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融合看西政
--西安政治學院培養能打勝仗的高素質新型政工人才記事
[新華網西安6月4日電] 在“東方第一哨”“天涯第一連”等邊防哨所,在“鐵軍”“雷鋒團”等英雄部隊,在遼寧艦、“常規導彈第一旅”等新型作戰力量序列中,有這樣一批優秀政工幹部,他們始終牢記強軍目標、堅定強軍信念、獻身強軍實踐。他們很多人的履曆裏有著這樣一個共同身份--西安政治學院學員。
軍政融合看西政。西安政治學院堅持麵向戰場、麵向部隊,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向部隊輸送了一批批能打仗的政工幹部,被譽為“新時期抗大”。
學為戰:戰場與課堂“無縫對接”
某部幹事楊曉兵,2006年在學院培訓時被評為“優秀學員”。回部隊後,卻在一場複雜電磁環境下模擬對抗演練中敗走麥城。
“優秀學員”為何吃了敗仗?
學院黨委立即組織召開座談會和大討論,對學院辦學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反思和重新定位,達成一致共識--政工幹部不僅要做政治工作的明白人,還要做懂軍事、能打仗的指揮員,政治院校必須把培養軍政兼優的高素質新型政工人才作為辦學目標。
院長張本正介紹,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學院出台《關於構建強軍目標教學體係的實施意見》,形成“舉旗鑄魂、強能製勝、職業養成”三大模塊課程體係,修訂了79門核心和主幹課程標準,強力推進院校教育向實戰聚焦、向部隊靠攏。
“沒想到政治學院的軍事課比例這麽高,課堂和戰場貼得這麽緊!”今年4月,南京軍區“臨汾旅”政治部副主任李曉鈺進入學院學習時,禁不住發出感慨。在他所學的9門必修課中,軍事課占了4門,此外還有《一體化聯合訓練研究》《新型作戰力量運用》等20多門選修課可供選擇。
教為戰:戰鬥力標準是“硬杠杠”
“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撤銷了!”
新學期伊始,這個消息立刻成為學院頭條新聞。政治經濟學是學院成立時就開設的專業課,也是較早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專業,為學院爭得了不少榮譽。
“辦學育人不能打人情分,要時刻用戰鬥力標準來衡量。”學院黨委在評估時感到,這個專業軍隊需求量不大,與軍事鬥爭準備聯係不緊,毅然作出撤銷的決定。
一石激起千層浪。麵對戰鬥力標準這個“硬杠杠”,戰時政治工作教研室、軍隊政治工作信息化教研室等應運而生,《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法律支持與保障》《聯合作戰政治工作研究》等成為教學科研的主攻方向。
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院一次次抬高執教“門檻”。“沒有新的理論見解不能上講台,沒有鮮活的事例不能上講台,教學設計不合理不能上講台,課件達不到要求不能上講台,試講不過關不能上講台”--“五個不上講台”逼著教員在修煉“內功”上發力。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培養能夠擔當強軍重任的高素質新型政工人才,就要用戰鬥力標準這把尺子校正教風、學風、研風、考風。”學院政委薛保國說。
研為戰:架設服務戰鬥力的“直通車”
日前,由學院研發的《指揮軍官性格與氣質傾向測評係統》在全軍部隊推廣使用。
“在軍官選拔任用中引入科學的測評係統,這是我軍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之舉。”牽頭研製這一係統的學院心理學係主任武軍倉說,他們還研發成功《大學生士兵選拔軍官心理測評係統》《軍隊政治軍官能力素質測評係統》,並投入使用。
架設服務戰鬥力建設的“直通車”,讓教學科研成果在三軍部隊落地生根,是西政人始終不渝的追求。
學院每年都由常委帶隊,開展院校教學科研與部隊建設對接的調研。學院編撰的《軍官心理戰教材》《法律戰》等10餘部教材印發全軍學習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學習研究係統》在座座軍營安家落戶,成為廣大官兵學習研究黨的創新理論的“百科全書”。
練為戰:“三大戰役”加鋼淬火
4月21日,學院“秦嶺礪兵-2014”軍政綜合演練在秦嶺深處展開,一場大雨不期而至。全軍第五期基層政治工作培訓班的130多名學員,在風雨中上演了一幕幕信息化條件下的“鏖兵圖”。
5天4夜中,參演學員連續展開伏擊戰中的組織動員、遭遇戰中的心理防護、搜剿行動中的法律運用等12個大項演練課題和42個戰時政治工作課目。。。
這樣的演練學院已經開展10年,趟出了一條在實戰化演練中鍛造軍政融合人才的路子。所有學員都要在“秦嶺”係列軍政綜合演練、“使命”係列網上模擬對抗演練、“礪業”係列政治工作業務演練這“三大戰役”中淬火鍛造。
學員畢業前,還要接受一場特殊的畢業考試--由總部機關、部隊領導和專家教授組成聯合考核組,隨機設置情況、現場抽點問題、臨機組織實施,全麵檢驗學員軍政綜合素質。
這樣的“大聯考”是學院主動向總部申請的。不怕考砸的目的隻有一個:培養的人才是否靠得住、用得上、過得硬,由部隊說了算,讓實戰來檢驗。
在強軍興軍的征途上,大考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