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寫龍談

兵者,國之大事也;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個人資料
ych200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進兵壇》談習近平訪英(一)

(2015-10-22 18:00:41) 下一個

簡單分析一下習近平主席訪英的巨大意義,僅供參考。

在商言商,在兵壇還要著重從戰略上分析一下英國及其戰略。

近幾年,英國軍事戰略發生了二戰後最大的變化,標誌就是一下子建造兩艘8萬噸的伊麗莎白級(Queen Elizabeth-class)航母。目前,首艘伊麗莎白號(HMS Queen Elizabeth R08)接近完工,第二艘威爾士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 R09)龍骨安放完成,主體的上層建築開始建造,可謂進展神速。#1伊麗莎白號預計將於2016年服役,#2威爾士親王號則將於2018年開始服役。

二戰後,英國是首先發明航母彈射器和斜角甲板航母的國家。但是,隨著英國國力的衰弱,二戰時和二戰後50年代的英國航母全部退役,後來發展的航母居然都是滑躍型的、用民用標準建造的中小型航母。而美國正是根據英國轉讓的彈射器和斜角甲板技術,發展了超級航母,走上了稱霸的道路。

其實,這些窘態都是拜美國所賜,國力衰退加上美國的擠壓,英國迅速地淪落為二等國家。等到了應對馬島危機時,英國隻有可憐的2艘中小型航母出戰,要不是靠著“天不滅曹”的運氣,英國肯定會輸掉馬島戰爭。

一個國家有時候和人一樣,要說英國不恨美國那就是假的了。英國勢力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撤退之前,爆發了美國對英國最大的一次戰爭威脅,當時的美國已經準備動用戰爭手段逼迫英國放棄在中東的統治。二戰勝利日的第二天,美國就中止了借錢給英國。後來的10年間,英國每借到美國一筆錢,就要出讓一部分在全球的利益,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最終是讓美國一腳踹下了霸主的寶座。

所謂的美英特殊關係,說到底是英國不得不依附美國的關係。

再回來說說航母。看起來,英國因為沒錢造不起超級航母,幾乎近60年隻有幾艘中小型的航母。其實,這隻是個表麵現象,真正的原因是美國在戰略上給英國的安排。美國給英國的安排是在大西洋近海防禦,從任務上就限製了英國造大航母。

事情蹊蹺就在這裏。按說冷戰結束後英國更用不著造大航母了,冷戰的敵對方已經土崩瓦解,即便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軍力,但是誰都看得出來,俄羅斯現在要想在冷戰時那樣依靠鋼鐵洪流推平歐洲大陸到達大西洋岸邊已經不可能,即便天塌下來還有個高的頂著,英國是安全的。

英國就像二戰結束的第二天美國不再借錢給英國一樣,冷戰結束的第二天,英國啟動了造大航母的計劃。是不是英國在上世紀90年代就預測到了美國的衰落和東方的崛起?然後,英國就開始打算脫離當時美國安排的政治框架,獨立安排自己的將來?

如果把英國比作老狐狸,這個老狐狸恐怕還真有這個能力。是不是英國預測到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和金融危機必然導致惡果,先手安排了自己將來的行程,這都說不好。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老狐狸的嗅覺是天生的。

前麵提到的蹊蹺就在這裏。冷戰結束後,英國開始大造適合遠洋航行的大航母,隻能說英國有英國的“野望”。

所以,我們在亞投行看見的第一個西方國家是英國時,總是感覺突兀,這對美國來說簡直就是一種“落井下石”的惡劣行為。英國還是人民幣離岸交易落地的第一個西方金融大國,這更像是在美國的傷口上撒鹽。

個人分析,從仗劍經商的角度,從商船的後麵是炮船的角度,英國需要在漫長的航線上保衛通往東方的航路。這樣一想,英國造適合遠洋航行和作戰的重型航母的動機就可以理解了。

二戰結束後到21世紀的頭10年,英國采用了英國式的“韜光養晦”,現在的英國打算“有所作為”了。

這次習主席訪英,英國超規格迎接習近平主席,雖然各種解讀都有,最多的還是說英國倒向中國,向中國磕頭了。

其實,這樣的說法主要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公知精英們,它們心懷叵測,憋不出啥好屁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對外政策突出的是互利雙贏,英國需要中國的資金、技術,難道中國不需要英國的市場嗎?誰願意幹俗話說的“賠本賺吆喝”的事兒?交易就是交易,國際政治格局變化的此消彼長,更像是交易的衍生品。

最近幾天,在長春舉辦的“互聯網+大賽”上,舉辦的官方都說,與美歐一些互聯網強國相比,我們有的技術已經超越,許多還要反哺歐美。

劉曉明大使揶揄BBC記者說的那番話,通俗地說就是“中國的核電站,你要是有種,你就別買!”

