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
2011 (2)
2013 (42)
2015 (93)
2016 (126)
2017 (121)
2018 (90)
2019 (105)
2020 (233)
2021 (239)
2022 (249)
2023 (295)
這件事我已經反複寫過,現代戰爭不是靠人數而是靠火力特別是遠距離的火力。
沒等到你能夠到敵人敵人已經打到你頭上了,你手裏的多少萬枝的步槍不如燒火棍。你在敵方遠程火力下遭受大量傷亡的結果是幾乎為零。
朝鮮戰爭中特別是初期,中方火力強度遠遠不如美方,尤其是加上空軍的機動性,人數的優勢無法轉化成戰果,其實是劣勢。正是因為如此,誌願軍基層指戰員的戰鬥意誌才格外令人敬佩。戰爭後期得到蘇援換裝以後火力的不對等大有改善,但是仍然是不是同樣性質的兩支軍隊在對抗。
從一開始九兵團消滅整個陸一師的可能就不存在。有人說天氣因素,其實天氣是雙刃劍。美國沒有打下去而是從雲山撤退,是決策層沒有決定拉這麽長的補給線堅持朝鮮北部的結果,不是因為被打垮了。類似的還有西方向在13兵團打擊下的撤退,也是對中方突然出兵沒有準備的結果。一旦美軍對應組織起來就沒便宜可占了,後幾次戰役勞師無功,隻好再不大打了坐下來談判。上甘嶺等等隻是談判的籌碼,不具有動搖全線的影響。
進行現代戰爭是一個複雜的係統的學問,中國人在進入這場戰爭時是沒經過入學考試的。那時候的中國領導人雖然在內戰中積累了幾十年經驗,但是對美國這樣當時處於世界頂級的物質條件和戰爭經驗的國家作戰,以及在國際政治的戰場上運籌帷幄,還是相當的幼稚。朝鮮戰爭交了一大筆學費,才有中國軍事和政治方麵一批有現代意識的人才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