍事發展潮流,我軍也應加大隱形裝備研究力度,力求追趕世界軍事前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