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
織女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電視上,國內各個城市裏的“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的繁榮景象,隨處可見。萬盞花燈爭相鬥奇,好不熱鬧。
元宵節,南方吃湯圓,北方吃元宵。其實湯圓和元宵是一樣的,隻是南北方叫法不同,吃法也不同。南方煮著吃所以叫湯圓,北方炸了吃,又是元宵節必吃的食物,所以叫元宵。這是我的解釋。可是老公卻認為不一樣,他說﹕湯圓小,元宵大,餡也不同。總之,他認為湯圓沒有元宵好吃。其實我也覺得我們北方的元宵好吃。前年回國過春節,在北京買了十幾斤“稻香春”的元宵,準備帶回來給朋友們嚐嚐,遺憾的是沒能帶回來。今年正月十五,又沒有元宵吃。吃湯圓,怎麽也吃不出元宵的味道來,這是因為元宵中有濃重的家鄉味。
說起家鄉味,不由使我沉浸在無限的鄉愁裏。想起小時候過元宵節的情景,心神往之。我很喜歡吃粘的食品,特別是媽媽炸的元宵,油炸糕,還有東北的粘豆包。其實元宵節不隻是吃元宵,還有觀燈賞月,所以俗稱“燈節”。在家鄉,一到過年,家家張燈結彩。特別是正月十五,除了萬家燈火,人人喜慶之外,還有一種景觀,就是男女老少遊燈盛會。一年一度的遊燈盛會,就是扭秧歌比賽。在縣委大樓前,搭了一個觀禮台,縣領導和評委都坐在上麵。傍晚,大街上人山人海,無數張笑臉在燈火的輝映下,洋溢著歡樂和幸福。參賽的燈隊五花八門,有社區的、單位的,有青年燈隊,還有孩童燈隊,以及下麵各個公社選派的燈隊。人們手拿五顏六色的彩燈,隨著鑼鼓的節奏,扭動阿娜的舞姿。當每支燈隊來到觀禮台前時,人群便沸騰起來,頓時鞭炮聲鑼鼓聲齊鳴,震耳欲聾。人們在歡聲笑語中,盡情地狂歡。迎新春,慶豐收,所以元宵節也是觀燈,賞月,看秀的節日。
如果說春節的氛圍是溫馨的,全家圍坐在一起,品嚐媽媽做的,永遠也吃不夠的飯菜。聽爸爸講那,永遠也講不完的好聽故事。那麽元宵節的氛圍就是熱鬧,浪漫的。紮彩燈,猜燈謎,家家燈火通明。我還記得除夕夜和元宵夜,每家的燈籠都是要亮通宵的,記憶中我家的燈籠都是父親親手掛在大門上,如果趕上正月十五是陰天或下雪,父親就會對母親說,“八月十五雲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燈啊”。我聽了就會問父親為什麽會這樣,他則誠實地說“不知道,隻是老輩人都這樣說,又經他親自驗證過”。今年的元宵節,月與燈依舊,父母卻與我陰陽兩隔。
在美國,元宵夜是寂寞的,天空上一輪滿月碩大如盤,慈祥地微笑著。灰茫茫的天空上,繁星點點,好象家鄉的一盞盞燈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恰是我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