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比誰更憂鬱

(2011-03-24 18:25:09) 下一個

看過一本誣蔑列寧格勒保衛戰的書,叫竊賊的城市(city of thieves),其中提到蘇聯人和德國人是世界上最憂鬱的兩種人。猜想這哥們一定沒和亞洲人怎麽接觸過,特別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相比之下他們的憂鬱也叫憂鬱?和我們的要差出好幾個級別去了。先看一下日本人的:

中新網5月14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警察廳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去年日本國內自殺的32249人中,有23490人的自殺原因、動機已通過遺書及與相關人員的談話被查明。其中6490人自尋短見的原因之一是“憂鬱症”。同07年度首度公布具體自殺原因時一樣,憂鬱症再成導致日本人自殺的頭號殺手.

再看一下中國人中的幾份子: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是2007年4月16日在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發生的兩次槍擊事件,連同兇手在內,共有33人死亡,並至少造成23人受傷。它是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擊案,也是美國建國200多年來最嚴重的槍擊事件,死亡人數超過了1991年死亡24人的露比餐廳槍擊案(Luby's massacre)。

槍擊案的兇嫌,據指認為韓裔學生趙承熙(Cho Seung-Hui),他在維吉尼亞州長大,並且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四年級主修英文的學生。他最後在諾理斯教學大樓(Norris Hall)中自殺身亡。(轉載自維基百科wikipedia)

咦,這位好像跟我們沒多大關係嘛?噢,放錯了,是這段:


2009年1月21日晚上,沒有人知道,25歲的朱海洋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到學校研究生生活中心的Au on Pain咖啡廳。而他隨身攜帶的,除了背包,還有一把大號的廚房用刀。在這裏與朱海洋約會見麵的,正是來自北京的22歲女生楊欣,弗吉尼亞理工商學院會計專業的新生。19點06分,弗理工校警接到報警電話。4分鍾後,當警官Nicole Irvine趕到咖啡廳時,在餐桌邊,楊欣已經倒在血泊之中。此時的朱海洋渾身鮮血,手中正提著被害人楊欣的頭顱。目擊者稱,當時兩人的談話平靜,並沒有爭吵跡象。然而,朱海洋卻突然揮刀向楊欣刺去。楊的胳膊和手部在防衛時多處受傷,最終被朱斬首。(轉載自百度)

那個VT得找個人看看風水了,也奉勸正在選學校的千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盡量找一些字母比較靠前的,譬如ABCD什麽的(開玩笑)。

這篇東西其實是看了清華北大那兩位的事才有感而發的,憂鬱地想像憂鬱的他們可能帶著與生俱來的憂鬱:憂鬱著位子(大學成績的排名),憂鬱著票子;到美國後又得憂鬱著日子,憂鬱著位子(成績和工作),憂鬱著房子,憂鬱著孩子。房子供完了,孩子長大了,應該沒什麽可憂鬱了吧?說什這才憂鬱到小一半呢,接下來我們還有更充足的理由憂鬱著我們的房子,我們越來越多的銀子(是否安全),我們兒子女兒的孩子,及孩子的孩子的孩子(如果我們活的夠長)。

突然想起一個不太新的詞,叫憂患意識。朋友啊,如果你還沒有絲毫(或隻有一點)的憂鬱,還是整天沒心沒肺地,會讓我們很憂鬱,請快點加入我們的憂鬱者隊伍吧,讓我們一起把憂鬱進行到底。
寫到這裏,我又開始很憂鬱了,憂鬱著哪天才能憂鬱成接近以下這位大師的程度(超越是不可能的啦):

1933年,匈牙利鋼琴家兼作曲家萊索·塞萊什與他的女友因愛情破裂而分手,他也因此陷入了絕望的低穀。在兩周後的一天,塞萊什坐在鋼琴前,突然感嘆了一句:「多麽憂鬱的星期天呀!」旋即靈感泉湧,在三十分鐘後寫下了這支《憂鬱的星期天》。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幾乎所有的音樂出版商都拒絕為他發行這支樂曲。其中一位出版商說:「並不因為這是一首憂傷的歌曲,而是這曲所流露出來的那種可懾人心魄的絕望神緒,這對任何聽眾都沒有好處。」但幾個星期後,他終於説服了一位樂商來發行此曲。

在同年,《憂鬱的星期天》便由匈牙利流傳開來,風靡歐美。據説,從此這支樂曲令數以百計的人自殺。

在柏林,一位售貨員在謄抄《憂鬱的星期天》的歌譜後自縊。在羅馬,一名騎著自行車的報童在街上聽到一個乞丐在哼唱《憂鬱的星期天》的調子,他居然立即停下車,把身上所有的錢都交給了乞丐,然後步行到附近的一條河邊投河自盡。在比利時,一名匈牙利青年在酒吧裡聽著一個樂隊演奏《憂鬱的星期天》的管弦樂,當演奏完畢後,他突然歇斯底裏地叫喊起來,並取出自己的手槍飲彈自盡。在多瑙河,有許多人手持著《憂鬱的星期天》的樂譜或歌詞投河自盡,其中年紀最小的隻有14歲。紐約一名女打字員,因爲好奇心借了一張《憂鬱的星期天》的唱片回家聽,翌日人們發現她在住所內煤氣中毒而死。她在遺書中寫道:“我無法忍受這首的旋律,我現在隻好告別人世了。《憂鬱的星期天》就是我的葬歌了。”在這支樂曲成名後,塞萊什的女友也服毒自殺了。……

在發生了如此多的離奇自殺案後,《紐約時報》刊登了一條新聞,標題是“過百匈牙利人在《憂鬱的星期天》的影響下自殺”。這條新聞一出,立刻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歐美的不少精神學家、心理學家,甚至是靈學家都來探討這支歌曲的影響,但並無法對它做出完滿的解釋,也不能阻止自殺案的繼續發生。

更具傳奇意義的是:1968年,本曲的作者塞萊什最後也以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據説,當時年邁的他因爲怨嘆自己無法再創作出像《憂鬱的星期天》這樣優秀的作品而感到極度的絕望。

讓我們在這憂鬱的鋼琴聲中開始(或結束)我們憂鬱的一天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Kkxbw3s2pM&feature=player_detailpag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