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
2011 (2)
2013 (42)
2015 (93)
2016 (126)
2017 (121)
2018 (90)
2019 (105)
2020 (233)
2021 (239)
2022 (249)
2023 (295)
2024 (367)
2025 (24)
談談寫PEER REVIEWED研究論文。
前兩個星期一篇論文收到審評意見,需要的工作比較多,周二發回去,昨天收到接受的通知。
論文沒少寫,也沒少給別人做審評,兩麵都經過過,所以有一個比較寬的眼光來看這個模式如何運轉。
學生剛開始寫論文的時候,大體隻知道寫自己的東西,從自己的眼光。但是寫論文的目的是給別人讀的,不是給自己寫總結。寫論文改論文需要時時記住這一點。經常有學生做完了實際工作,寫完了推過來說就是這個了,其實寫這部分隻做了一半。一個比較好的導師,會一遍遍跟學生過文章,教會學生寫文章背後的道理。
讀者這裏麵有兩類,一類關心你的結果,這些人可能不是跟你的研究挨得很近的,你的結果對他有用或者有啟發,但他不懂也不想花太多時間搞懂你的細節。這不意味著你可以對細節胡寫瞎省,他還是會很謹慎地過一遍,用他的職業經驗去看你是否做了DUE DILIGENCE。另一類是同行,他關心結果也關心細節,會提一些建議你這裏缺了什麽哪裏有更好的辦法,或者你忘了提別人的工作。
學生經常對REFEREE寫一大篇評論犯怵,總是想最好沒事了快快打發了。其實大可不必。讀REFEREE 評述和下麵的改的工作是你重新理解你這個工作的重要部分。絕大數目REFEREE是把這個工作作為同行合作來看的,大家共同的努力來維持研究工作的質量,不是無理的挑剔。同樣,引別人文獻是科研體製機製的一部分,偷懶不去引是對前人的不尊重。
以我這個文章為例,第一個審評顯然不是很接近的同行的,問了一些他不懂的東西,像這個在文字裏逐條多加些話說明什麽是什麽就是了。第二個就顯然是同行,這個圈子不大,大概甚至可以猜到是誰。這個問題就比較深一些了,需要解釋為什麽用這個方法去做,因為受到一定條件的限製,以後有什麽可能改進和進一步的工作。
一個比較挑剔寫了很多的審評,會讓你寫出一篇更充實有份量的文章。