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寫龍談

兵者,國之大事也;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個人資料
ych200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飛天之路”印證“中國道路”

(2012-06-29 12:11:53) 下一個

太空之路,前景廣闊;中國道路,前途光明。

新華時評:“飛天之路”印證“中國道路

暫別天宮返神州,圓夢九天又一回。從神舟九號飛船結束環繞地球13天的太空之旅回到祖國的那一刻起--中國航天,站在了又一個新起點上。

它標誌著,中國從此具備了向在軌航天器進行人員輸送和物資補給的能力。

天地往返、出艙活動、交會對接,隨著完整掌握載人航天三大基礎性技術,中國開始邁向空間站時代。

這是中國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華民族複興之路的新跨越。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太空行走,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中國航天用20年時間,跨越了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經曆的路程。

9次神舟起飛,凝聚中華民族圓夢太空的寄托;

一條飛天之路,濃縮了中國跨越式發展的曆程。

它表明:中國共產黨所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把夢想化為現實的康莊之路。

放飛神舟,領航中國--載人航天創造的奇跡,源自黨中央高瞻遠矚的科學決策,源自黨中央對載人航天事業的深情關懷。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之一,然而,隻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新中國,中華民族的太空探索才真正起步。1992年,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中國,開始了圓夢九天的壯麗起飛。

從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製定,到把航天工程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從航天產業進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到對航天員選拔、大型運載火箭研製作出周密部署。。。是黨中央一係列高瞻遠矚的科學決策,推進了載人航天事業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是黨中央審時度勢、統籌協調,推動著載人航天工程把一個個嶄新的高度鐫刻在茫茫太空之中。

遇到挫折給予鼓勵,取得進展激勵祝賀,在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許多重要時刻,中央領導同誌或親臨發射現場慰問,或深入科研一線解決實際困難。。。一次次把關懷、把勉勵、把重托送到科研人員和參試人員中間。神舟連著中南海,從1999年11月第一艘試驗飛船發射升空,到3位航天員今日巡天歸來,中國航天的每一次壯美飛行,無不起自同一個港灣。

放飛神舟,領航中國--載人航天創造的奇跡,源自黨所領導的改革開放積蓄的雄厚國力。

攀登科技高峰需要雄心壯誌,更需要綜合國力的支撐。早在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不久,中國科學家就曾設計出名為“曙光”一號的飛船樣品。然而,由於經濟和科技實力的不足,被迫於1972年中止下馬。這一年,我國的GDP僅為2,500多億元。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時,我國的GDP已達到26,900多億元;力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空間科學、自動控製以及微電子等與載人航天相關領域,也伴隨著改革開放飛速發展。擱淺20年的載人航天計劃,終於迎來啟航的曙光。

無論是載人飛船、梱綁式火箭設計的高起點,還是與國際接軌的陸、海、天基一體化航天測控網建立,無不奠基於改革開放進程中所形成的雄厚科技實力;無論大漠戈壁崛起的世界一流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還是京郊田野矗立的現代化航天城,無不得益於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所帶來的強大經濟基礎。

放飛神舟,領航中國--載人航天創造的奇跡,源自黨所推進的民族偉大複興激發的雄心壯誌。

作為一項規模宏大、高度集成的係統工程,包括飛船、火箭、測控通信、空間實驗室等八大係統組成的中國載人航天,直接參與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級的單位就有110多個,配合參與單位3,000多個。不論火箭、飛船、空間實驗室的研製者,還是發射場、著陸場的建設者,不論發射一線、指控一線、回收一線的科研人員,還是散布於陸地和海洋上的保障人員,不論是飛上太空的航天員,還是默默奉獻的醫監醫保人員,眾誌成城的航天人和齊心協力的全國大協作,如捆綁式火箭,匯成托舉神舟飛天的強大力量。社會主義能夠凝聚智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再一次顯示出來。

一個走向偉大複興的民族,必然是能夠創造偉大奇跡的民族。憑著在重重困難麵前百折不撓的堅定意誌,在種種難關麵前敢於勝利的頑強精神,中國航天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創新中發展,走出了一條起步晚、起點高,投入少、效益高的創新之路,不僅探索出了依托重大工程培養創新型人才和領軍人物的有效途徑和體製機製,而且突破了一係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從13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神舟飛船,到獨具特色的“三垂一遠”發射模式,從高可靠性的交會對接技術,到高效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載人航天領域的一係列“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向世人昭示:中華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自強不息和智慧創造,在偉大複興的征程上為人類太空探索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航天,提升國家實力;航天,拉動國民經濟。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拉動了計算機、超高強度材料和耐高溫材料等一大批新興科技工業群體的出現;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運行頭10年,就發現了10個稀有金屬礦和117個油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同樣帶動了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相關領域加速發展,促進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挽將天上銀河水,散作甘霖潤九州。我國1,100多種新型材料中的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近2,000項航天技術成果已廣泛應用於衛星通訊導航、氣象預報、防災減災、食品生產等領域。按計劃,中國空間站將在8年內建成。可以預料,未來的中國載人航天,必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帶來更為豐厚的回報。。。

放飛神舟,飛天之路見證了這條創造奇跡的跨越之路;

領航中國,飛天之路印證了這條超越夢想的複興之路。

太空漫漫,麵對無垠的太空,中國航天的長征還在起步階段。天路遙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上,依然會有艱難險阻。但,如同一枚強力助推器,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生動體現的載人航天精神已經加注到了托舉中華民族騰飛的巨型火箭上——神舟與神州必將飛得更高、更遠。

太空之路,前景廣闊;中國道路,前途光明。

文章來源:新華時評2012-06-2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