這裏麵有個大背景,英國的電三年後就開始不夠用了,核電站是英國的剛性需求,如果沒有新的來源,英國就會成為一個跟印度一樣三天兩頭缺電的“民主國家”。難道讓女王回到李爾王時代點蠟燭過夜嗎?

但是,核電站隻有中國的最好嗎?法國總統在給中國媒體公關時說過,在中國人眼裏,法國是一個隻有香水和浪漫巴黎的地方,其實法國還是核電技術大國。。。美國和日本甚至韓國的核電站技術也很發達,為什麽英國不買法國、美國、日本或韓國的核電站?

老謀深算的英國人肯定經過精打細算選擇了中國。所以,BBC記者在劉大使尖刻的諷刺挖苦麵前尷尬退卻。買不買中國的核電站是不能與人權掛鉤的,劉大使說的很清楚:有種你就別買?

還有這次印尼高鐵選擇了中國而不是日本,許多人認為是印尼站隊站對了,其實也是一個技術問題。日本的報價雖然比中國低,但是印尼看得很清楚,日本沒有在熱帶沉降地理上修高鐵的經驗,日本本國的高鐵是在地麵上鋪裝的鐵道;中國的高鐵是高架高鐵,樁子都打在岩石上,猶如修建了一條水泥長城。中國的京滬高鐵和海南島環島高鐵都是修建在沉降地理上的,這個活兒中國有經驗,而日本幹不了。

英國在二戰後度過了艱難的20年,好不容易緩過一點氣來,上世紀70年代又遇上石油危機。萬幸的是,英國發現了北海油田,可以說英國之後的經濟發展都有賴於這個北海油田,這也是英國引以驕傲的地方。北海油田是深海采油,英國還把深海采油積累的經驗用在了美國法律解禁後開采的墨西哥灣油田上。沒想到,英國技術一出北海就不靈了,墨西哥灣英國的鑽機泄漏汙染了大片海域,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賠償了大筆金錢。

北海油田目前已經接近枯竭,英國如何續命又成了問題。真是天不滅曹,英國又在馬爾維納斯群島(英稱:福克蘭群島)附近發現了大油田。1982年馬島戰爭輸掉了馬島的阿根廷最近也突然猛醒,開始重整武備。2014年開始,阿根廷要向中國買JH-7飛豹戰機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

中國從阿根廷買黃豆,阿根廷的黃豆是世界上最好的,各項指標名列前茅,阿根廷獲得中國的金錢,中國繼續退耕還林,雙方的買賣做的有聲有色。據說,阿根廷原來養牛靠出口奶製品賺錢,現在變養牛為種黃豆。中阿這樣交往下去,保不準哪天阿根廷就會買到飛豹,甚至飛豹的後繼型戰鬥轟炸機。

假設發生第二次馬島戰爭,已經因為英國接近中國,美國威脅在安全上不再保護英國的話就可能成真。屆時,英國麵對中國出口給阿根廷的飛豹就再也沒有把握在海戰中必然得勝了。

英國在開采馬島油田上非常低調,能不說就不說。但是,能源仍然是英國經濟續命的根本,英國進口中國的核電站也是為了省油。要知道,英國的燃氣輪機發電技術是世界上最好的,英國幹嘛不用燃氣輪機發電呢?所以,英國進口中國的核電站顯然是為了省油。

阿根廷進口飛豹的事兒熱鬧了幾天就渺無音訊了。。。中國網友開的玩笑也許在英國是認真的。別看幾十架飛豹,你是一個玩笑,英國卻關係到國運。英國如此盛情的接待中國領導人原因很多很多,說不好也有這個原因也未可知呢。

中英關係肯定大於中阿關係,中國也是實用主義者。這也不僅僅是開麵的問題。

作者:刀口大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狸貓的爸 回複 悄悄話 分析得不錯. 另一原因是,拉攏中國是為了抗衡德國. 英國是歐盟的獨行俠,但歐盟由德法主導,作為前老大,當然不甘生活在德法聯盟的陰影下,和未來的老大合作是一步妙棋. 應該說英國一直在觀察中國崛起的進程,當看到中國崛起已勢不可擋時,英國的精英們就果斷出手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