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寫點什麽

I am writing just because I want to write.
正文

竹趣記事 (圖)

(2011-06-27 21:26:35) 下一個



竹趣記事

        上大學時曾經從同宿舍女生那裏接過了一盆栽植物名稱為“台灣竹”,那已經是即將畢業的那一年。至於名稱的來源,我推測因為最初是從台灣移栽到北方的。這盆台竹在她手裏養了兩年多,一直是一盆。我接過來之後,精心擺弄,一個月左右就明顯看出長勢喜人。所謂精心,也就是常澆水。後來看到賣所謂“轉運竹”的商家根本就是把竹支浸在水中,才明白為什麽澆水助長。長滿了一盆以後我就把它分成了四盆,同樣方法炮製也長得飛速,很快四盆也長得滿滿。等到畢業時我把它們都搬回家,交給了媽媽照看。現在我可以說是搬回父母家,可是當時那就是我的家呀!很留戀當時那擁擠的家。

當時喜歡那溫室的竹子,大概是因為她長得快吧。因為生在北方,我從前並沒有見過生長在竹 根 的竹筍 ---- 那被命名為“竹之子”的東西。“竹之子 ” 是從日語裏學來的,日語稱竹筍為“竹之子 ” 。我學會認識“竹之子 ” 是從日本開始的。當時我們的學校在一座山坡上,校園邊上就是一大片竹林。剛去的時候不懂,不知道那片竹林是日本農民自家的。春天來了,有中國南方來的同學知道是挖竹筍的時候了,就鑽到竹林裏去,一個多小時後出來的時候就拎著一大袋竹筍。我很好奇,就去看那是什麽。不用說,之後的每年春天我也學會了挖竹筍。那東西很怪,不認識的時候到處都找不到,認識了以後就覺得進了竹林滿眼裏都是。我的樂趣是發現,然後讓男生們去挖。竹筍上了餐桌便是一道美味。更奇怪的是,你如果不趁著剛冒尖的時候挖出來, 2-3 天後就變成了小竹子。難怪用“雨後春筍”形容長勢喜人。真正體會到了“ 破土淩雲節節高”。 雖然筷子是從中國傳入日本,可日本人比我們中國人還喜歡用筷子,所以跟日本人開玩笑時就說快去挖“竹之子 ” ,否則後天就變成筷子了。

竹子的生長,南方適宜。正如 宋 . 蘇轍所詠“寒地竹不生,雖生常若病”。不過我覺得好像 中國的南方更適合竹子生長。休斯頓的氣候似乎比較溫和,但是很少有竹生長,可是不知為什麽休斯敦就少長有竹子生長。我工作的附近有一公園,邊緣有少許竹,但並沒有隨時間而大麵積擴展延伸。曾去過一個美國人家,他們的院子就有兩顆竹子,可是一到冬天院子裏撒滿了竹葉。當然來年春天還接著發出綠葉。可是中國南方的野生竹子很少有掉葉子的。也許是因為地理位置和濕度的關係,就像中國的廣東也很少有竹子生長(德州與廣東的緯度很相似),四川尤其適宜。眾所周知的熊貓就生活在四川湖北交界處,那裏有他們的糧食 --- 竹葉。 《臥虎藏龍》外景地 --- 四川宜賓的 蜀南竹海 自然風光優美絕倫 ,令人 神 往 。

文人雅士多愛竹,曆史上宋朝居多。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因君王昏庸時局動蕩,使文人對仕途失望轉而作詩作詞。無論是詩人畫家,為人都令人敬佩,詩膾炙人口,畫千古留存。蘇軾的“寧可食無肉, 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既是表達了他為人的清高氣傲,也道出了詩人對當時官場的無奈。但隻從這一首詩還不足以告訴後人他一生的坎坷。 清鄭板橋的《墨竹圖》 以 “難得糊塗”之字傳播之廣 , 不僅寓有很深的哲理,而且表現了作者對官場黑暗的憤懣之情。先生自題詩雲 :" 一節複一節 , 千枝連萬葉 ; 我自不開花 , 免撩 蜂與蝶 " 。 詩雖簡短 , 卻很概括的表達了作者一生為人處事的基本心態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